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直肠是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其种类繁多病理复杂,不仅肛门直肠本身发育缺陷,肛门周围肉—耻直肠、肛门外括约括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神经系统改变也是该畸的重要改变之一,另外该畸伴发其他器官的发生率很高,有些病例为多发性畸或严重危及病儿生命的畸肛门直肠的发生是胚胎发育发生障碍的结果。起肛门直肠发育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者认为与遗传因素有据文献报道,......
目录

病因

肛门直肠的发生是胚胎发育发生障碍的结果。起肛门直肠发育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者认为与遗传因素有据文献报道,肛门直肠有家族发病史者在1%以下。伯守洋报道的350例肛门直肠中,有3例家族同胞兄弟患同一疾病。Van Gelder报道在一个家族中,兄弟姐妹4人均患此病,第1子为肛门狭窄,第2子为直肠尿道瘘,两个女儿均为直肠阴道瘘。矢野博道等收集29篇文献中有34个家族发病,与遗传有者19组,16组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3组为伴性隐性遗传,其中双胎和三胎者13组,占1/3。也有人认为肛门直肠病儿的同胞中发生该畸的可能性为25%。

肛门直肠的发生和其他畸的发生一样可能与妊娠期,特妊娠早期(4~12周)受病毒感染、化物质、环境及养等因素的作用有胚胎期发生发育障碍的时间越早,所致畸的位置越高,越复杂。

诊断

先天性肛门直肠的种类很多,其临床症状不一,出现症状时间也不同有的患儿生后即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有的生后很久才出现排便困难甚至少数患儿长期没有症状症状轻微。绝大多数肛门直肠患儿,在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婴儿出生后24h不排胎便就应想到肛门直肠,应及时进检查约有3/4的病例,包括全部无瘘的肛门直肠锁和一部分虽有瘘但瘘狭小不能排出胎粪或仅能排出少量胎粪者,如直肠膀胱瘘、尿道瘘等,喂奶后就出现呕吐,吐出物为奶,并含有胆汁以后可吐粪样物,部逐渐膨胀,病情日趋严重,如未确诊和治疗,6~7天即可死亡。另一部分病例,包括肛门肠狭窄和有阴道瘘、前瘘及会阴瘘且瘘管较粗者,在生后一段时间不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排便困难、便条变细部膨胀,有时在下部可触到巨大粪块。此时已有继发性巨结肠改变。

鉴别

要同直肠锁相鉴直肠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要同直肠锁相鉴

直肠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

治疗

外科治疗的的是重建具有正常控制功能的排便肛门,法和时间的选择,据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并瘘管的情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为了改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拖出的直肠必须通过耻直肠环,为了更好地识直肠尿道,中间位和高位畸可采用骶尾路肛门成术或会阴肛门成术。手术时尽可能减少盆腔神经的损伤以增进感觉,拖下的直肠必须供良好,无张力地到达会阴,缝时使皮肤卷入肛以防止粘膜垂等,这些都是要点,手术者有无此种概念,将决定预后是否良好。现今多数医师张不适会阴肛门成术者,生后均先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至6~10个月时施肛门成术,术后3个月造瘘。

后矢状切的手术法,分离到直肠盲端,在直视下处理瘘管,以电刺激识群的位置,保存直肠及肛周的神经组织,并恢复原状,如若直肠太短或太宽,则从腔游离及作尾状修剪,使直肠盲端准确通过肛提及括约群中央,从而得到满意的排便功能。

低位畸的治疗,如肛门皮肤瘘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术多能恢复正常功能。对肛门皮肤瘘者,仅作简单的"后切"手术。膜性肛门在新生儿期施会阴肛门成术。肛门前瘘如瘘孔较大,在一段时间尚能维持正常排便,可于6个月以后施手术。低位者因已通过耻直肠环,故手术较为容易,且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泄殖腔畸的治疗,因一肛畸复杂、新生儿期先作暂时性结肠造瘘,6月~1岁时行治术。作成皮管或带蒂小肠移植的阴道术,在新阴道会阴肛门成术,利用原泄殖腔构成尿道一部分,进泌尿系器官术,争取一期完成。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肛门外翻

下一篇 肛裂三联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