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苋子

【原态】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斜上,基部分枝,微具条棱,无毛,淡绿色至暗紫色,上部暗红带绿,平卧上升。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卵形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凹缺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单性或杂性,小;簇生腋或成穗状花序花序苞片干膜质,长花被3,细长,先端钝而有微尖,向雄蕊3;柱头3或2,线形,果熟时......
目录

简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Amaranthus lividus L.[A.blitum auct. Non L.」。

2.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日晒,搓揉取种子,干

2.一年生草本,高20-80cm。直立,粗壮,单一或分枝,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柄长1.5-5.5cm,有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卵形,长5-12cm,宽2-5cm,先端微凸,具小尖,基部楔形,两面和边缘有柔毛;单性或杂性,集成生和腋生的花序;苍苞片干膜质,钻,长4-6mm,花被5,白色,具一淡绿中脉雄花雄蕊花被稍长;雌花柱3,侧有小齿胞果扁球,小,淡绿色,盖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种子近球棕色黑色,边缘钝。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园、路边等处。

2.生于旷野、田间或村舍附近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

性状

【性状】性状鉴 种子(凹头)或近球(反),直径0.8-1.5mm。前者表面红黑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后者棕色黑色,边缘钝,略有光泽。微,味淡。

【化成份】种子油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性味】甘;性凉

归经膀胱

【功能治】清利尿肝热目赤障;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服:汤,6-12g。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野苎麻

下一篇 横结肠息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