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不完全性房内阻滞

传导阻滞(intra-atrialblock)简称房阻滞,是指自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在传导时间延长或中断,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传导阻滞。不完全性传导阻滞是由于冲动在的异位激动,在除极过程中侵入窦房结,使之激动不能下传或延迟所致。(1)固定性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病因纤维化、脂肪化、淀粉样变等退性变,房和(或)房的肥大和(或)扩张,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目录

原因

(1)固定性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病因纤维化、脂肪化、淀粉样变等退性变,房和(或)房的肥大和(或)扩张,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的急、慢性缺房梗死等均可导致传导阻滞。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例如湿心脏二尖瓣狭窄压病,力衰竭,冠病,梗死,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等),肌病慢性心包炎,钾、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洋地黄奎尼丁作用等均可导致不完全性阻滞。不完全性阻滞也不只是说明房间束或结间束的传导阻滞。实际上常是房肥大、房容量及房持久性或暂时性的压力增高,或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的征象。

(2)间歇性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病因:间歇性房阻滞可见于各年龄组,为7~97岁。国报道的病例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病、肌病压性心脏病、湿心脏病、慢性阻塞性疾病、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征等。老年人的房传导障碍可能与心脏传导组织的退性变有。国外报道的间歇性房阻滞者约36%有器质性心脏病。部分病例在观察数月、数年后由间歇性变为固定性(持久性)传导阻滞。间歇性房阻滞的发生提示有房病变。

检查

不完全性传导阻滞虽无流动力上的意义,但却有半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或房扑动(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房性律失常。电图表现为规则的扑动波,房激动频率为250~350次/分。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和持久性发作,部分患者房扑可与房颤动交替出现,为不纯性房扑。房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约是女性的2.5倍。随着标测技术发展,房扑机制已基本明确,射频消融逐渐成为要治疗手段。)病史,40%的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动过速史。患者可有胸闷促、跳不齐等症状

鉴别诊断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指冲动在结间束或房间束传导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即房分离。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期。也常发生在危重患者临死前数小时。此外洋地黄中毒。尿毒症和药物(如服用胺碘酮)影响也可见到。多表现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弥漫性完全性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都是由于起。只是后者为广泛的电麻痹失去兴奋性和传导性。而窦房结。结间束和房室传导系统仍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可将窦性激动下传室;而前者的传导束和全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表现为窦性停搏。当窦性停搏时间长。可头晕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征。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如不伴有逸搏者。可致猝死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部分或全部不能到达房,房和室一次或接连两次以上停搏的,称为窦房传导阻滞(sino-auricularblock),是较少见的律失常之一。急性窦房传导阻滞病因为急性梗塞、急性炎、洋地黄奎尼丁类药物作用和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慢性窦房传导阻滞常见于冠病、原发性肌病、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原因不明的病态窦房结征。

不完全性传导阻滞虽无流动力上的意义,但却有半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或房扑动病史,40%的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动过速史。患者可有胸闷促、跳不齐等症状

缓解方法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病因和诱因是预防发生本病的键。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减少本病的诱发因素。

3.控制室率:房扑急性发作或持续发作室率较快、症状明显者,宜选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beta;受体阻滞减缓室率。

4.预防栓栓塞:应据患者栓栓塞危险评估恰当选择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预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艳山姜

下一篇 不典型胸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