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鱼
形态特征
小至中型,无翅。在昆虫纲的系统演化中,是一类真正的无翅昆虫。
体长4~20mm,狭长,背腹扁平,常多鳞片和毛。触角长丝状,复眼分离,口器咀嚼式,上颚有前、后2个关节突与头部相连。腹部11节,第7至第9腹节有成对刺突和泡囊,第11节具1对尾须和正中尾丝,长而多节,雌虫产卵器发达。
身体细长而扁平,上有银灰色细鳞,长约4~ 20mm。触角呈长丝状,腹部末端有2条等长的 尾须和1条较长的中尾须, 咀嚼式口器。
生活习性
此虫一般每年1代,在适温条件下,每代只需3个月。成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卵散产于板缝、图书、档案的纸缝中。每雌产卵6~10粒。卵经35~40天孵化,孵化后的若虫即可取食。喜黑暗潮湿,白天多隐于寄主的缝隙中,晚上出来活动。性活泼敏捷。在温暖的房间终年可见。温度低于4℃时不活动。成虫耐饥力强,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可存活300~319天,危害状为层状取食。生长发育适温22~28℃,适湿75~95%。
行为习性
衣鱼可随器物搬迁而传播,当书柜、书架、书箱搬运时,其中成虫、幼虫、卵可随之传播到异地。衣鱼也可随图书的借阅而扩散,书中的毛衣鱼随图书到教室、宿舍和家庭,成为这些环境中的储藏害虫。其次,衣鱼在某孳生环境中,若环境适宜其孳生,虫口密度迅速增加,衣鱼也会因虫口密度过高,相互争夺生存空间而相残,部分毛衣鱼因其而向周围环境中扩散。此外,衣鱼也可因气候或生境不利其孳生而主动迁徙。
食物习性
衣鱼爱好富含淀粉或多糖的食物,如:胶 里的 葡聚糖、糨糊、书籍装订物、照片、糖、毛发、泥土等。如经常损坏书画的为西洋衣鱼(Lepisma saccharina)、啮食衣物的为敏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在厨房墙壁上爬行的为小灶衣鱼(Thermobia domestica)。可是衣鱼对棉花、亚麻布、丝和人造纤维等也毫不抗拒,甚至连其它昆虫尸体、自己脱的皮也是照吃不误。饥饿时甚至连皮革制品、人造纤维布匹等也吃。不过衣鱼能够挨饿数个月, 身体机能也不会受到伤害。
栖息环境
衣鱼喜生活在温湿处。经常出现在涂过 糨糊的旧书堆、字画、毛料衣服和纸糊的箱盒中,甚至冰箱底部、开暖气的浴室、地砖的裂缝里、厨房墙壁缝内都可能会有衣鱼的踪影。衣鱼对温、湿度反应敏感,适宜衣鱼孳生的环境温度为16℃ ~30℃,相对湿度为75%~95%。当温度和湿度不适宜毛衣鱼孳生时,衣鱼就会向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迁移。
1.生活于房屋中,以各种食物、浆糊、胶质、书籍、丝绸衣服等为食。
2.喜欢生活于黑暗、潮湿或密闭场所。是中国常见的仓库害虫之一,在储藏的谷类、豆类、油料、图书、衣服等物品中均可发现。
天敌
衣鱼最有名的 天敌是一种名为蠼螋(Forficula auricularia)的昆虫,还有地蜈蚣(Forficula auricularia)、蜘蛛(Spider)、跳蛛(Jumping Spiders)、擒螨(Cheyletoidea)等。衣鱼为防止 蜘蛛、 蝇虎等天敌的捕食,停息时总是不停地摆动着尾梢,诱使天敌将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来,当尾巴被抓住,分节的尾毛即断掉,身体便可乘机逃脱。
繁殖饲养
繁殖方式
由于衣鱼昼伏夜出的特性,对于它们的交配方式,人们到最 近才有更深入的认识。交配时,雄虫跟雌虫会到处窜动。雄虫会产下一个用薄纱包住的精囊;由于生理状态成熟,雌虫会找到该精囊作受精用。当温度在摄氏25至30度时,雌虫就会在隐蔽的缝隙里产大约一百颗卵;可是在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下,衣鱼是不会繁殖的。
个体发育
按不同生活环境而定,衣鱼从幼虫变成虫需要至少四个月的时间, 不过有时候发育期会长达三年。在室温环境下,大概一年就发育为成虫,寿命约为两到八年。一条衣鱼的一生里会经历大约八次脱皮;不过衣鱼不断生长,一年脱皮四次也不足为奇;成虫期仍脱皮,多达19~58次。幼虫与成虫仅有大小差异,生活习性相同。
种类介绍
1.衣鱼,体长而扁,长约10mm,体上披银灰色鳞片。 复眼小,由许多小眼聚积而成, 单眼退化。触角细长,超过体躯之半,由30节以上丝状环节构成。口器外口式,适于咀嚼。胸部最阔,中胸及后胸各有气门1对;无翅,足3对。腹部10节,至尾部渐细。腹末端有尾须3条。
2. 毛衣鱼,与上种主要区别为:尾毛较长,几与体长相等。全身被密毛,在腹部各节上的毛呈密丝状。
衣鱼是衣鱼科昆虫的通称,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 昆虫,全世界约有100多种。衣鱼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 卵、 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 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昆虫。
俗称白鱼、壁鱼、蠹鱼。身体细长而扁平,上有银灰色 细鳞,长约4—20mm。衣鱼喜好富含淀粉或多糖的食物,如:胶水里的 葡聚糖、书籍装订物、照片、糖等。不过衣鱼能够捱饿数个月, 身体机能也不会受到伤害。衣鱼喜欢生活在温湿处,怕日光,常躲在黑暗的地方。
衣鱼虽然对人类生活造成滋扰,但其实是无害的。 在建筑物里,衣鱼必须要有潮湿及有 空隙的环境才能生存;只要环境干燥、建筑物没有裂缝,衣鱼就会自然消失。
蠹、书虫、蟫、 白鱼(《尔雅》),蛃鱼(《尔雅》郭虞注), 壁鱼(《圣惠方》), 蠹鱼(《尔雅翼》),铰剪虫(《陆川本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为衣鱼科动物衣鱼和毛衣鱼的全体。衣鱼资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和储藏
衣鱼为无变态昆虫,老熟若虫与成虫径难区别。一般以体长10-13mm、体呈灰白色,作为采收药用虫体的标准。用毛涮或毛笔将体刷至热水中烫死,捞出晾干,储存于干燥器皿中保存备用。
主治:
①小儿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鱼干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②小儿疾。用衣鱼七个、 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此方名“白鱼散”。
④小便不通。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每服半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主治
利尿,通淋,祛风,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儿惊痫,疮疖,目翳。 利尿通淋;祛风明目;解毒散结。主淋病;尿闭;中风口?;小狼惊痫;重舌;目翳;瘢痕疙瘩
①《本经》:"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②《别录》:"疗淋,堕眙,涂疮灭瘢。"
③《纲目》:"主小儿脐风撮口,客忤天吊,风痫,口歪,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转胞,小便不通。"
④《陆川本草》:"破积,解毒。治疮疖。"
5.《纲目》:衣鱼乃太阳经药,故所主中风项强,惊癎、天吊,目翳,口喎,淋闭,皆手足太阳经病也。
用量
2.内服:煎汤或研末,5-10只。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点眼。
选方
①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 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②治小儿天吊,眼目搐上,并口手掣动:壁鱼儿一十五枚(干者十枚,湿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烂,更入奶汁,同灌入口。(《圣惠方》)
③治小儿撮口发噤: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圣惠方》)
④治痫:衣中白鱼七头, 竹茹一握。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顿服之。(《救急方》)
⑥治瘢痕凸出:农白鱼二七枚,鹰屎白一两。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千金方》)
⑧治砂石、草木人目中不出: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千金方》)
宜忌
①《日华子本草》:"畏芸草、莽草、莴苣。"
物种危害
危害
衣鱼怕日光,常躲在黑暗的地方,到了晚上, 衣鱼才出来蛀食衣服、书籍等。
防治
以下一些扑灭或消除衣鱼的方法,虽然有效,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③将石膏粉洒在浸湿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间一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鱼的藏身处。
④可以在衣鱼藏身处旁边放一块木板,板上再放一颗稍微磨碎的马铃薯;衣鱼晚上出没时就会钻进马铃薯里面 大快朵颐。次天早上,你就可以把马铃薯连同衣鱼一起丢掉。
由于毛衣鱼的食性杂,隐蔽场所多,行动敏捷,因此防治起来困难较多。主要应集中做好以下几点:
①摘好库内外的环境卫生,清理腐烂潮湿的物品和翻扫不经常裸露的表面,从而减少毛衣鱼的产卵栖息场所和产卵数量,降低虫口数量。
②控制好库内温湿度。毛衣鱼发育适宜温度为22~28℃,湿度为75~95%。因此库内温湿度最好避开毛衣鱼发育的最适温湿度。
③在库房的门窗周围,档案柜架的腿周围适当撒些粉状杀虫剂,如:百虫灵等。液状杀虫剂也可以。这样可以切断毛衣鱼活动和出入库的路线,减少其危害面积和范围。
④如果有必要可以放一些驱虫药。市面上的药很多,也鱼目混杂,因此要选择可靠厂家的产品。
动物研究
奥陶纪气候温和,浅海广布,已经存在着陆生藻类植物。研究成果显示,昆虫与最早的陆生植物在约4亿8千万年前同时起源。这说明在陆地上形成生态系统的最初期阶段,昆虫已经参与其中,是与初期陆地植物一起建立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初期动物。这一时期的昆虫主要是无翅小昆虫,如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椭圆形,全体黑褐或黑色,每年繁殖1代,遍布中国南北各省区,为害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等)、衣鱼(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身体细长扁平,全世界约有100多种)。赋予昆虫飞行能力的创新事件是在大约4.06亿年前出现的,远远早于其他动物,与此同时,陆生植物也开始大范围地繁衍成森林。他们的发现还提示,昆虫的飞行能力是在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已经在陆地上建立后才出现的。石炭纪地球大气层含氧量高,蜻蜓、蜉蝣、虱子出现了,且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虫、蝎子;吊兰大小的蜘蛛;还有5英尺长的千足虫。其中,最神奇的应是巨型蜻蜓,它们的翼展可以达到2英尺半(接近1米),有老鹰那么大,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大多数目前还存在的昆虫种类起源于大约3.45亿年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