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轻瘫

非完全性瘫痪。临床上为了判断瘫痪的程度,将力分为0度——5度六级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1级,可见到或在触摸中感觉到肉轻度收缩,不能产生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来;3级,肢体可以抬起,作轻度活动;4级,肢体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能持物及走路;5级,正常力。1、单瘫多见于大脑动脉病变,如梗死、管狭窄、外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2、偏瘫常见于大脑动脉......
目录

病因

1、单瘫多见于大脑动脉病变,如梗死、管狭窄、外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常见于大脑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塞,脓肿脱髓鞘病,以及皮质下白质中的等影响,囊部位病变,滁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3、交叉性瘫痪多为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管病变炎,症肿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5、周围神经瘫痪,常见于萎缩性侧柬硬化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管病变、肿及全身性疾病。

6、肉病变和神经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无力多发性炎,进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诊断

瘫痪肉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鉴别

急性脊髓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骤,有一般感染及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液中蛋白及细胞增加。肢体瘫痪先呈驰缓性瘫痪张力减低,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数周后脊髓休克现象逐渐减退,张力与反射恢复增高,并出现病理反射。大小便潴留变为失,出现反射性排尿。

预防

1、防止褥疮 瘫痪者长不能自己活动,瘫痪肢体养障碍,加以受压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期帮助翻身,保持床缛干及皮肤清洁,尤其是伴昏迷小便失则更为重要。

2、活动及按摩患者肢体 防止肉萎缩及挛缩畸,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如上肢置于肘位,下肢避免膝屈及足下垂,可用脚架托起被褥,预防压迫,一课用直角上海绵、纱布将患者部放置其上,或用被褥及衣服支撑足掌。患者能活动后由床上活动,渐扶下床及活动,促进功能恢复。

3、预防烫伤 尤其是有昏迷感觉障碍着,使用热水袋应隔厚毛巾,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4、预防肺炎 除定期翻身拍外,还要预防感冒。

5、预防泌尿系感染便秘

6、高热的处理 高位截瘫或四肢瘫,瘫痪平面以下常有排汗热障碍,天炎热时易高热,应作物理降温并补充水分及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强迫型人格障碍

下一篇 西河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