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热痱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肘窝、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本病系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起。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候转凉,皮......
目录

原因

本病系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起。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

在下列情况下,易发生:在高温潮湿,排汗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幼童及体胖多汗的成人或长期卧床病人等因汗液排泄不畅,汗孔阻塞而发病。此外维生素A缺乏患者,皮肤角质层增厚,汗腺导管因潴留的汗液而肿胀,致使汗孔变窄或阻塞。

检查

1、红

(1)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尖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呈密集排列,但不融

(2)多发于、颈、胸、、肘窝、?窝等部位。

(3)自觉有痒和灼热感。

2、白痱

(1)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小、半透明水泡壁薄,轻擦易破。

(2)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

(3)无自觉症状

据以上特点进诊断。

鉴别诊断

热痱的鉴诊断:

1、白痱:西医称晶粟粒疹,较少见,好发于高热大量出汗的病人、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及老年人,常见于颈部与躯干,为集积、表浅、晶莹透亮的小疱,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易磨破,无痛感,痒感很轻。病程短暂,一般一周左右可自吸收结痂屑而愈。

2、脓痱脓痱(脓疤性粟粒疹)是痱子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3、疹样皮疹:皮肤的一种红色粟样粒丘疹,伴有强烈的瘙痒和麻刺感,常见于湿热候时,由汗腺导管阻塞或排泄障碍起。

缓解方法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1.室要通,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湿热的空痱子的消退不利。

2.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3.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要作用是吸汗、干、清凉等。

4.得了痱子以后不要涂油膏,其使用后皮肤浸软,妨碍汗液发。

5.勤更衣,穿着宽松单薄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侵蚀性水疱

下一篇 妊娠性黄褐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