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肥大
病因
退行性脊柱炎与椎体边缘增生与椎间盘退变有着明显的联系,椎间盘退变后,失去其固有的弹韧性,厚度变薄,椎间隙变窄,从而减弱了椎体对压力的抵抗,椎体和小关节不断受到震荡、冲击和磨损,因而渐渐产生骨刺。骨刺的形成既是一种病理的产物,又是一种变性脊柱的保护性反应。故一般只在初发时有疼痛和不 适,发展到成熟时,症状往往减轻或消失。
此外,损伤和劳损也易导致本病。由于腰部长期负重和过度活动,因此,损伤和劳损机会增多,进一步加速椎间盘退变,弹性减弱,同时引起周围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导致椎体不断受到创伤刺激,日久形成骨刺。
诊断
腰椎肥大症的一般症状为:病人腰背部酸痛不适,僵硬板滞,不耐久坐、久站,腰部酸痛强直,不能完成俯仰动作,行动艰难,晨起后症状较重,活动后减轻,.常失眠,睡觉时不能转侧,脚酸软,不能久立,一般还伴有头痛眩晕,梦多烦躁,食欲减退。腰部屈伸活动不利,但被动运动基本达到正常。
急性发作时腰痛较剧,且可牵掣到臀部及下肢。若骨刺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病情较重者,俯仰活动受限,腰部生理曲线异常, 椎棘间隙狭窄,或腰椎关节变形;部分患者膝,跟腱反射减弱,伴有臀,腿部牵引性疼痛.
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多在40岁以下,渐进性的腰背部酸痛和腰骶部不适。骶髂关节首先受累,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柱活动度越来越小,脊柱逐渐强直,出现屈曲畸形, 胸廓的扩张运动受限,胸腔容积缩小,除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出现反弓外,胸椎后凸增加和颈椎向前屈曲等,形成“驼背”畸形。急性期血沉增快。X线检查:早 期骶髂关节可见骨质疏松,腰椎小关节模糊;中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呈锯齿状破坏;晚期关节发生骨性强直,小关节融合,关节囊及韧带钙化、骨化,脊柱 间有骨桥形成。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