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high paraplegia),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一)外伤型:多由外伤骨折脊髓损伤而成。柱骨折或骨折位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这是外伤导致的高位截瘫,可见于颈部放性损伤。此外,椎管所致的高位截瘫,一般多见于椎体、椎体巨细胞。(二)......
目录

病因及常见疾病

(一)外伤型:

多由外伤骨折脊髓损伤而成。柱骨折或骨折位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这是外伤导致的高位截瘫,可见于颈部放性损伤。此外,椎管所致的高位截瘫,一般多见于椎体、椎体巨细胞

(二)脊髓病变:

1.脊髓压迫型:质压迫所致有质增生,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手术致伤等。

2.脊髓变性型:包括脊髓软化、空洞、萎缩多由炎症及压迫型转化所致。

(三)先天性疾病: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脊髓的损害。或在外伤的诱发下而发生的急性脊髓损伤,最终导致截瘫的发生。

鉴别诊断

(一)Todd’s瘫痪

Todd’s麻痹是一种发生在癫痫患者身上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即在癫痫发生时出现的短暂瘫痪。该瘫痪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但通常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最常见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后,并在癫痫的发作过后,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或偶尔持续几天。

(二)偏瘫

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三)对侧肢体偏瘫

桥外侧部综征的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偏瘫桥外侧部综征(Millard-Gubler综征):病变位于外侧部,是桥常见的病变部位。

(四)痉挛性截瘫期: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病。本病发展缓慢,只要注意护理,可维持数十年生命。

(五)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运动核细胞)、脊髓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由于运动神经元病起的,表现为四肢成对称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检查

(一)神经浅反射:

刺激皮肤或黏膜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壁反射和提反射等。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壁放松,然后用柴杆或钝头竹签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收缩。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7~8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9~10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11~12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症患者。

(二)神经深反射:

刺激膜、起的反应。包括二头反射、三头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脊髓的急性损伤、关节病和养不良等。

治疗原则

(一)理治疗:

针对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理治疗计划,可以进和集体、家为等多种法。

(二)物理治疗:

要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三)临床康复:

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并症的发生,亦可进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器等特殊工具,补偿功能的不足。

(四)养治疗:

制定理食谱,加强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要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源性水肿

下一篇 骨缝分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