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梧桐叶

梧桐叶,中药。为梧桐梧桐植物梧桐Firmiana plantanifolia(L.f.)Marsili 的。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祛湿,解毒消肿,降压之功效。常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肿毒,痔疮小儿疳积,泻痢,压病。。味苦,性。祛湿,解毒消肿,降压。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肿毒,痔疮小儿疳积,泻痢,压病。1、治发背欲死:梧桐子,鏊上煿成灰,绢罗,蜜......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

功效

湿,解毒消肿,降压。

主治

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肿毒,痔疮小儿疳积,泻痢,压病。

相关配伍

1、治发背欲死:梧桐子,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之,干即易之。(《肘后》)

2、治手足发背,止痛消肿:梧桐叶(鲜的捣烂或初秋采取阴干)、地丁各等分。研细砂糖调。(《疡医大全》紫桐

3、治软疖:用梧桐叶,将白水三炷香,俟冷贴患处。(《万氏秘传外科法》贴肿毒

5、治泄泻不止,服诸药罔效: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水数十碗,数十沸取出,只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之近上,大便反。(《增补拾遗论》《海上仙梧桐濯足汤)

6、治小儿痢:梧桐叶三四汤洗足,三五次愈。(《蕙怡堂》)

7、长发:梧桐叶半斤,大麻仁半斤。上二味,捣碎,以米泔汁一斗,至五升,去滓,每日洗头,半月即发长。(《圣惠》)

用法用量

服:汤,10-30g。外用:适量,鲜贴,水洗;或研末调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集。随采随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三角,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7条。花序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萼管长约2mm,裂5,长条,向外卷,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丝愈成一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裂成状果瓣。种子4-5,球,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状果瓣的边缘。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cm,裂三角,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表面棕色或棕绿色,两面均无毛或被短柔毛,基生7条;叶柄叶片等长。微,味淡。

大、完整、色棕绿者为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梧桐子

下一篇 巴勒斯坦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