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维生素D缺乏

在机体的钙、磷代谢中,维生素D起重要的调作用,所以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生与钙、磷代谢有密切的系,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其突出的表现是佝偻病(rickets)或软化症(osteomalacia)的发生。饮食结构以及日照不足等。维生素D缺乏可致小儿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及成人软化症,并为老年质疏松的病因之一,出现这类症状即可诊断。应该鉴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以及佝偻病的原因。1、性......
目录

病因

饮食结构以及日照不足等。

诊断

维生素D缺乏可致小儿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及成人软化症,并为老年质疏松的病因之一,出现这类症状即可诊断。

鉴别

应该鉴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以及佝偻病的原因。

1、佝偻病(renalrickets)由先天性发育不全、慢性肾炎等而致功能减退,骼畸钙虽低,但很少起手足搐搦的。

2、小管性酸中毒临床表现要为低钾和佝偻病,并可出现钙化结石

3、范可尼综征以氨基酸尿、糖尿尿磷增多、低磷、发育迟缓和重度佝偻病为特点。

4、其他应与体弱多汗、轻度积水的头颅增大、各种原因起的智能低下、动作发育迟缓、克汀病(龄落后)以及软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病相鉴

治疗

1、维生素D应用

(1)服法:活动早期,婴幼儿每天给维生素D62.5~125μg(0.25万~0.5万U),成人每天给125~250μg(0.5万~1万U)。活动极期,婴幼儿每天给维生素D125~250μg(0.5万~1万U),成人每天服维生素D250~500μg(1万~2万U),治疗量持续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婴幼儿每天10~20μg(400~800U),成人25μg(1000U)。为防止同时摄入大量维生素A,宜用单纯维生素D制维生素D2维丁乳)。

(2)注射:凡有吸收不良、或婴幼儿不能坚持服者可考虑采用注射维生素D37500μg(30万U/支)作为突击疗法。活动早期或轻度患儿可注射维生素D37500μg(30万U)1次。中度至重度者,可维生素D37500μg(30万U)2~3次,每次间隔1~2个月。上述量完成后1个月,仍以预防量服维持至2岁。成人在活动极期也可维生素D31.5万μg(60万U);据病情用1~2次,每次间隔1个月。以后继用预防量。治疗3个月后疗效不显著,应查明原因,除外抗维生素D佝偻病

2、钙中国会推荐每天膳食钙的参考摄入量为:0~6个月300mg,7个月~1岁400mg,1~3岁600mg,4~10岁800mg,青少年为1000mg。孕妇和乳母,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则需要1000~1200mg,奶制品是钙的最好来源,在膳食中注意补充小、小、豆制品、海藻和绿蔬菜。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适量给予钙。应选用含元素钙高、肠道刺激性小的钙

易发人群

维生素D缺乏病要发生在受日光照射不足,并缺少食物维生素D来源的人群中,特在婴幼儿、家妇女和老年人当中更为多见。一般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量虽然较多,但普通膳食中的含量也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没有充分的日光照射,喂养不当,缺少富含D的食品是婴幼儿发生佝偻病要原因,特早产儿、多胎儿,由于先天不足,功能不完善,维生素D及钙、磷储存量少,出生后生长又比较迅速,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较少,动物性食品的控制及多种疾病都是导致老人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

预防

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始,孕妇应有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供应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养物质。妊娠后期7~9个月可每天服维生素D 25μg(1000U)或给维生素D2 2500~5000μg(10万~20万U)一次服,每天应由膳食中补充1000mg元素钙,不足的需用钙补充。新生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始户外活动,接触日光,由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因此应窗晒太阳前认为新生儿即有维生素D缺乏或亚临床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我国的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为10μg/d(400U/d)。婴幼儿需采取综性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食,每天1~2h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增加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摄入等。对于早产儿、双胎、体弱儿、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可用维生素D3 7500μg(30万U)一次注射,也可维丁乳(商品为英康利)15mg/支,维生素D3 30万U。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亦应摄入维生素D和钙,以预防软化病和质疏松症的发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网络依赖

下一篇 藓生马先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