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发作性不自主运动

发作性共济失调III型(EA3)又称发作性共济失调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通常2~15岁发病,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运动。发作性共济失调为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致病。EA1由 KCNA1基因突变起,定位于12p13,编码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α亚单位。Kv1.1可在有和无纤维中表达,在维持神经元的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的兴奋性传导具有重要......
目录

病因

发作性共济失调为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致病。EA1由 KCNA1基因突变起,定位于12p13,编码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α亚单位。Kv1.1可在有和无纤维中表达,在维持神经元的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的兴奋性传导具有重要的作用。EA2由CACNA1A(钙通道基因)基因突变起,定位于19p13,与家族性偏瘫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和SCA6致病基因相同,前认为这三者为等位基因病,但突变类型和致病机制不同。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伴发作性共济失调基因定位于1p的D1S476~D1S443 之间2cM 区域,为编码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起。

诊断

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运动,姿势性张力障碍,平衡失调,构音障碍。情绪紧张和饮可加重发作。发作间期体格检查正常。

鉴别

1.发作性共济失调I型(EA1)

又称颤搐综征型,通常在儿童/少年期(也可婴儿期)起病,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发作大多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部分可持续数小时。每日发作数次,最多可达数十次。运动、劳累、激素水平的变化、惊吓和姿势改变可诱导或加重发作。发作期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部分患者出现特征性的肢体远端或面部抽搐。有时可伴部分性癫痫。发作间期部分患者尚有特征性的小肉(多为眼周或手部的肉)颤搐。

2.发作性共济失调II型(EA2)

又称乙酰唑胺反应型周期性共济失调征,通常在儿童期,多在20岁前起病,可持续到成年。发作持续时间较EA1长,可为数小时至数日。精神紧张、运动、过度疲劳肠道刺激等可诱发。发作期要特征是:发作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50%以上的患者伴有眩晕恶心、约有一半患者出现头痛,约1/3患者出现特征性的自发性眼震,此外还可有耳鸣眼睑下垂复视,偶尔可出现幻觉。通常不伴有纤维颤搐。发作间期常有特征性的凝视诱发眼震。有报道某些病例在共济失调发作期间出现全身性无力,或者在发作始之前的数年之有过发作性无力。某些患者后期可出现进小脑共济失调,临床表现与脊髓小脑变性相似。

3.发作性共济失调III型(EA3)

又称发作性共济失调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通常2~15岁发病,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运动,姿势性张力障碍,平衡失调,构音障碍。情绪紧张和饮可加重发作。发作间期体格检查正常。

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运动,姿势性张力障碍,平衡失调,构音障碍。情绪紧张和饮可加重发作。发作间期体格检查正常。

预防

无特殊的治疗,要为对症治疗,乙酰唑胺可减少发作次数,理使用苯妥英钠可使纤维颤搐减轻或缓解,伴有癫痫发作者可选用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可有较好减轻症状的作用。大多数患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预后较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全身乏力

下一篇 肥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