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小网膜

是脏层腹膜门的部分,由双层腹膜成,连结于下面与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之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介于之间,称韧带;另一部分介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称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之间无明显分界。网膜右侧缘为游离缘,该缘后网膜孔(Winslow孔)。网膜孔的边界:前界为网膜游离缘,上界为,后界为下腔静(隔着腹膜),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借网膜孔通向网膜囊,向右借网膜孔与腹膜大囊......
目录

小网膜囊疝

肠管疝入网膜囊所成的疝称之为网膜囊疝。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年龄及性无明显特殊性。

病因及分类

依据其发病原因、疝环或肠襻疝入网膜囊的路径不同,可分为四型。

1.Winslow孔疝是腔脏器Winslow孔进入网膜囊所成。Winslow孔又叫网膜孔,位于十二指肠韧带,是网膜囊与腔的其他部分的通道,故Winslow孔疝亦称网膜孔疝。本病最早(1834年)由Blandin报道,据统计占所有疝的0.08%、疝的8%。临床极罕见,男性多见,疝容物63%为小肠,30%为末端回肠和/或盲肠,7%为横结肠,极少数为胆囊网膜。复习文献,国仅报道2例。因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在术前确诊或怀疑本病的低于10%,病死率高达49%。

发病原因如下。

(1)Winslow孔过大:除极少数异常情况外,几乎所有个体均存在一个放的Winslow孔。正常情况下该孔较小,如因某种原因导致其过大时,可能为肠管的疝入提供了“疝门”。有人认为,Winslow孔过大,能通过或容纳超过二个指头,是成Winslow孔疝的首要条件。

(2)肠管的游动度过大:肠管的游动度过大是其能通过Winslow孔而发疝的又一重要条件。常见导致肠管的游动度过大的原因有:①小肠系膜过长;②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旋转不良可同时伴随中肠固定不良,病理改变特点小肠系膜附着不全、盲肠结肠游离、高位盲肠网膜附着不全、十二指肠旁隐窝增大等,致使有肠管游动度过大,除肠扭转外,也是发生疝重要原因。

(3)肠蠕动异常和压突然增高:在肠蠕动异常或暴饮暴食后部分肠管重量增加、病人体位突然改变以及压突然增高等诱因作用下,肠管容易由Winslow孔疝入网膜网膜囊疝。因该疝疝环的前壁为十二指肠韧带总管、门静动脉;后下腔静柱。上述成疝环的结构强韧而扩张性小,很容易压迫通过疝环的肠管,使之难回复,易导致疝容物的嵌顿和绞窄。

2.横结肠系膜裂孔疝:肠管从横结肠系膜裂孔疝入网膜

3.韧带的裂孔疝:肠管从韧带(网膜)的裂孔疝入网膜

4.结肠韧带裂孔疝:肠管由结肠韧带裂孔疝入网膜

临床表现

本病多以急性肠梗阻要临床表现,患者可有部疼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症状

1.腹痛:为急性发作性绞痛,多较剧烈、难忍。由于病人躯体屈时疝环的前壁(十二指肠韧带)相对松弛,当病人在床上坐起或膝盖屈到下颌或屈坐在椅子上时腹痛可减轻,部分病人也可感到部疼痛。有者认为,躯体屈腹痛减轻是Winslow孔疝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2.呕吐腹胀的程度与疝入的器官,如为肠管,则呕吐较剧烈;如为网膜呕吐可较轻。如疝入器官空肠上段,则呕吐发生早,且频繁,腹胀一般不明显;如疝入器官回肠结肠,则呕吐发生晚,腹胀的程度也比较明显。

3.体格检查可发现病人上部饱满,上偏左常可触及质软的囊状肿块,肿块固定有压痛。早期叩诊为鼓音,渗出后多为浊音,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过水声。如肠鸣音消失,或出现腹膜刺激症状,或腔穿刺抽出性浑浊液体,表明疝入肠管发生绞窄或坏死。严重者可有休克表现。少数病人可因疝环前壁的总管受压迫而出现梗阻性黄疸

4.影像检查

(1)部X线检查

a.立位或仰卧位如疝容物为肠管,可于网膜囊区见到弧液平面,并使左前移位。在右侧部可能见到上升至下Winslow孔向的小肠襻。如疝入物含升结肠,右侧看不到肠和积粪影。

b.上消化道造影可显示被推向左侧,延迟造影可见肠管位于网膜囊。

c.钡灌肠疝入物为结肠时,可显示结肠移位于网膜

d.CT扫描检查要征象:①肠系膜位于下腔静和门静之间;②网膜液平面,并呈鸟嘴状指向网膜孔;③右侧部无升结肠;④下间隙可见2个或更多肠襻。

(2)B超检查肝脏下、网膜囊孔部、总管和门静后、网膜囊区可见异常肠道回声。

(3)99mTc-HIDA道造影当疝入物为胆囊时,99mTc-HIDA道造影可显示胆囊道位置异常。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网膜

下一篇 大网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