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小报春

小报春,中药。为报春植物小报春PrimulaforbesiiFranch.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鹤庆、邓川、洱源、昆明、宜良、澄江、蒙自)。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活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涩,湿热带下,湿热痹,跌打瘀痛。全草。味辛,性凉。清热解毒,祛湿,活止痛。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涩,湿热带下,湿热痹,跌打......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活止痛。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涩,湿热带下,湿热痹,跌打瘀痛。

相关配伍

1、治肾炎小报春30g,玉米须15g。水服。(《全国草药汇编》)

2、治流产,产后流小报春15g,红糖、炮姜服。

3、治外伤,跌打瘀血小报春鲜品适量。捣烂外患处。(2-3出自《云南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

采集加工

冬、春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性

二年生草本,具细弱的和多数须根通常多数簇生,叶片或卵状,通常长1-3.5厘米,宽0.5-2.5厘米,先端,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通常齿状浅裂,裂牙齿,上面疏被多细胞柔毛,下面布球状小腺体,要沿叶脉被毛,中肋稍宽,侧脉4-5对,在下面明显;叶柄长1-3(5)厘米,具狭翅,被白色多细胞柔毛。花葶1至多枚自丛中抽出,高6-13厘米,下半部被多细胞柔毛,上半部被短柔毛或变无毛,近端被橄榄色粉;花序1-2轮,很少3-4轮,每轮4-8苞片披针,长2.5-5.5毫米,先端锐尖,多少被粉;花梗直立,长6-20毫米,果时长可达30毫米,被小腺体;花萼钟状,长3-4.5毫米,外面被橄榄色或黄绿色粉,分裂近达中部,裂三角,先端锐尖;花冠红色,冠筒长4.5-5.5毫米,仅稍长于花萼冠檐直径约1厘米,裂阔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长花柱雄蕊着生处冠筒基部约1.5毫米,花柱长约3毫米,仅稍高出花萼;短花柱雄蕊冠筒基部约3毫米着生,花柱长约1毫米。蒴果,直径约3毫米,短于宿存花萼期2-3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湿草地、田埂、地边、沟边。分布于四川云南(鹤庆、邓川、洱源、昆明、宜良、澄江、蒙自)。

药材性状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后,细弱,有多数须状丛生。叶片或卵状。长1-3.5cm,宽0.2-2.5cm,先端钝,基部截形至浅心形,边缘具点状浅裂,裂牙齿,上面有白色柔毛,下面有球小腺体;叶柄长约与叶片等长,有白色柔毛。花葶多数,有柔毛,近端有橄榄色粉;花序1-2,苞片披针,有粉,花梗有小腺体;花萼钟状,被橄榄色或黄色粉,花冠红棕色。微香。

相关论述

《全国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子宫颈变大

下一篇 小扁豆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