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羽叶丁香

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Hemsl.)是落灌木,高1-3米。小或带四棱,具皮孔。冬芽鳞顶芽常缺。奇数羽状复叶,小7-9,先端尖或渐尖。花序侧生,白色红色。中国特有种。子房2室,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果为蒴果种子扁平,有翅。中国特有种。零星分布于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青海,生于海拔2000-3100m处的阳坡灌丛或郁度......
目录

形态特征

丁香是直立灌木植物,高1-4米;树皮状剥裂。灰棕褐色,与小常呈四棱,无毛,疏生皮孔羽状复叶,长2-8厘米,宽1.5-5厘米,具小7-11(-13)枚;叶轴有时具狭翅,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无毛;小叶片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卵状长卵形,长0.5-3厘米,宽0.3-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近,常歪斜,叶缘具纤细毛,上面深绿色,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无小叶柄

花序侧芽抽生,稍下垂,长2-6.5厘米,宽2-5厘米;花序轴、花梗花萼均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萼长约2.5毫米,萼齿三角,先端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长1-1.6厘米,花冠管略呈漏斗状,长o.8-1.2厘米,裂卵形、长或近,长3-4毫米,先端锐尖或钝,不呈或略呈兜状;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着生于花冠部以至部达4毫米处。

果长,长1-1.3厘米,先端凸尖或渐尖,光滑。期5-6月,果期8-9月。

种子结构

丁香种子采自陕西宁陕县。分丁香种皮去除,用FAA固定,用番红——固绿染色,常规石蜡切法制成永久切

丁香种皮坚硬致密,故采用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后,徒手制成切观察。厚而坚硬、质,用软化处理无效,后用小钢锯在果皮中部,沿横向、径向和切向三个切面锯取小块果皮,用油石磨至约0.1mm,磨呈半透明状,水洗后,番红染色,脱水,透明,加拿大树组织成分鉴定用新鲜材料做徒手切,试滴染显色反应来判定。丁香果实蒴果,表面光滑,呈,果长0.5-1.4m,先端钝,具小尖头,果含有2-4枚种子种子褐色,属双子叶胚乳类型。长约8cm,部有纵胁,纵剖面呈长梭长约占种子长的三分之二,为长棒状。

丁香种子的两子叶胚根胚轴态建成虽已完成,但两子叶生长锥呈凹陷状,说明胚芽态并未完成态建成,这或许是造成种子繁殖率低的一个因素。

种子种皮果皮结构及含有物直接影响着种子萌发丁香果为蒴果,成熟后裂,种皮除最外一层紧密排列的柱状厚壁细胞层可能影响种子的透水、透性,从而对种子萌发成机械阻碍,是丁香种子繁殖率低的另一个因素外,其侧多层薄壁或厚壁细胞由于其排列均呈疏松状,故不会成为种子萌发的障碍。华榛种皮虽极薄不会影响种子萌发,但其果皮由呈柱状紧密排列的栅栏状石细胞层和多数近球的、排列紧密整齐的厚壁细胞堆积层组成,因而具有高度的不透、不透水性,难以满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条件;另外果皮中不同态的石细胞彼此纵横交错,相互嵌成坚固的机械实体,萌发的幼不能穿破果皮的机械障碍而萌发,这是造成华榛种子繁殖力低的要原因。

生态环境

生山坡灌丛,海拔2600-3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生长习性

分布区的候夏凉冬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温6-16℃,最低温-12℃以下,年降水量257-90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土壤为山地棕壤或石灰性冲积土。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抗等特性,多生于海拔2000-2800米间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郁度较小的针阔混交林下。

要伴生植物在秦岭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Franch.、红烨Betulaalbo-sinensis Burk、lbo-sinensis Burk.、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Decne.、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Schneid.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Lindl.等。

丁香青海省的天然分布范围非常狭小,仅分布于孟达林区,属濒危物种,在大通河下游也见到了丁香的天然分布,虽然分布的区域范围非常局限。这一事实说明,该地区与孟达林区存在地缘联系。

分布范围

丁香为中国特有种,产于中国蒙古和宁夏交界的贺兰山地区以及陕西南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四川西部。星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四川青海、贺兰山等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减少而濒危。太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陕西户县和青海化建有林场,贺兰山峡子沟设有特种保护区。

种群保护

现状

濒危种。丁香为中国特有种。星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和四川青海的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不断减少,即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丁香态奇特,对于研究丁香属的系统发育、地理分布以及中国中部植物区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科意义。“贺兰山丁香种与发”是阿拉嘎教授的自费研究项,这一次是为考察而来。在腾格里沙漠东缘格林滩的一沙地上,中见到了阿拉嘎和陈大夫自费种植的约两亩丁香。由于缺少费而无法正常管理和养护,三年了,地里有了杂草,树苗长势不良,星点,,同峡子沟的野生丁香无法相比。但毕竟种成功。

措施

分布区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陕西户县和青海化均设有林场,应将该种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护,促进生长。并积极繁殖试验,扩大种植范围。丁香的情有独钟缘自她对贺兰山蒙药材的发保护与研究。阿教授研究丁香多年,写过不少丁香的分布、生长环境、保护、药用研究的论文,多次自费雇车来过峡子沟,对于这里的山、水、植物、草木、地,特是峡子沟里丁香的分布、生长、习性等,熟于胸中。阿教授的执著不只体现在她对丁香的保护与研究。

主要价值

观赏

丁香为木犀科丁香灌木野外调查、种试验与分析,首次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并对其观赏价值进了综的评价,认为是适中国西北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区生长的良好的观赏树种。

药用

:辛,微温。降,温中,暖。用于喘,腹胀痛,阴挺肛;外用于皮肤损伤。

丁香中医、蒙医的贵药材,曰山沉香,为丁香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除净外皮,晒干。具有降,温中,暖,治喘、腹胀痛、子宫下垂、肛、外伤等功效。

【出处】《宁夏草药手册》

【拼音】 Yǔ Yè Dīnɡ Xiānɡ

山沉香(《宁夏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丁香。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除净外皮,晒干。

【原态】直立灌木,高可达3~4米。树皮褐色羽状复叶;小7~11卵形、卵状或卵状披针,有短柄,先端急尖,基部或广楔形花序腋生;紫色蒴果褐色,长不足1厘米。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灌木丛中。

性味】辛,微温。

【功能治】降,温中,暖

【附】 ①治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水服。

②治腹胀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钱五分。水服。

③治子宫下垂,肛:山沉香适量,烧烟熏患处。

④治皮肤擦伤山沉香烧灰,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可防止发炎。(性味以下出《宁夏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羽叶三七

下一篇 羊齿天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