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肾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水肿可以由许多原因起,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由心脏起的水肿源性水肿水肿;由肝脏起的水肿源性水肿水肿;同样,由脏疾病水肿就称为源性水肿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水肿可以由许多原因起,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由心脏起的水肿源性水肿水肿;由肝脏起的水肿源性水......
目录

概述

  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水肿可以由许多原因起,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由心脏起的水肿源性水肿水肿;由肝脏起的水肿源性水肿水肿;同样,由脏疾病水肿就称为源性水肿源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是小球疾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脏疾病导致体水、钠潴留,组织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肿

  

原因

  ①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容易由进入组织间隙。

  ③浆蛋白水平降低,特是白蛋白水平降低,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容易移向组织间隙。

  ④有效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钠潴留。

  

分类

  源性水肿可分两类,即以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肾病水肿,和以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肾炎水肿

  (一)肾病水肿

  肾病水肿肾病征的四大特征之一。后者除全身水肿外,还有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凡肾病征的原因,包括脂性肾病、膜性小球肾病、膜性增生性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病、小球硬化等,都能肾病水肿

  (二)肾炎水肿

  要见于急性小球肾炎患者。本病多由中的免疫复物所起。临床表现尿的变化(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少尿等、压和水肿。急性期过后水肿可消退。

  

发病

  肾病水肿病机制的中低蛋白血症及因而起的体渗透压下降,它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的原发因素。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浆蛋白(要是白蛋白)大量随尿丢失,白蛋白的丢失量每天可达10~20g,大大超过蛋白成的能力。继发钠水滞留也是重要因素,它是球-管失衡的结果。由于低蛋白血症体渗透压下降,全身毛细管的滤出增加,在组织间液增多的同时,也造成浆容量的减少和有效量下降,后者导致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同时有效量减少又激活下丘-神经垂体起ADH释放增多;管紧张素Ⅱ也起ADH分泌增多。这些因素导致钠水滞留,本是对浆容量和有效量减少的代偿反应,但水肿活动期由于低蛋白血症未消除,钠水滞留又稀释了浆蛋白,因而补充到的液体,又成为水肿液的来源。

  在钠水滞留的发展中,也可能有利钠激素房肽的释放减少参加作用,但物理因素可能不起作用,因患者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当小球时,不断有白蛋白滤出,故流到达小管周围毛细管时,浆蛋白浓度实际上低于正常,不可能促进近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肾炎水肿发生机制,要是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滞留所致。其实质是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不伴有小管重吸收的相应减少。由于小球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后者变得狭窄,以致通过小球的流大为减少,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又明显下降,其结果是小球钠水滤过显著下降。但此时完整的小管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钠和水,故产生高渗性少尿甚至无尿。大量钠水滞积于体浆容量和管外细胞外液量的明显增多,组织间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偿,于是出现全身水肿小球毛细管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高,故可出现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不明显。当然钠水滞留可稀释浆蛋白,但此因素起次要作用。

  慢性小球炎有时也可伴有水肿,但不及急性小球肾炎明显。因残存单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如出现水肿,其发生机制与下述因素有;①正常单位明显减少使滤过总面积明显下降;②持续的压加重左负担,严重时导致力衰竭;③长期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特点

  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源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源性水肿的鉴

  (1)源性水肿:在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环的静压增高及毛细管滤过压增加而水肿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水肿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源性水肿诊断的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征。

  (2)源性水肿硬变在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面和胫前发生。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量过大等也可水肿。③前期紧张综征也为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月经前7~14 天出现眼睑、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乳房胀痛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④特发性水肿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

  

治疗

  1、病因治疗是本,积极治疗小球肾炎肾病征。但奏效缓慢。

  2、限制钠盐:肾炎肾病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钠可致低钠血症

  3、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4、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补充浆蛋白。

  5、中医治疗: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水肿发生的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为基本原则,具体法如下:

  (1)宣肺利水:要临床表现为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濡。常用五苓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疲肢冷,小便量少,淡苔白,滑沉缓。常用为实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以下为甚,膝酸软,肢冷畏寒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淡胖有齿痕,沉细无力。常用真武汤金匮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食疗

  1.鲫鱼

  鲫鱼500克,大蒜1头,胡椒3克,川檄3克,陈皮3克,砂仁3克,荜拨3克。先将鲫鱼去鳞及杂,将诸料放入熟作羹,调味食之。适宜于脾阳水肿者。

  2.白茯苓

  白茯苓15克,梗米100克,胡椒粉、盐、味少许。先淘净梗米,与茯苓同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烧沸后,转用文烧至米烂,加味、盐、胡椒粉等。一日2次,早晚餐食用。慢性肾炎饮食有健脾、消水肿的作用。

  怎样消除慢性肾炎水肿?3.鲫鱼一尾(250~500克),松萝30克,砂仁6克,陈皮6克,椒目12克,红皮大蒜6辩(独头者最佳)。先将去鳞及杂.将诸药用纱布包后加入熟,吃汤,勿用盐,无糖尿病者可放少许白糖及白。可治疗肾病征之水肿,既能提高蛋白,又可利水消肿,每周2~3次。

  4.车前子粥

  车前子15克,粳米100克。先淘净粳米,再洗净车前子,除去杂质。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并扎,放入祸,加适量水,用中成汁,然后弃去纱布袋,加入粳米烂成粥,每日早晚食用。有利水消肿、和之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生长缓慢

下一篇 蟋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