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狭叶垂头菊

垂头菊,中药。为菊科植物垂头菊CremanthodiumangustifoliumW. W. Smith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全草。味苦,性凉。归膀胱清热解毒。用于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服: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膀胱

功效

主治

用于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服: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性

狭叶垂头菊多年生草本。肉质,多数。单生,直立,高20-50厘米,紫红色,上部被紫褐色长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3-5毫米,具枯叶柄纤维。丛生下部披针至狭披针,长7-23厘米,宽0.3-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全缘,基部渐狭呈翅状柄,柄与叶片无明显界线,两面光滑,叶脉中上部4-5,向上渐小,狭披针线形,基部无鞘,半抱头状花序单生,稀为2个,下垂,盘状,总苞半球,长0.7-1.5厘米,宽1.3-3.2厘米,被密的紫褐色柔毛,总苞16-24,2层,披针,宽2-4毫米,先端渐尖,层具狭膜质边缘。小花多数,全部管状黄色,长7-8毫米,管部长2-3毫米,檐部筒状,裂先端具乳突,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长5-6毫米,光滑,具肋。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草地和沼泽草甸。分布于四川云南

药材性状

本品皱缩成团。总苞深绿色,披针,长10-12mm;黄色条状披针,筒状长约7mm,雄蕊5,聚药,雌蕊柱头2裂,清香,味微甘。

相关论述

《新俢本草纲要》:“全草:有退烧、消炎的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