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脾肿大

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脾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要表现。(一)感染性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炎、慢性吸虫病、慢性疟疾热病梅毒等。......
目录

症状起因

(一)感染性

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炎、慢性吸虫病、慢性疟疾热病梅毒等。

(二)非感染性

1、淤:见于硬化、慢性充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高压症。

2、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病、红病、红病、恶性淋巴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减少性紫癜溶血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功能亢进症。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多动脉炎、幼年类湿关节炎、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嗜酸性肿。

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囊肿脾脏恶性肿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肿分为出性、清性或炎症性等。

常见疾病

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慢性病毒性炎、慢性吸虫病、慢性疟疾热病梅毒硬化、慢性充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高压症、病、红病、红病、恶性淋巴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减少性紫癜溶血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多动脉炎、幼年类湿关节炎、Felty病、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嗜酸性肿、戈谢病、尼曼-匹克病、脾脏囊肿等。

诊断

临床上发现肿大时,病史询问就注意急、慢性感染,倾向与贫血;体查特注意有无伴发与淋结肿大,贫血与出现象。常规细致检查寄生虫与病理细胞,需要时作计数,功能试验,骨髓象及B超等检查。穿刺相当危险,一般不宜进

鉴别诊断

(一)感染脾大的鉴诊断

1、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起病急或缓,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峡炎,皮疹,多数病例有肿大,一般为轻度,象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EB抗体测定可明确诊断。

2、细菌性感染

伤寒伤寒:以夏秋季之多,临床特点:持续性发热多呈稽留热,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相对缓脉肿大,玫瑰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在第4-6周达高峰,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3、寄生虫感染吸虫病

急性期有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肿大,一般为轻度;慢性期,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大便稀,重者有便,巨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皮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凝试验,可明确诊断。

(二)结缔组织病性肿大的鉴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期发热,伴有关节痛,皮肤黏膜损害损害,肿大发生率8.1%-17%,均为轻度,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抗体呈阳性。

2、性多动脉

表现为长期发热痛,皮下结损害,肿大,肿大与网状组织增生,梗死或动脉炎有皮下结三角或腓肠活检可确诊。

(三)液病肿大的鉴诊断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起病慢,症状多样,如头痛耳鸣,视力减退,呼吸困难腹痛消化不良等,此病三项特征:面色砖红肿大,呈巨;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多。

2、功能亢进症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三类,要表现为:

(1)周围中一种至多种细胞减少。

(2)骨髓细胞正常或增生,并呈现成熟障碍。

(3)肿大呈极度。

(4)切象与骨髓象复常。

3、骨髓纤维

临床与面有三项特点:

(1)贫血与进肿大。

(2)骨髓活检可见正常骨髓纤维组织替代。

(3)周围中出现众多的幼稚红细胞与幼稚粒细胞。

(四)肿起的肿大的鉴诊断

1、原发性恶性转移癌的特征为:肿大,质硬、表面不平滑和有增大的倾向。

2、脾脏原发性肉瘤症状肿大,左季肋部痉挛痛与体重下降。B超与CT有诊断价值,肉瘤显示为密度不均匀,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检查

实验室及器械助检查:

常规、沉、尿常规、便常规、功能、功能、骨髓检查、免疫检查、影像检查、脾脏活检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1、传染病肿大,可选用敏感的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生虫药物,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脾脏可回缩。

2、结缔组织病性肿大,特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

3、液病性肿大,亢及骨髓纤维肿大需切除脾脏

4、肿癌性肿大:无论是原还是转移癌切要治疗措施。

(二)对症治疗

严重肿大伴亢的患者需切

临床表现

(一)脾脏肿大的程度

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

1、轻度脾大:深吸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吸虫病、力衰竭、硬化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湿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病、慢性溶血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病、慢性疟疾、晚期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二)脾脏的质度

不同病因脾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急性感染起的脾大质度软;慢性感染、病细胞、肿细胞浸润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硬化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脾大质度因淤程度和淤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三)伴随体征,各种不同病因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点或淤斑:见于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病、特发性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贫血、慢性病毒性炎、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血症等。

3、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淋巴细胞性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病面容、肝掌蜘蛛:见于慢性病毒性炎、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血症亚急性感染性膜炎等。

6、水肿腹水:见于慢性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硬化高压症、下腔静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起的慢性力衰竭、各种原因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进诊断性检查,如全细胞计数、培养、脾脏CT和放射性核素扫描。

2、除了上述提及的脾脏肿大的原因,儿童还可以出现于组织细胞病、遗传性溶血贫血、Gaucher病、尼曼-皮克病、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β地中海贫血(Cooley贫血)。对于免疫低下的儿童,脾脏脓肿脾脏肿大的常见原因。

3、如果患者有部或胸部外伤史,不要触诊部,因为它可能加重。可以查问患者是否有左上疼痛及休克的体征,如动过速、呼吸急促。如果发现了这些体征,要怀疑破裂。建立静通路有助于紧急输注液体和液、氧吸人、导尿及电监护。可能需要准备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排便困难

下一篇 野木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