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量无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要有两种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发生最多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占用药人数的0.7%~1.0%......
目录

概述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量无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要有两种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发生最多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他容易过敏反应的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族类如四环素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抗肿抗生素如争光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如二性霉素B以及氯丙臻,安乃近、普鲁卡因茶碱、咳必清、复康、右旋糖胰岛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靳蛇酶、糜蛋白酶辅酶A、 ATP、细胞色素C、抗毒清、硫代硫酸钠硫酸钡、碘造影等。

症状体征

1.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2.机体处于敏感状态下,再次接触过敏源后可在几分钟到24小时发病,个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后发生。

3.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药物,轻微的可较快消退,预后良好。重症者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导致后遗症。

4.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身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

5.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常发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

6.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但当重病、创伤或大手术后,某些原来药物的过敏反应也会减轻或消失。

7.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来测知,但也存在着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

8.药物过敏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导致的耳聋青霉素、碘制起的过敏休克等。

易过敏药物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普鲁卡因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丙等,常可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可致皮肤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药物疹、消化道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等,重者可过敏休克,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全身变态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链霉素毒性反应往往表现为耳鸣耳聋,指端麻木等。过敏反应通常不发生在首次用药,这种过敏反应仅发生在过敏体质的人,有些高度敏感者,稍一接触致敏药,甚至嗅到青霉素发的气味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医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可能过敏反应的药物前,都要询问病人有无用药史和过敏史,都要进过敏试验。这是一个非常严肃慎重的问题,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过敏试验

在进过敏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如果您曾对某药有过敏史,一定要告诉医生,不可再次使用。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前,一定要接受过敏试验,而且每次使用青霉素停药三天后再用时,或使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都必须重新作过敏试验。已知青霉素过敏者,应过敏试验。

⑵护士为您作皮肤敏感试验,一般在手腕侧皮肤最薄嫩处的皮注入试验药液,使局部隆起绿豆大的小皮丘,然后15-20分钟观察皮丘有无变化,如皮丘发红、发硬、增大,超过直径1厘米时为阳性,即为过敏,就不能用药。因此,过敏试验后要注意防止摸擦皮丘,不要让它受到任何刺激,以免造成人为的红肿,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

⑶试验场地备有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在皮试观察中,不要离试验场地,以便发生过敏时立即抢救。

⑷试验中如有心慌胸闷促、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应立即告诉护士或医生,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有立即反应,加速反应和迟缓反应。因此,皮试阴性注射第一次药物后,不要立即离注射场地,待休息观察半小时无反应时,可离

治疗

如果发现药物过敏反应,首先要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并要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利尿,以促进体药物的排出。

轻症病例可以使用1~2种抗组胺药物服;或静注1克维生素,每日1次;或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每日1~2日;或局部外搽含有樟脑薄荷炉甘石、振荡洗扑粉,1日多次,以止痒、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皮疹较为广泛且伴有发热的病情稍重的病例应当卧床休息,可局部外涂上述药物;每日服用强的松20~30mg,分3~4次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出现重症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和全身皮炎型药疹的严重病例,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皮质类固醇用药: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每日1次,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1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激素用量或用法不当,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2种同时服。

3.输新鲜液输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的药物产生过敏起新的药疹。

5.局部治疗:对重症药疹患者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炉甘石,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每日更换4~6次,待干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每日1~2次。眼结膜及角膜受累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1次,每晚擦硼酸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黏膜损害者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含漱,1日数次,外搽黏膜溃疡膏或黄散等。无法进食者可用饲。

6.如伴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肌苷维生素等药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营养性皮肤改变

下一篇 婴儿湿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