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移动性浊音

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从中间向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指不动,让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果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从中间向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指不动,让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果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有较多液体存留时(约1000ml以上),因重力液体积聚腔低处,故此处叩诊呈浊音......
目录

概述

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从中间向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指不动,让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果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病因

有较多液体存留时(约1000ml以上),因重力液体积聚腔低处,故此处叩诊呈浊音。

诊断

医生立于病人右侧,先从脐部始,顺势在脐平面向左侧叩诊,直达左侧边缘,如叩诊变为浊音,叩诊指位置固定(不离皮肤),嘱病人向右侧卧位,重新叩诊该处,听取音调有无变化。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指固定位置,嘱病人向左侧翻身作左侧卧位,再次叩诊,听取音调之变化。

鉴别

上界:一般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线,由区向下叩向部。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上界。此处相当于被遮盖的部,故又称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不再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绝对浊音界(亦为下界)。

下界:一般是由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下界。但因下界与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与叩诊相结来确定,一般叩得的下界比触得的下缘高1~2cm,但若缘明显增厚,则两项结果较为接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胰源性腹痛

下一篇 茵陈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