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色汗

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汗,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色汗中医文献中亦有黄汗、汗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壮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蘖汁。汗液呈黄色黑色,这种现象在医上称为色汗症。本病很少见,它的发生是因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
目录

原因

汗液呈黄色黑色,这种现象在医上称为色汗症。本病很少见,它的发生是因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较常见的部位多局限于面部、腋窝,但也可见于胸等处,色以黄色为多见,也可为黑色青色紫色棕色蓝色等,腋窝黄色汗常并有腋臭(俗称狐臭)或多汗症。有的也可出现小汗腺的色汗症,亦不常见,不少是由药物所起。如用碘化物出的汗液呈淡红色服氯苯吩嗪所排出的汗液呈红色,注射美蓝所出汗液呈青色色汗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以持续出现,也可以间断发生。

检查

诊断

1.多见面部(不是正常大汗腺分布区域,而是异位大汗腺存在的地),其次为腋窝、脐部及外阴部。

2.汗液的色不等,以黄色最多见,腋窝黄色汗常并腋臭。大汗腺分泌的色还有蓝色绿色,如注射亚甲蓝可呈青色汗液,碘化物可使汗液呈淡红色氯法齐明(氯苯吩嗪)可使汗液呈红色。其次还可见褐色黑色紫色棕色,亦有伴发色者称为汗(hematohidrois)。蓝汗、绿汗可见于从事制铜业的工人。

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情绪激动如恐惧、愤怒、焦虑常促发或加重。

据临床症状可诊断。

中医病机辨证中医认为多有湿热,汗出兼感毒,致腠理毛孔汗变色所致。

鉴别诊断

汗腺分泌体味:人有两种汗腺,一种是遍布全身的外分泌汗腺,另一种是丛生于腋窝和沟周围的泌汗腺,而泌汗腺是体味的最要的制造者,但真正制造麻烦的并非是这种汗腺的分泌物。医研究表明,汗腺的分泌物本身是无味的,只有当它们附着于皮肤并且和细菌起了一定的化反应之后,才会发出味道。如果对细菌的活动听之任之,细菌会以泌离的油脂为食,随着油脂的分解,便会发出令人不快的味道。而男性由于分泌外的酮,因此会比女性产生更多导致体味的油脂,而男性有时会不如女性那样注意个人卫生,所以会容易产生体味。

汗出如油:汗出粘滞如油。又称粘汗。《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粘汗也。详汗出如油条。汗出如珠如油如雨,这是一个危险的汗症,类似于脱症

臭汗症:汗腺分泌具有特殊臭味或咸汗被分解后释放的臭味称为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中医体气、狐及狐臭属于本病范围。

诊断

1.多见面部(不是正常大汗腺分布区域,而是异位大汗腺存在的地),其次为腋窝、脐部及外阴部。

2.汗液的色不等,以黄色最多见,腋窝黄色汗常并腋臭。大汗腺分泌的色还有蓝色绿色,如注射亚甲蓝可呈青色汗液,碘化物可使汗液呈淡红色氯法齐明(氯苯吩嗪)可使汗液呈红色。其次还可见褐色黑色紫色棕色,亦有伴发色者称为汗(hematohidrois)。蓝汗、绿汗可见于从事制铜业的工人。

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情绪激动如恐惧、愤怒、焦虑常促发或加重。

据临床症状可诊断。

中医病机辨证中医认为多有湿热,汗出兼感毒,致腠理毛孔汗变色所致。Breakline

缓解方法

对于色汗症,前尚无特效疗法。但是仍应尽量找出发病原因,去除致病因素。如因药物起者,应避免再用该药;若伴有臭汗症或多汗症,应先治疗多汗和臭汗。多汗症可选择镇静药或抗碱能药物,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常用局部止汗如0.5%酸铝液、5%明矾液、5%鞣酸液、3%~5%甲醛(福尔马林)液、0.1%新洁而灭液或20%~25%氯化铝溶液等,可选择外搽。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如常清洗患处,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伴有腋臭患者,可将腋毛刮去,以减少局部寄生菌的数量,剃毛后再搽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