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发热伴有皮疹

发热伴有皮疹是指由于出疹性的传染病导致机体发热并伴有皮疹的症状。常为病毒或细菌起的传染病,如小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等病变起,应及早诊治,适当隔离,减少人群传染的危险。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
目录

原因

常见于出疹性的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

检查

症状发热伴有皮疹的出现可作为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1)发热寒战

常见于肺炎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性疾病。

(2)发热伴眼睛充

常见于麻疹、流性出热、斑疹伤寒等,类似兔眼表现。

(3)发热伴出

常见于重症感染和液病。前者如重症麻疹、流性出热、登革热病毒性炎、斑疹伤寒血症感染性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后者如急性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4)发热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结结核、病、淋巴、转移癌等。

(5)发热关节肿痛

可见于血症猩红热、布鲁菌病、结核病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缓解方法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措施防止传播和流

(一)自动免疫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量相同,于麻疹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流时易感者80%接种了疫苗,可于2周控制流。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病及应用免疫抑制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接受过输制品及被动免疫制,以及4周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清抗体都有上升,阳性率可达95%~98%,最早于12天液中即可出现凝抑制等抗体,1个月时达高峰,抗体效价在1∶16~1∶128。2~6个月后渐降,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部分接种者4~6年后可全部消失,故复种年龄可在4~6岁时。婴儿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可成无病区。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则仅能减轻病情。可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综预防措施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