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骶骨裂

柱裂”,指两侧椎弓后部不联而在棘突或椎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可有1个或多个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生率约为20%。好发于下部椎和上部骶椎,尤以L5和S1多见。病因胚胎时期成软或成发育障碍所致,通常以有无椎管容物的疝出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2类。仅在椎弓后部有性缺损,其间被纤维组织所充填而无疝出物,脊髓膜正常者称为隐性柱裂,此型最为常见。既有椎弓、椎和棘......
目录

一、病因及常见疾病:

病因胚胎时期成软或成发育障碍所致,通常以有无椎管容物的疝出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2类。仅在椎弓后部有性缺损,其间被纤维组织所充填而无疝出物,脊髓膜正常者称为隐性柱裂,此型最为常见。既有椎弓、椎和棘突的不愈,又有膜或脊髓膜同时膨出者则称为显性(也称真性)柱裂。隐性柱裂与遗尿症有明显的相性。

二、鉴别诊断:

据局部皮肤多毛、紫斑、小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结神经损害之症状,诊断多无困难。尤其是长期遗尿或发生明显尿失者,应多考虑为柱裂所起。椎X线平和CT与MRI扫描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三、检查:

(一)X线平

1.前后位X线平显示左、右椎不联,可部分或全部缺损,有的可伴游离棘突,椎弓稍增宽;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均可观察得比较清楚。可累及1或多

2.脊髓膜膨出者在正位上为软组织密度的阴影,与柱裂部相重;在侧位上于患椎后部可见囊袋状软组织密度影。

3.隐性柱裂常有多种不同的态。有的柱裂可因其上的棘突过度发育或与其下发育不全的棘突融为一体,端呈杵状;X线正位表现为过长的棘突恰位于柱裂的中央,似铡刀,故有“铡刀棘突”之称。有的柱裂棘突借软韧带与椎弓相连,在正位上棘突呈游离状态,即所谓“游离棘突”;若棘突如,则只显示中央为透亮裂隙。

(二)MRI:

矢状断面像可清楚显示膜膨出或脊髓膜膨出的全貌及其真实情况。可见蛛网膜下腔液与膨出囊袋中的液相通,在T1WI上囊液呈低信号,而脊髓组织则呈较高信号。在T2WI上囊液呈高信号,其脊髓组织信号则较低。同时MRI还能发现其他伴发畸,如脊髓低位、脊髓栓系及脂肪脊髓膜膨出等。

四、治疗原则:

对于柱裂起的脊髓栓系综征者,均适于手术,而且提倡尽早地予以手术治疗。儿童多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个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成人用强化麻醉加局麻,或采用硬膜外麻醉。无论病变在颈段、胸段或骶段,都使用棘上直切,以利于向柱裂病变段之上与下扩大椎。手术后采取俯卧或侧卧位姿势一周,有明显尿失者,宜进导尿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对幼儿应严防大小便的污染,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拆线后可增加康复治疗,如理疗、针灸按摩及肢体功能锻炼等,并应用神经养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仙半夏

下一篇 代偿性腰椎前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