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蜡梅
形态特征
高1-3米;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对生,无毛或幼时被疏微毛;芽藏于叶柄基部之内。叶宽卵状 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1-26厘米,宽8-16厘米,基部两侧略不对称,叶缘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细齿,叶面有光泽,略粗糙,无毛,叶背幼时沿脉上被褐色硬毛,老渐无毛;叶柄长1.2-1.8厘米,被黄色硬毛,后变无毛。花无香气,直径4.5-7厘米;花梗长2-2.5厘米,有时达4.5厘米,着生有苞片5-7个,苞片早落,落后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状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3.6厘米,宽1.2-2.6厘米,白色,边缘淡紫红色,有脉纹,内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顶端内弯,椭圆形,长1.1-1.7厘米,宽9-13毫米,中部以上淡黄色,中部以下白色,内面基部有淡紫红色斑纹; 雄蕊18-19,长约8毫米,花药密被短柔毛,药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之内,被绢毛,花柱丝状伸长。果托钟状或近顶口紧缩,长3-4.5厘米,直径1.5-3厘米,密被柔毛,顶端有14-16个披针状钻形的附生物;瘦果长圆形,长1-1.6厘米,直径5-8毫米,被绢毛。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
生长习性
分布于山坡或溪谷林下。分布区的气候凉爽湿润,年平均温约12℃,1月平均温为2.7℃,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3℃,极端最高温约35℃,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80%,一般年份无霜期为215天。土壤为发育良好的山地 黄壤,缓坡上土层厚达1米左右,陡坡约50厘米,有机质含量2.6--17.1%,pH值4.7--5.1。夏腊梅为较耐荫树种,在强光下,生长不良,甚至枯萎。不耐干旱与瘠薄,但比较耐寒。常生长在以 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ytch.、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为优势种的溪谷 常绿阔叶林或常绿、 落叶阔叶林下和山地灌丛中。夏腊梅叶大质薄,10月下旬陆续落叶,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展叶,5月中旬始花,6月上旬凋谢。种子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无休眠期。
夏蜡梅是 蜡梅家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种,与其隆冬腊月开花的大多数成员不同,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节才开放花朵。夏蜡梅的花一般先叶开放,单独生长于嫩枝的顶端, 花朵洁白硕大,单生,两性。花萼呈花瓣状,花被片为多数,雄蕊18~19枚,着生于肉质 花托顶部,花丝极短; 心皮为多数,离生,着生于壶形花托内,子房上位,每室1~2胚珠。夏蜡梅的花期也很长, 花朵一直持续到开放到6月上旬才逐渐凋谢。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每个聚合果都有一个近顶端收缩的像小编种一样的果托,里面盛有一个瘦瘦的椭圆形褐色果实,扁平或有棱,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成为珍贵的 观赏树木。
保护状况
保护价值
夏腊梅属是 东亚与 北美间断分布属,在植物区系研究上有一定意义。花大而美丽,可作观赏植物。
物种现状
渐危种。 夏腊梅于60年代初发现,分布区狭窄,仅见于我国东部 中亚热带局部的 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下。由于森林砍伐,生境渐趋恶化,面积日益缩小;虽然天然更新较易,但随时有被砍割当作 薪柴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保护,以免陷入 濒危状态。
夏蜡梅由中国郑万均和章绍尧两位先生于1964年命名并发表。它是古老的 孑遗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原产于浙江西北部昌化和天台等地,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溪谷和山坡林间。中国武汉、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均有引种栽培,生长良好。1978年以来引种到美国、荷兰、英国已经正常开花结果。
繁殖技术
1、播种 9-10月间,当夏蜡梅的罄状假果由绿转黄、内部瘦果呈棕黑色时,采收假果,剥开果囊取出种子,随采随播,种子用清水浸泡24-36小时, 播种于花盆中或苗床上,蒙罩塑料薄膜保湿,发芽适温维持21c-24c,2个星期后可出苗。冬季盆播应于棚室内进行,床播架设拱棚越冬,翌春进行扩距移栽;或将种子干藏催芽,约过10天,当其种粒裂口露白后,再行下地播种。 苗床夏季要遮阴,冬季注意防寒,培育至苗高50cm以后,再行移栽上盆。一般情况下,实生苗约4-5年才能开花, 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需7~8年才能开花。
2、扦插 于6-7月剪取半木质化枝条,剪去叶片,穗长15cm左右,下切口位于节下0.2cm处,采用沙与蛭石对半掺和的基质,应用全光照间歇喷雾装置,成活率较高。扦插苗2年即可开花。
3、压条 可用开沟压条、堆土压条和高空压条。每年2-3月间,选择生长健壮的1-2年生枝条,将入土部位用刀刻伤或 环状剥皮,有条件可在伤口处涂抹500mg/L的1号ABT生根粉药液,然后将其埋入挖好的 沟槽中,上覆酸性 湿土,经常保持覆土湿润,约过2-3个月,刻伤或环状剥皮处即可生根,次年春天发芽前剪离母株另行栽种或上盆。
4、分株 它的萌蘖力较强,于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掘起大的株丛,用强力将其分拆成若干个小丛,每子丛带有2-3根茎秆和部分完整的根系,另行地栽,当年或次年即可开花。
中药价值
现 杭州植物园、浙江林学院已保存了部分母株与小苗,江南各地植物园亦可引种栽培。
【选方】治胃气痛:夏蜡梅花或根四钱,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竖漆柴(金缕梅科檵木)根各三至四钱,寒扭(蔷薇科高粱泡)根四至五钱,仙鹤草二至三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管理要点
1、温度夏蜡梅的生长适温为20℃-28℃,在原产地能耐-14℃的极端低温,抗35℃极端高温。从安徽省的引种栽培情况来看,在 黄山海拔440m、合肥海拔50m、滁县海拔120、泾县海拔250m等处,栽在一般的圃地中,冬季-10℃的低温可安然无恙,夏季38℃的极端最高温,并未出现叶片灼伤卷曲,并能正常开花结籽繁育后代。在 园林绿化中定植,夏季在 高温时间段,最好给予叶面喷水; 盆栽 植株,冬季应维持不低于-5℃的低温否则即使是植株不被冻死,花盆也会被冻裂,可将其搁放于简易塑料大棚中,保持盆土不结冰上冻即可。
2、光照地栽夏蜡梅对光照的要求不很严格,可考虑将其定植于能避开太阳西晒的 位置,或定植于落叶大树的疏荫下,或种植于临池的稍高处。 盆栽夏蜡梅对 光照的要求比较严格,春、秋二季可接受全光照,但夏季应适当给予搭棚,遮阴,为其创造一个半阴的环境,方可促进其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大色艳;在无遮无拦的强光下则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甚至叶尖出现干枯、 叶缘卷曲;特别是应注意防止春夏之交久雨初晴时的大太阳,以防嫩叶新梢被灼伤。
3、水分地栽定植地点,要求土壤 湿润、环境潮湿。 盆栽在生长季节,不仅要求保持盆土湿润,而且在遇到3-5天未下雨时,要给予叶面喷水,增加空气 湿度;特别是在盛夏时节,气温高、光照强,可通过拱棚遮阴,给环境和叶面喷水等措施,来达到增温降温的目的,为其保持的生长势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它不耐涝,一年四季都要保证盆土内不出现积水,否则极易招致植株烂根落叶,影响到当年的开花和正常生长。
4、土壤园林或庭院中定植,要求土壤深厚 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机质、不积水、呈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 盆栽用土,可用 腐叶土或 泥炭土5份、园土3份、沙1份、 腐熟有机肥1份,混合均匀后过筛备用。生长季节,每隔半月给 盆栽植株换土一次; 梅雨季节,要小心提防盆土内积水;春季发芽前,给植株进行一次翻盆换土。
5、肥料地栽植株一年可施3次肥,第一次在春季刚开始萌芽时,第二次在花谢后,第三次在秋末冬初落叶后,可每株埋施0.5Kg的腐熟饼肥或鸡粪肥。 盆栽夏蜡梅,生长季节,每半月浇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见到 花苞后连续追施2-3次0.5%的 过磷酸钙溶液,或2%的 磷酸二氢钾加0.1%的 尿素混合液;花谢后及时摘去 残花败梗,再施1-2次饼肥水,内加0.2%的磷酸二氢钾,以利于植株旺盛生长来年再度开花。
病虫防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