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三七
植物学史
羽叶三七小叶片羽状分裂,和其他变种差别较大,但有一回羽状深裂与其他变种小叶片边缘有缺刻者过渡,所以不能独立为一种。又因偶有托叶存在,小叶片上面有时有长刚毛,故作为假人参的变种为宜。屏边三七的竹鞭状根茎、小叶片一回羽状分裂以及花序梗的长度等特征都和该变种相似,仅有残存的托叶不同而已,是该变种的一个变型,没有达到独立为种的标准。
形态特征
羽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细长横卧,多为串珠状,稀为典型竹鞭状,也有竹鞭状及串珠状的混合型;茎网柱状,表面有较深的纵条纹,疏生刺毛,下部近于光滑;掌状复叶3-5枚,轮生茎端;叶柄扁压状,上面呈纵浅槽,两侧及背面疏生刺毛;小叶5-7片,小叶柄亦有刺毛;小叶片呈羽状分裂,两端裂片较中部者为小,顶端裂片先端渐尖,裂片边缘有锯齿,叶片薄,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上面叶脉上及齿尖均有刺毛。
伞形花序单生,其下稀有数个侧生小伞形花序;总花柄远较叶柄为长,表面近于光滑无毛,有纵条纹;花梗长6-8厘米,花小,淡绿色;花柄丝状;花两性;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瓣5枚,卵状三角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稀3-4室,花柱2个,稀3-4个,分离或基部合生;核果状浆果,扁球形,成熟时红色,先端有黑色点,种子2-3粒;花期5-6月,果期8-9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洗种、贮藏催芽:将采收回来的果实要及时处理,清洗去果皮和果浆用水进行漂洗除去未成熟和瘪粒或小粒,然后晾干表面水分后集中贮存。将上述种子分类保存,如果要等到来年立春后才能播种,要及时取出拌入粗砂石混合(粗砂石5份:种子1份),装入塑料编织袋或麻袋中,扎紧袋口。选择湿润而不积水的地方挖坑埋入土中,盖30厘米以上土层。上面加盖覆盖物,防止人畜践踏,一般1个月左右检查一次,检查湿砂种子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此法可将种子保存到来年2-3月份的播种期。
直接播种:一般在7-8月选择3年以上健壮植株的成熟果实,洗去果皮,选用饱满壮实颗粒,晾干表面水份后,直接播种于整理好的墒垅苗床上。播种时均匀撒一层火烧土(敲碎、过筛)或撒复合肥15-20千克,再均匀播散种子,密度在每平方米500粒以内;然后盖上备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层,约3厘米厚,再盖一层3厘米厚细土,其上再覆盖一层干松毛或干阔叶,保持土壤湿润,也可在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湿,还要防止人畜践踏与冬季大风吹翻覆盖物或雪霜溶化引起的侵害。秋播要在11月上旬前种植,种子在土中越冬,到翌年4月份搭建遮荫网,一般5月中下旬即可出苗展叶。
根茎繁殖
在10-11月初,还没有下雪霜时,对种植三年以上羽叶三七进行采挖,对正在生长健壮,珠芽完好,无破损病害的地下根茎进行选择,作为种源进行再种植,但要摘除较大球形根。作为种源要及时采取保湿保温措施,防止冻伤或腐烂。在种植地整理好后进行及时移植,在畦面上横向深8-10厘米左右浅沟,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沟条播,然后上盖备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层(约3厘米厚)。其上再盖一层干松毛,保持湿润,到翌年4-5月有90%左右植株出苗展叶。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根据羽叶三七的生长习性,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缓或有一定坡度的山基腐殖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羽叶三七种植地块。如果要进行羽叶三七种源繁育基地建设,要选择有一定面积规模与坡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质深厚肥沃疏松的草甸或山坡土地。还要附近拥有优质水源,便于搭建遮荫网棚架,交通方便的地块;在达到上述生产环境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40度),5年内未种过人参属植物的地块。
整地:一般在9月前深翻一次,耕深35-60厘米左右,连续耕翻1-2次;并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山基腐殖土75000-105000千克,接着耙细、整平,作成宽1.2-1.5m的高畦,长随地块地形而定。11月左右便可将储存于沙壤中的羽叶三七根茎取出进行栽种。
田间管理
间苗补苗:对于用种子直接播种的羽叶三七,一般可用第二年苗进行间苗补苗。间苗补苗要求一般要在雨季的阴天,每穴留苗2-3株。缺苗时补苗1-2株,间苗时不要损伤移动的植株和其它植株的根系,要求种苗高度在7厘米以上进行补苗容易成活,保证全苗生长才能丰产。
中耕除草:直播法及移栽法育苗阶段,羽叶三七生长缓慢,杂草生长旺盛,可以适当覆盖干松毛等或腐熟的有机肥,以减缓杂草生长速度。有杂草要及时清除,用人工15-20天除草一次,羽叶三七苗小根浅,注意拨草时不能伤及其根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第2-3年的羽叶三七植株生长迅速,可减少除草次数。
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包括家畜粪便、灶灰、油枯、骨粉,不包括人粪尿。农家肥在施用前拌磷肥堆沤100天以上,以充分腐熟。在苗高50-60厘米时进行追肥1次;或用复合肥(三元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农家肥2200-3000千克/公顷、油枯750-1500千克/公顷一般在植株封垄后趁雨天施入行间,适当盖土;在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每公顷用9千克分3次施用,每次兑水50-60千克每隔10天一次,可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排水、灌水: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排水管道,出现积水现象应及时排除;还要注意检查遮荫网棚架安全情况。旱时,特别是春天气候干燥,土壤的水份容易蒸发,依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或喷淋以保持土壤湿润,使羽叶三七正常出苗与生长。
培土:每年秋季要培土,防寒防冻。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后,根部需要各培土一次,培土厚度约5-8厘米,或者进入冬季苗枯后或春季出苗前。
采收加工
采收:羽叶三七药材一般育苗2年,移栽后再生长3年采收。即移栽后第3年的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开始采收药材。这个时间地上部份已采收或枯萎,地下部根茎开始准备分化生长,根茎色泽、水分、含量都较为理想。采收时选择晴天采挖,除去泥沙后按商品用途进行加工干燥。
加工:将清洗干净的羽叶三七根茎晒干或趁鲜切片后晒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时温度不宜超过50℃。干燥时应大小分级,便于掌握干燥温度与时间;在干燥或晾晒至半干时,经过1-2次回软(堆置发汗1-2天),然后再摊晒至全干,能使羽叶三七药材坚实美观。
病虫防治
病害
根腐病:由多种类线虫及半知菌类的镰刀菌引起,植株地下部根腐烂,地上部植株微黄萎蔫,后期植株变黄倒伏,严重的根部全部稀腐。病害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防治方法:种植地注意排水,移栽时每公顷施草木灰750 千克。
锈病:由担子菌类锈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病斑色淡,背面有淡黄色疱状隆起生成,疱状斑点表皮破裂并向外翻,散出黄粉为病菌夏孢子。锈病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夏季以夏孢子侵入并再侵染,高温高湿易导致发病,借风雨、流水进行传播。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消毁;②发病初可用25%三唑酮(粉锈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600倍、20%萎锈灵乳油600倍、50%退菌特(三福美)500倍、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10%世高(恶醚唑)水分散颗粒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50%硫磺悬浮剂200倍喷雾;③育苗时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5‰的25%三唑酮、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1%的20%萎锈灵乳油拌种。
病毒病: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花叶状或卷曲皱缩。防治方法:选择无病株留种,也可对种子播前进行处理钝化病毒;防治介体,拔除病枝、清除田间杂草等以减少田间侵染来源。使用腐熟有机肥及药剂防止强调配合杀细菌剂使用。
虫害
羽叶三七虫害主要是蚜虫,其若虫吸食羽叶三七茎叶汁液。嫩茎的生长点、叶、花轴、果柄等幼嫩部位易受侵害。虫害一般不对羽叶三七的产量构成大的危害,主要采取农业措施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必要时应按农药使用准则施用1-2次杀虫剂。
地下害虫有金龟子、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主要在羽叶三七出苗时为害,咬断植株或吃光叶片。各地应根据不同害虫种类的生活习性进行趋性诱杀,比如,金龟子有趋黑光性,用黑光灯诱杀;蝼蛄有趋光性、趋粪及对香甜物的喜好性,可用黑光灯、带毒鲜马粪及炒香的麦麸毒饵进行诱杀;地老虎喜好酸甜味并有趋黑光性,用黑光灯、性诱剂、糖醋酒液毒饵诱杀成虫,用于毒饵的药剂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150千克混细土撒施于羽叶三七植株旁。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