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羊脂

羊脂 羊脂,中药。为牛科山羊属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或绵羊属动物绵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脂肪油。遍及全国。具有补虚,润燥,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虚劳羸瘦,久痢口干便秘皲裂,痿痹,赤肿毒,疥廯疮疡,烧烫伤冻伤。脂肪油。味甘,性温。补虚,润燥,祛,解毒。用于虚劳羸瘦,久痢口干便秘皲裂,痿痹,赤肿毒,疥廯疮疡,烧烫伤冻伤。1.治虚劳......
目录

入药部位

脂肪油。

性味

味甘,性温。

功效

补虚,润燥,祛,解毒。

主治

用于虚劳羸瘦,久痢口干便秘皲裂,痿痹,赤肿毒,疥廯疮疡,烧烫伤冻伤

相关配伍

1.治虚劳口干羊脂鸡子大,醇半升,枣七枚(),七日,取枣食之。(《千金》)

2.治肺痿骨蒸已极,他莫效者:炼羊脂、炼羊髓各五两。沸,下炼蜜及生地黄汁各五生姜汁,不住手搅,微成膏。每日空调服一匙。(姚可成《食物本草》)

3.治产后诸病羸瘦:生地黄汁一升,生姜汁五升,羊脂二斤,白蜜五升。上四味,先煎地黄汁,令余五(原作升),下羊脂,减半;次下姜,次下蜜,便以铜器盛,着汤中,令如饴状。空肚,一升,取鸡子大,投中饮,日三。(《古今录验地黄羊脂

4.治妇人阴下肛:羊脂讫,适冷暖以涂上,以铁精脂上,多少令调,以布暖,以熨肛上,渐推之。末磁石匕,日三。

5.治诸久痢不瘥:黍米二升,蜡、羊脂阿胶各二两。上四味,作粥,一服令尽。(4、5出自《千金》)

6.治妊娠痛烦闷:羊脂半两,青竹一两,白蜜半两。上件药,以水一大盏半,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

7.治半身不遂,中羊脂,入粳米葱白、姜、椒、豉粥,日食一具。(《寿世青编》羊脂粥)

8.治阴中痛,生疮:羊脂一斤,杏仁一升,当归白芷、芎䓖各一两。上五味末之,以羊脂和诸药,纳钵中,置甑三升米顷,药成。取如大豆,绵裹纳阴中,日一易。(《千金》)

9.治汤所损,昼夜热疼:羊脂三分,松脂三分,猪脂三分,蜡半两。上件药,取猪、羊脂于铫子,以肥松木三五沸,次下松脂、蜡等令溶,搅和,倾于新瓷器盛。日三两度涂之。(《圣惠止痛膏

用法用量

服:烊化冲,30-60g,或粥,或入。外用:适量,

采集加工

宰羊时剖取脂肪,置锅,滤出油脂,冷却。

形态特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大,狭长。雌雄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下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其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雨水,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层的绒毛。前后肢两间具有一腺体,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长环境

1.山羊: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分布于全国各地。

2.绵羊: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为食。怕热不怕冷。分布几遍全国,以北或西北地区为多。

相关论述

《本逢原》:“羊脂,生下痢肛,取润以导之,补中寓泻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粉红色泡沫样痰

下一篇 羊胲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