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缩小
病因
“肝脏缩小”虽也出现在肝炎后期,但与肝肿大的病因病机则完全不同。一是素来肝肾阴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肝体受烁而萎缩。二是肝阴不足又受湿热薰蒸,津液受烁,肝体失于滋濡养,故而逐渐萎缩。三是阴虚火旺或阴虚湿热先导致肝脏萎缩。
历史
“肝萎缩”是指B超或CT检测,肝脏体积缩小,属于传统医学的“鼓胀”,现代医学定性为“肝硬化”,肝缩小目前国内外除肝移植外尚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40年代,医学界首次提出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概念,最初称为急性肝萎缩或急性肝坏死。
诊断
鉴别
现代医学认为肝萎缩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先肿大后缩小的一种必然病理结果。肝硬化中出现的肝脏肿大与肝脏缩小,完全是由不同的病因,病机所致。 肝肿大是由各种肝炎日久,损伤了肝之血气。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血液的运行,全赖气的推动,若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缓慢;血虚则肝体失于濡养,脉络毛糙、血行不滑利;《内经》曰:“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邪之所骤,其气必虚”,湿热毒邪则乘虚败人血气,血败则血坏,三者互为因果致使血瘀并阻碍了血液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了肝脏肿大。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