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金星
鱼鳖金星·版本一
【异名】瓜子金(《植物名实图考》),瓜子菜、瓜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丝鱼鳖、鱼鳖草(《浙江中药手册》),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四川中药志》),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湖南药物志》),抱石莲、山豆爿草、风不动、镜面草(《福建中草药》)。
【植物形态】抱石莲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弱,长而横走,疏被鳞片;鳞片淡棕色而薄,粗筛孔状,基部宽而有不整齐的分枝,上部钻形。叶有二型:营养叶倒卵圆形至矩圆状卵圆形,长1~2厘米,叶下疏被鳞片;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长3~6厘米,宽不及1厘米,但常与营养叶同形;叶肉质,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远离,上部常接合,沿中脉两旁成一行分布。
生境分布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治痄腮,咽喉肿痛,胆囊炎,痞块,臌胀,虚痨咳血,瘰疬,淋浊尿血,疔痈疮肿,跌打损伤。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驱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外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
选方
①治咳嗽吐血,瘰疬:鱼鳖金星三钱。水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②治燥热便血、尿血:鲜抱石莲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疔疮、痈肿:抱石莲三、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乳岩:鱼鳖金星三钱。用酒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鱼鳖金星·版本二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Yú Biē Jīn Xīnɡ
【英文名】Lepidogrammitis Herb, Drymoglossum-like Lepidogrammitis
【别名】瓜子金、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山豆爿草、风不动、镜面草、金丝鱼鳖、鱼鳖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来源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清除泥沙,洗净,晒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根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疏生顶部长钻形、下部近圆形并成星芒状的鳞片。叶远生,二型;营养叶短小,肉质,长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5-3cm,宽1-1.5cm;孢子叶较长,倒披针形或舌形,有时也和营养叶同形,有短柄。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中脉两侧,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阴湿林中树干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小鼠试验对眼镜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
各家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