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枸骨树

枸骨树 枸骨树(拉丁:Microdesmis caseariifolia Planch.),称猫儿刺、老虎刺八角刺等,小盘木科小盘木属植物枸骨树呈长椭状直,革质,先端具3个硬刺,基部有两个硬刺,上面黄绿色,有皱纹,凹陷,下面灰黄色或暗灰色,沿边缘具有延续的线状突起,叶柄短,常不明显。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着清热养阴、益、平等功效。(《本草拾遗......
目录

主要价值

功效

枸骨树(《本草拾遗》)

【异】猫儿刺(《纲》),枸刺(《本草汇言》),八角(《本草从新》),老刺(《纲拾遗》),老虎刺(《江苏植药志》),狗青竻(《江西中药》),八角刺(《广西中药志》),羊角刺(《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

植物态】枸(《唐本草》),又:木蜜(陆玑《诗疏》),枢木(《本草疏》),十大功劳(《本逢原》)。

野生或栽培。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西等地。

植物()、树皮(枸骨树皮)、果实(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10月采收,拣去细,晒干。

【药材】干呈长椭状直,长3~7.5厘米,宽1~3厘米,革质,卷,先端具3个硬刺,基部有两个硬刺,有的中间左右各具1刺,上面黄绿色,光泽,有皱纹,凹陷,下面灰黄色或暗灰色,沿边缘具有延续的线状突起,叶柄短,常不明显。无,味微苦。以色绿、无者为佳。

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本品在大部分地区作十大功劳使用,参见"十大功劳"条。又江苏、浙江北京等地所用的苦丁,亦为枸,参见"苦丁"条。

成分

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

药理作用

①用离体豚心脏灌流后,枸注射液(以乙醇、NaHSO2处理后之水溶液)有增加其冠流量、加强收缩力的作用。

避孕作用

的水及醇浸液或其他有给小,皆可使之减少怀孕,抑孕率为80~100%;阴道明,枸能使小正常性周期发生改变,要是使休息期延长,其次是超越或缩短动情期。的醇提物(绿色粉状物,有甙的反应)有避孕作用。组织未发现子宫卵巢病理变化,故认为是生理性避孕

性味】①《本草汇言》:"味苦,凉,无毒。"

②《本草求真》:"苦,平。"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

【功用治】补,养,祛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膝痿弱,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烧灰,淋取汁,涂白癜。亦可作稠之。"

②《本逢原》:"治劳伤失痿软,能调养。"

③《本草从新》:"生津止渴,用甚妙,祛。"

④《中国药植志》:":和以亦糖、红枣或乌枣同,补,健膝。"

⑤《广西中药志》:"治跌打,洗湿。"

【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浸酒膏。外用:捣汁或膏涂

【选】①治痨:枸一两。干,水泡,当饮。(《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痛:浸酒饮。(《湖南药物志》)

家论述

①《本草疏》:"枸,《本》不载气味,然观陈藏器所云,应是苦无毒气味俱阴,入之药也。惟其入,故白癜,盖木之位,藏之脏,血虚发热,热甚则生,苦凉血清热,故之也。其补膝令健者,之府,肾虚湿热乘之,而膝不利;又为作强之官,虚则热而软,故其性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此药味苦入,正遂其欲坚之性既实,则湿热自除,而膝自健矣。""秘取其汁饮,治痰火甚验。盖痰火未有不因阴虚炎,上灼乎滓液而成。此药直入足少阴,补养阴气,则痰火自消,为釜底抽薪之意也。兼能毒恶疮。昔有患杨梅结毒,已三十年,服此药,疮愈而色转少,皆借其清热凉血之功。"

枸骨树②《本逢原》:"枸,《本》、诸家《本草》皆误列'女贞'条下,味苦甘平,有补中安五藏,养精神,除百病之功,皆指枸而言。女贞至阴之物,安有如上等治乎?今每用数斤,去刺,入红枣二、三斤,膏蜜收,治劳伤失痿软,往往获效,以其能调养,而无伤中之患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外阴萎缩

下一篇 外阴损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