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
历史沿革
古代史
叙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就有了原始人类。
公元前第4千纪左右,居民开始定居,并使用铜器。
公元前第3千纪,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出现了一些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塞姆文明时期
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000年,阿拉伯半岛游牧的塞姆人,向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3次大迁徙。
公元前第3千纪的最后几百年,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进入叙利亚,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形成叙利亚的第一次塞姆人化。
公元前第2千纪前后,第二支大规模移入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塞姆人为迦南人。他们在地中海东岸及内陆建立了一些各自为政的城邦,创造了迦南文化。
公元前第2千纪末叶,叙利亚进入铁器时代。当时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中部一带的一支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他们发展航海贸易,促进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创造了有22个辅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
公元前第2千纪到前第1千纪中叶,第三支迁入叙利亚的塞姆人为阿拉米人。他们建筑的哈马和大马士革等城市和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叙利亚文化的宝贵遗产。
公元前第2千纪至前6世纪,进入和争夺叙利亚的民族还有喜克索人、胡里安人、埃及人、赫梯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击溃波斯帝国的军队,占领叙利亚。
至塞琉西王国时代(公元前312~前64),希腊文化和塞姆人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一种希腊化的叙利亚文化,从而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源泉。
公元前64年,罗马并吞叙利亚。在罗马统治时期,叙利亚曾出现帕尔米拉人建立的阿拉伯国家。
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帕尔米拉人在东西方贸易中起了活跃的中介作用。
272年,帕尔米拉为东罗马帝国所灭。
阿拉伯时期
636年,哈里发欧麦尔一世征服了叙利亚。阿拉伯人对叙利亚统治权的确立,是叙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叙利亚开始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夺取政权,称一世,定都大马士革,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其统治时期叙利亚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源流开始汇合。
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帝国中心已转移到巴格达,叙利亚在创造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9世纪下半叶,阿拔斯朝衰微。此后,土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十字军、赞吉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60)、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和伊儿汗王朝先后侵占或统治叙利亚。
11世纪至13世纪,叙利亚人民积极参加了萨拉丁遏止十字军侵略和拜伯尔斯打退蒙古人进攻的战争,为使阿拉伯人民免遭外族长期蹂躏,捍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出了贡献。
奥斯曼时期
1516年,叙利亚被纳入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政府对叙利亚人民政治上专横压迫,经济上无情掠夺,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
18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外国资本大量侵入叙利亚。
18世纪末叶,法国资本在叙利亚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外国资本的侵入,促使叙利亚在19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31至1840年,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藩属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占领叙利亚长达10年之久。
19世纪下半叶,叙利亚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蓬勃发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文化复兴运动激发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识,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铺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协会”和“盟约社”。大马士革成为阿拉伯民族运动的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灾难。奥斯曼帝国军事当局强迫叙利亚人民充当炮灰,残酷镇压爱国分子。
1916年6月,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举行反土起义,侯赛因的第三子费萨尔率军由阿拉伯半岛北上,与英军协同作战,大批叙利亚人参加了战斗。
1918年10月,费萨尔攻占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300多年的封建军事统治。此后,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带由法国控制,从亚喀巴到阿勒颇的叙利亚内地由费萨尔的军队控制。
法国统治时期
1919年7月,第一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承认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叙利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赛克斯-皮科协定和贝尔福宣言,拒绝拟议中的委任统治。巴黎和会对此置若罔闻。
1920年3月,第2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宣布叙利亚独立,立费萨尔为国王;4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召开圣雷莫会议,决定叙利亚和黎巴嫩由法国委任统治;7月14日,法军司令H.-J.-E.古罗向费萨尔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接着,法军便向大马士革推进。叙利亚军民在麦塞隆与法军激战;7月25日,法军进入大马士革,废黜费萨尔,叙利亚和黎巴嫩落入法国之手。
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国殖民当局把叙利亚、黎巴嫩分为几个各自为政的独立区。法国高级专员主宰一切,地方政权完全掌握在高级专员代表和亲法分子手里。殖民当局挑起宗教、民族纠纷,取缔政党,严厉镇压爱国者,同时强迫叙利亚人学法语,有些地区禁止学阿拉伯语。法国资本控制叙利亚的国民经济命脉,榨取大量利润,导致生产衰退,民生凋敝。叙利亚人民与法国殖民者展开了英勇斗争,各地武装起义不断。
1925~1927年,阿特拉什和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尔领导的全国大起义,给予法国统治者沉重打击(见叙利亚起义)。为了缓和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法国统治者多次玩弄承认叙利亚独立、实施宪法、建立自治政府等欺骗伎俩,如1936年签定的“法叙条约”。
1939年,法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紧张局势,废除宪法,恢复了对叙利亚的军事统治。
1941年6~7月,英军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军队进入叙利亚和黎巴嫩,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势力。9月,法军总司令G.卡特鲁宣布叙利亚独立。
1943年7月,叙利亚恢复宪法,举行议会选举,成立了自己的政府。
1946年4月17日,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叙利亚把这一天定为独立日和国庆日。
独立建国
叙利亚独立后,面临复杂的国内局势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执政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治联盟民族集团软弱无力。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国内政局更加动荡。
1949~1951年,叙利亚就发生了得到美、英支持的4次军事政变。
1954年2月,靠政变夺取政权的施舍克利被军队推翻。接着,全国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力量在选举中居于优势,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取得很大胜利,并参加了以库阿特利为总统的联合政府。
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宣布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63年3月8日,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成功,执政至今。
1967年6月,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1970年11月13日,哈菲兹·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改组复兴社会党的地区领导和政府,自任总理。
1971年,哈菲兹·阿萨德当选总统。阿萨德执政以来,国民经济,尤其是作为叙利亚经济主干的农业有较大发展。
1973年10月,叙利亚联合埃及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斋月战争”,后在基辛格“穿梭外交”调停下,1974年5月叙利亚与以色列签署脱离战场接触协议。
1990年8月,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叙利亚加入美国阵营,参加了美国领导的海湾战争。
20世纪后期,叙利亚由于国防开支扩大、农业歉收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
2000年6月10日,阿萨德去世。阿次子巴沙尔·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
2011年年初,爆发了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随后不满总统巴沙尔的原政府军官兵开始携带轻武器离队,成立“自由军”,调转枪口与政府军作战。随着冲突的愈演愈烈,大量逊尼派官兵选择叛变,
2012年3月,几天时间里就有多名将军及上校加入自由军并进入土耳其境内,一年内自由军人数已发展到约5万人。极端武装分子包括伊斯兰国(ISIS)和基地组织随后介入,教派之间的冲突越发明朗。
2012年6月26日,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宣布叙利亚进入战争状态;9月起,大量的叙利亚人民为躲避战争变成了国际难民。
2011年~2015年,叙利亚因这场血腥冲突而四分五裂。大约20万叙利亚人死于这场内战,国内近一半平民流离失所。卫星照片显示,2011年叙利亚内战后,叙境内夜光减少83%。
2016年12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向媒体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已完全解放叙第二大城市阿勒颇东部地区。
2017年11月8日,德国波恩举行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叙利亚代表宣布将尽快签署加入《巴黎协定》并履行承诺,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对其履行承诺予以支持。
2017年12月,上合组织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在莫斯科的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叙利亚申请加入上合组织。
2019年5月,叙政府发起解放西部伊德利卜省的战役,陆续收复大片国土;9月底,在联合国大力推动下,叙宪法委员会成立,此后举行两次会议,但因叙利亚政府同反对派分歧严重,目前陷于停滞。10月,土耳其在叙北部实施“和平之泉”军事行动,建立了长120公里、宽32公里的“安全区”;10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叙利亚成立宪法委员会表示欢迎,支持联合国于10月30日前在日内瓦召集叙利亚宪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0年初,叙政府在伊德利卜展开军事行动,同土方发生军事冲突;3月,俄、土两国就伊德利卜停火达成协议。此后,叙利亚局势总体相对缓和。
2021年1月,叙利亚宪法委员会举行第五次核心小组会,未取得进展;2月底,美国空袭叙境内亲伊朗武装组织,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南部地区。
2022年2月24日,以色列空袭了大马士革周边地区,3名叙政府军士兵被炸死。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14个省市:大马士革农村省、霍姆斯省、哈马省、拉塔基亚省、伊德利布省、塔尔图斯省、腊卡省、德尔祖尔省、哈塞克省、德拉省、苏韦达省、库奈特拉省、阿勒颇省和大马士革市。
省 Muhafazat | 面积(平方千米) | 省会 | 备注 |
---|---|---|---|
拉塔基亚省Al Lâdhiqîyah | 2297 | 拉塔基亚 | |
塔尔图斯省Tartûs | 1892 | 塔尔图斯 | |
阿勒颇省Halab | 18500 | 阿勒颇 | AANES控制东部一部分 |
伊德利卜省Idlib | 6097 | 伊德利卜 | |
代尔祖尔省Dayr az Zawr | 33060 | 代尔祖尔 | 幼发拉底河以东属于AANES |
拉卡省Ar Raqqah | 19616 | 拉卡 | AANES控制大部 |
哈塞克省Al Hasakah | 23334 | 哈塞克 | AANES |
哈马省Hamâh | 8883 | 哈马 | |
霍姆斯省Hims | 42223 | 霍姆斯 | |
大马士革市Madînat Dimashq | 105 | 大马士革 | |
大马士革农村省Rif Dimashq | 18032 | 大马士革 | |
德拉省Dar'â | 3730 | 德拉 | |
库奈特拉省Al Qunaytirah | 1861* | 库奈特拉 | |
苏韦达省As Suwaydâ' | 5550 | 苏韦达 | |
备注:* 其中的1176平方公里被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AANES:即 Autonomous Administration of North and East Syria,叙利亚东北部自治当局,或称“罗贾瓦(Rojava)”、西库尔德斯坦。2013年11月于叙利亚内战期间取得自治,2018年9月6日起称为现名。 |
首都
大马士革(Damascus),叙利亚首都、世界著名古城,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位于叙利亚西南巴拉达河右岸。市区建在克辛山山坡上,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人口160万(2022年)。
重要城市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
地形地貌
叙利亚最西部是西亚裂谷带的北延部分,由沿海狭窄平原、阿拉威特山、阿西河谷地、东侧山地等四条南北纵列地带组成,黎巴嫩山以东为广阔高原,叙利亚北半部属干草原;东南半部属叙利亚沙漠,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西南部的谢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814米。
幼发拉底河流经东部经伊拉克注入波斯湾,阿西河纵贯西部经土耳其注入地中海。
气候特征
叙利亚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燥,其中全国约有五分之三的地区全年降雨量少于25毫米,这种干旱状况主要是由于高山的阻挡所导致。在叙利亚北部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型,而南部地区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而夏季则表现为干燥且炎热。气温方面,最低气温可以降至0°C以下,而最高气温则可达到40°C左右。就年平均降水量而言,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相比之下,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则仅有100毫米。
水系分布
叙利亚东部的幼发拉底河是全国最重要的河流,它贯穿东部国境,然后经伊拉克注入波斯湾。幼发拉底河流域的15个国家被誉为是“文明的摇篮”。西部纵谷有阿西河经土耳其倾注入地中海。
自然资源
国家象征
国旗
叙利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相连构成,在白色部分中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绿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和宽容,黑色是穆罕默德已赢得胜利的象征,绿色是穆罕默德的子孙所喜爱的颜色,五角星象征阿拉伯革命。此外,该国旗还有一个含义:红、白、黑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国旗色调,表示叙利亚曾经加盟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白色部分五角星数量表示是第几个加盟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国家,叙利亚是第二个,所以标有两颗星。
国徽
叙利亚国徽是一只昂首展翅的阿拉伯雄鹰,胸前一枚盾徽,绘着国旗的图案:红、白、黑三色竖条,中央两颗绿色五角星。国徽基部是两穗象征农业的稻谷。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庄严的国名:“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国歌
《领土的守卫者》(阿拉伯语:حُمَاةَ الدِّيَار),是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的国歌,采用于1936年。词作者哈里尔·贝伊,曲作者穆罕默德·弗莱菲。
人口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叙利亚的人口在2019年末已超过1707万,当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6%。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4.16%,而农村人口则占了45.84%。在就业领域方面,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为28.95%、14.66%和56.39%。人口主要分布在包括首都大马士革在内的几个大城市,如阿勒颇、霍姆斯、拉塔基亚、哈马和塔尔图斯。
到了2022年,叙利亚的人口数量增至1929万。这个多元化的国家中,阿拉伯人占据了超过80%的比例,其他主要民族包括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土库曼人等。
政治
政局
从2011年3月起,叙局势发生动荡并持续升级,境内武装暴力冲突不断。阿盟、联合国等先后介入斡旋,有关各方在日内瓦召开两次叙问题会议,均无果而终。
2015年,叙国内战事激烈,恐怖极端势力坐大,人道形势严峻,难民问题溢出效应凸显;9月底,俄罗斯军事介入叙问题,国际促和努力复趋活跃;12月,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54号决议,确定政治解决叙问题的主要原则、时间框架和路线图。此后,联合国多番推动叙政府和反对派和谈。
截至2023年7月,联合国主持召开9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谈、8轮宪法委员会会议,叙利亚、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主持召开20轮叙问题阿斯塔纳会谈。
国体
1973年3月12日,通过的现行宪法宣告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穆斯林法律为纲,实行计划经济。
政体
叙利亚实行总统制,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领导政府。
宪法
原宪法于1973年3月12日经全国公民投票通过,规定叙利亚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复兴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2012年2月,叙利亚举行公投,通过新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为原则,改一党制为多党制;通过投票实施政权民主,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只能连任一次等。
议会
又称人民议会,国家立法机构。其职能是:提名总统人选;通过法律;讨论内阁政策;通过国家总预算和发展计划;批准有关国家安全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决定大赦;接受和批准议员的辞呈,撤销对内阁成员的信任等。人民议会于1971年2月21日成立。2020年7月,叙利亚举行2011年局势动荡以来的第三次人民议会选举,复兴党领导的党团联盟赢得全部250个议席中的180多席,哈穆德·萨巴格(Hammoudeh Sabbagh)蝉联议长。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21年8月10日成立,有30名成员,主要包括总理侯赛因·阿尔努斯(Hussein Arnous),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阿里·马哈茂德·阿巴斯(Ali Mahmoud Abbas),外交和侨民部长费萨尔·米格达德(Faisal Mekdad)等。
叙利亚政府部门有:石油矿产资源部、灌溉部、农业与农业改革部、运输部、财政部、经济贸易部、电力部、卫生部、工业部、住房建设部、新闻部、通信与技术部、教育部、内政部、外交与侨民部、社会事务和劳动部、旅游部等23个部组成,叙利亚计划与国际合作署负责制定叙利亚经济建设发展计划,隶属叙利亚内阁。
主要经济部门有:发电和输电总局、电力分配和开发总局、叙利亚电信总局、高级投资顾问委员会、海关总署、港务总局、机械设备贸易总局、粮食加工和贸易总局、化工和食品贸易总局、自由区总局、五金建材总局、贸易和工业产权总局、铁路总局、阿拉伯广告公司等。各经济部门负责本行业的发展计划、生产和经营。
叙利亚工业部下属机构有:工程工业总局、工程工业总局下属电子工业公司、水泥和建材总局、化工总局、食品工业总局、纺织工业总局、棉花加工和销售总局。
政党
2011年8月,叙利亚颁布新的《政党法》和《选举法》,允许实行多党制,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进步阵线”一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1)阿拉伯复兴社会党(The Baath Arab Socialist Party):简称复兴党。成立于1947年4月,是一个持泛阿拉伯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政党。党纲确定,该党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其任务是复兴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祖国。对外反帝、反殖、反犹太复国主义,遵循不结盟政策。对内实行国有化、土地改革等措施。自1963年以来一直为叙利亚执政党。党的最高领导人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书记、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2)全国进步阵线(National Progressive Front):1972年3月成立,是复兴党为团结其他政党而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巴沙尔总统兼任阵线中央领导机构主席。除复兴党,参加该阵线的还有9个党派:社会主义统一分子党(Unionist Socialist Party)、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Arab Socialist Union Party)、叙利亚共产党(巴派)(Communist Party of Syria)、民族誓言党(National Vow Party)、阿拉伯社会主义者运动(Arab Socialist Party)、民主社会主义统一分子党(Democratic Socialist Unionist Party)、统一叙利亚共产党(United Communist Party of Syria)、阿拉伯民主联盟党(Arab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叙利亚民族社会党(沙姆领导机构)(Syrian Social Nationalist Party)。
司法
叙利亚的司法体系建立在伊斯兰法和法国民法的基础之上。该国的最高司法权力机构是由三位法官组成的最高法院,负责审理民事、刑事和军事案件。最高宪法法院的成员由总统通过法令任命,任期四年,并且有可能被连任。该法院负责审查法案和立法性法令是否与宪法相符,以及法令草案的合法性。
叙利亚还设有总检察署和国务委员会,后者具备一定的司法职能。总检察署作为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由司法部长领导。国务委员会则履行行政法院的角色。
在叙利亚,司法独立是一项原则,由总统在最高司法会议的协助下维护司法权的独立性。这一体系确保了司法过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政要
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已故总统哈菲兹·阿萨德次子,1965年9月生于大马士革。原是眼科医生,其兄巴塞勒死于车祸后,被其父选定为接班人,遂弃医从政。1994年入霍姆斯军事学院学习,1995年晋升少校,1996年1月入参谋指挥学院深造,1998年1月晋升中校,1999年1月晋升上校并担任叙利亚信息协会主席、共和国卫队副司令兼105装甲旅旅长。2000年6月阿萨德总统逝世后,巴沙尔晋升为大将,并任叙利亚武装部队总司令。2000年7月10日,巴沙尔当选总统,2007年5月、2014年7月两次连任,2021年5月再次当选连任。
副总统:法鲁克·沙雷,1938年生于德拉省。1962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1963-1976年在叙航空公司工作。1977年任叙驻意大利大使。1980年1月任外交事务国务部长。1984年3月任外交部长。2006年2月至今,任副总统。
总理:侯赛因·阿尔努斯。2020年8月30日,出任叙总理。
重回阿盟
经济
经济情况
2011年叙利亚局势动荡前,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成功。2011年叙利亚局势动荡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地区国家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叙利亚承受石油出口中断、外汇收入锐减、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失业率高企等多重压力,经济形势日益严峻。2020年6月,美国宣布实施对叙施加单边制裁的《凯撒法案》。
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因叙局势动荡,数据主要综合往年和最新经济形势估算得出):
国内生产总值:165亿美元(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1%(2021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48美元(2021年)。
失业率:78%(2020年)。
通胀率:89.2%(2021年)。
外汇储备:接近于零(2022年)。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失业率 |
---|---|---|---|---|
2021年 | 165亿美元 | -2.1% | 948美元 | 78% |
2020年 | 230亿美元 | -15% | 870美元 | 78% |
2019年 | 234亿美元 | 1.9% | 870美元 | 83% |
2018年 | 214.5亿美元 | 1.5% | 78% | |
农业
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农业大国。在2011年局势动荡前,叙利亚的农业耕种面积达到了473.6万公顷,农业人口约为440万。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和玉米,而主要的经济作物则有棉花、豆类、甜菜和烟草。在畜牧业方面,叙利亚主要饲养牛、绵羊、山羊和鸡。然而,自2011年局势动荡以来,叙利亚的农业发展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
到了2020年,叙利亚的农业产值约为4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该年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大麦、马铃薯、棉花、橄榄、禽肉以及各种水果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和叙政府的官方数据,得益于较好的天气条件和安全状况的改善,2020年叙利亚的农业生产有所上升。小麦产量达到了308.5万吨,比前五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67%,尽管如此,仍有162万吨的缺口。由于主要的粮食产区不在政府控制区内,叙政府除了接受来自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国的援助粮食外,每年还需支出约4亿美元用于粮食进口。
工业
工业基础较薄弱。现有工业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和水电工业。开掘工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大理石等。加工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
2020年,叙利亚工业产值约为43亿美元,占GDP总量的19.5%。其中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包括油气、通讯、采矿、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领域。油气产业目前多数集中在东北、西北战乱区,受美军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占领并盗采,具体数据不详。民营企业实力较弱,主要从事旅游、餐饮、手工业等。
叙利亚的产油区主要位于东部的代尔祖尔、霍姆斯、哈塞克等沙漠地区,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地区先后被反政府武装、极端组织和叙利亚库尔德人领导的叙利亚民主军控制,导致产油越来越少。自2011年9月起,美欧等国陆续实施针对叙利亚石油的制裁协议,包括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以及对叙利亚石油出口相关融资和保险进行制裁。由于原油无法输出,叙利亚政府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石油减产措施。
叙利亚石油2010年日产量曾达38万桶,到2020年每天仅能生产3万桶,全国2家炼油厂日加工能力为5万桶,市场消耗量约10万桶,汽油、柴油供应缺口大。2019年底,叙利亚的天然气产量在实施修复计划后进一步增加,达到了1750万立方米。叙利亚共有14座发电厂(其中包括两座水力发电厂)、6家水泥厂、两家磷酸盐厂。
2021年,叙利亚工业产值约为43亿美元,占GDP总量的19.5%。其中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包括油气、通讯、采矿、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领域。
旅游业
叙利亚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和潜力,政府对旅游业发展也十分重视,尤其是21世纪初,在叙利亚经济改革进程中优先发展旅游业得到了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使旅游获得迅速的发展。叙利亚旅游业在2011年后遭受严重打击,至2013年旅游收入锐减92%;但近三年叙旅游业有逐渐回暖趋势,旅游业收入实现近30%的增长。
2020年,叙利亚服务业产值约为140亿美元,占GDP总量60.8%,包括旅游、运输、酒店、餐饮等领域。其中叙旅游业在2019年接待外国游客约20万人次,较2019年约18万人次略有上涨。
货币
叙利亚镑(又称里拉)是叙利亚流通货币,硬币面值为1、2、5、10和25,纸币面值为50、100、500、1000;21世纪初1美元约合50叙镑。
金融
叙利亚中央银行是货币市场主要参与者,对销售和购买外汇进行调控,以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目前美国、阿盟和欧盟都已对叙利亚中央银行实施制裁,暂停与其进行业务往来。
除中央银行外,叙利亚国有银行有叙利亚商业银行、叙利亚农业合作银行、叙利亚储蓄银行、叙利亚房地产叙利亚银行、叙利亚兴业银行,此外还有一些外资银行和私营银行。2011年后,美国、欧盟和阿盟也对叙利亚较大的商业银行,如叙利亚国际伊斯兰银行,实施了制裁,停止与其进行业务往来。
叙利亚国内保险公司较多,包括联合保险公司、Kuwaiti保险公司、信托保险叙利亚公司等,可提供人寿保险、家庭保险、健康保险、车险、财产险以及建筑险等服务。
2007年12月,叙利亚在大马士革举行了大马士革证券交易所(DSE)、叙利亚金融市场和证券委员会(SCFMS)奠基仪式。2008年4月叙利亚证券市场开始运行,现有22家公司和机构上市。
对外贸易
叙动荡前,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和石油产品、棉花和棉花制品、磷酸盐、香料、皮革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械、钢材、纺织品、燃料、粮食、罐头、糖、化工原料、文教用品、医药、木材等。主要进口国为法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中国,主要出口国为德国、意大利、法国、沙特、土耳其。2011年后,叙利亚对外贸易锐减,目前主要进口燃料、食品、服装等。
2020年,叙利亚对外贸易总额为55.23亿美元,其中出口5.23亿美元,进口50亿美元,主要用于石油和粮食进口,逆差严重。
叙利亚传统的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科威特等国。叙利亚主要出口目的地为黎巴嫩、伊拉克、约旦、中国、土耳其、西班牙等,其主要进口来源地有俄罗斯、土耳其、中国等。
根据叙当地生产与出口支持发展总局数据,2020年叙利亚主要出口产品为:水果、服装、石油、蔬菜、橄榄油、芫荽、清洁用品、药物、药用及芳香植物、织物、金属工艺品等;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和运输设备、电力机械、食物、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学品、塑料、纱、纸等。
外资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叙利亚吸收外资存量为107.43亿美元,当年无新增外商直接投资。
截至2020年末,叙对外投资存量为500万美元,当年无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叙利亚主要的外国投资者来自土耳其、德国、俄罗斯、伊朗、瑞士、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主要外资公司包括壳牌、道达尔、克罗地亚国家石油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大量外资从其国内撤出。
叙利亚政府努力吸引外资参与叙利亚重建。2019年6月,叙利亚政府在首都大马士革举办重建叙利亚科技展,包括外国公司在内的超过200家公司参展。叙利亚政府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吸引外资投资,重建叙利亚。
外国援助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叙利亚获得的官方发展援助净额约100亿美元,人均591美元。截至2017年,向叙利亚提供双边援助的净额前几位国家依次为德国(净额8.8亿美元)、英国(4.04亿美元)、西班牙(6203万美元)、日本(5495万美元)和荷兰(3282万美元)。
文化
国名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The Syrian Arab Republic),简称叙利亚。“叙利亚”(Syria)这一词的来源,有人认为与“亚述”(Assyria)一词有关。较为普遍认同的观点则认为,这一词最早在乌加里特文献中以“叙尔云”(Shryn)的形式出现。后来的希伯来文献记载为“叙伦”(Siryon),主要指外黎巴嫩地区。
巴比伦人将其称为“叙利”(Su-Ri),主要指幼发拉底河北部地区。希腊人将其称为“叙利亚”,主要指北到陶鲁斯山、南达西奈半岛、西自地中海沿岸、东抵伊拉克沙漠的地区。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叙利亚易名“闪姆”,主要指也门以北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腊语式的叙利亚一词才再次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语言
叙利亚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少数叙利亚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其他语言还有库尔德语、亚美尼亚语、亚拉姆语和吉尔克斯语。
宗教
叙利亚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穆斯林人口中,逊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派占20%,什叶派中,执政的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文学
16世纪初,叙利亚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它的文学主要是因袭旧传统。
19世纪末,叙利亚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为反对土耳其暴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埃及近代文化复兴和欧洲文化影响下,文学创作活动逐渐发展。作家阿卜杜·拉赫曼·凯瓦基比(1854~1902)撰写《专制的本性》等著作,抨击土耳其暴政;杰卜拉伊勒·德拉勒(1836~1892)的长诗《王位与寺庙》,号召叙利亚人民推翻土耳其的统治;弗朗西斯·麦拉什(1835~1873)的小说《真理的丛林》,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解放,建设新世界的要求;作家、诗人艾迪布·伊斯哈格(1856~1885)的诗歌和作品热情歌颂人的尊严和自由,他还翻译介绍了一些欧洲文学作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批文学家不堪忍受压迫,流亡国外。剧作家艾布·赫利勒·格巴尼(1833~1903)侨居埃及,根据历史传说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诗人奈西卜·阿里达(1887~1946)侨居美洲,是旅美派文学中“笔会”的重要成员,著有历史小说《迪库·金的故事》(1921)。
1920年,法国对叙利亚实行委任统治。1921至1945年间,人民举行多次武装起义,这对叙利亚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人舍菲格·杰卜里(1898~)在《黄莺之歌》一诗中,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殖民主义对人民自由的压制。海鲁丁·齐拉克利(1893~)的《我的祖国》等诗,猛烈抨击殖民主义者的暴行。麦尔德姆·贝克(1895~)在《盟约和邻居》中,揭露殖民主义宰割弱小民族的命运。诗人巴德维·杰拜勒(1904~)等也写了大量诗篇,声援民族斗争。诗人欧麦尔·艾布·雷沙等则用象征和寓意手法抒发对祖国、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这一时期著名作家迈阿鲁夫·艾纳乌特(1892~1948)的小说《欧麦尔·本·海塔卜》(1936)、欧麦尔·艾布·雷沙的诗剧《济·卡尔战役》(1936)等历史题材的作品和赫利勒·欣达维(1906~)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戏剧《盗火者》,歌颂了阿拉伯民族光荣的历史和反抗异族的传统。有些作家则描写社会现实生活,如苏卜希·艾布·厄尼迈的小说《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与秋》(1931),穆罕默德·奈贾尔的《大马士革宫廷》(1937)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斗争和婚姻爱情方面的问题,但大多带有伤感情调。
30年代,在小说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是福阿德·萨伊卜(1910~1970),他的短篇小说《机器的葬礼》(1932)表现先进的技术在农村引起的反响和矛盾;短篇小说《伤痕史》反映了农民自发反抗奥斯曼统治的斗争,艺术上富有特色,被认为是叙利亚现代小说的起点。舍基卜·贾比里(1912~)的长篇小说《贪婪》(1937)、《捉弄人的命运》(1939)描写西方文化侵入后叙利亚社会中的变化,反映了青年的生活、理想和内心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1年,一批作家成立叙利亚作家联合会,他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艺术为人民、为生活、为社会服务”的口号,对叙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4年,哈纳·米奈发表长篇小说《蓝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人民的生活和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斗争,是叙利亚现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50年代和60年代,是叙利亚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大量表现民族解放斗争是一个突出特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女作家艾勒法特·伊德利比(1912~)的短篇小说集《叙利亚故事》(1954)《别了,大马士革》(1963),阿卜杜·塞拉姆·欧杰利(1917~)的短篇小说集《背叛者》(1960),阿卜杜·拉赫曼·巴沙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土地》,穆拉德·西巴伊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火星》(1962),扎卡里亚·塔米尔的短篇小说集《白骥的嘶鸣》(1959),塞拉迈·奥贝德的长篇小说《艾布·萨比尔》等。这期间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问题,如海德尔·海德尔的短篇小说《豹》,描写农村的阶级矛盾和农民的自发斗争;乔治·萨利姆的短篇小说集《穷人们》,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贫穷和苦难;哈尼·拉希卜的长篇小说《失败者》,表现一群大学生所经历的曲折的生活道路;法兑勒·西巴伊的长篇小说《忧尽欢来》(1963),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势力,歌颂了劳动和斗争。其他还有赛义德·胡拉尼的短篇小说集《又一个严冬季节》、绥德基·伊斯梅尔的长篇小说《叛逆者》(1965)等。反映巴勒斯坦问题的作品也占有重要位置,如白迪阿·哈吉的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土地》(1961),法里斯·泽尔祖尔的短篇小说集《直到最后一滴血》(1961)等。
叙利亚比较重要的诗人有苏莱曼·伊萨(1921~),他在《与黎明同在》(1954)、《无边的海浪》等诗集中歌颂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尼扎尔·格巴尼(1923~)在《姑娘对我说》《你属于我》等诗集中描绘了阿拉伯妇女的生活,抨击社会陋习,歌颂纯真的爱情。
30年间,现实主义是叙利亚文学的主流,但也有许多作家采用存在主义等方法表现这期间阿拉伯和中东剧烈动荡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以及人的苦闷和追求,如乔治·萨利姆的长篇小说《在流放地》(1962),穆塔尔·塞法迪的长篇小说《命运的一代》(1960)《职业革命家》(1962)等。
20世纪70年代,叙利亚重要作家和作品有哈纳·米奈的长篇小说《阴云天的太阳》《锚》《余影》,扎卡里亚·塔米尔的短篇小说集《闷雷》,艾勒法特·伊德利比的长篇小说《不流泪的人》等。
饮食
叙利亚人的主食是白面和大米。将面粉发酵后制成的面饼是各阶层百姓喜欢的食品。叙利亚人餐桌上常见的菜肴有烤羊肉、鸡肉、炸鱼、煮牛肉、黄瓜、腌橄榄、奶酪、西红柿沙拉、生菜、洋葱、焖蚕豆等。甜食也是叙利亚人爱吃的食品,几乎每餐必备。在饮料方面,人们常饮红茶、咖啡。阿拉伯地区除了动人的传说和美丽的民族风情外,阿拉伯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节日
节日 | 日期 | 节日 | 日期 |
---|---|---|---|
新年 | 1月1日 | 革命日 | 3月8日 |
穆罕默德升天日 | 3月16日 | 希腊东正教节 | 4月8日-11日 |
全国烈士节 | 5月5日 | 开斋节 | 5月18日 |
献祭节 | 7月25日 | 建军节 | 8月1日 |
伊斯兰教新年 | 8月14日 | 叙、埃、利三国联合日 | 9月1日 |
十月战争开战日 | 10月6日 | 穆罕默德诞辰日(圣纪节) | 10月23日 |
国庆节 | 4月17日 |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风俗
礼仪
待客习俗及见面礼:到叙利亚人家做客或到机关企业拜会或参观,主人一般都先用苦咖啡招待客人。装咖啡的是专用的壶和小杯子,倒咖啡的人手里仅拿四至五个杯子。如果客人多,则前边人用毕后边接着用,不再刷洗。每次倒的咖啡量不多,仅有杯子的三分之一左右。客人喝过后如不再喝则要左右摇动杯子,否则主人还要往杯子中续加咖啡,直到客人摇动杯子为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惯已不那么严格。如不想喝,摆手示意即可。
在叙利亚人中有见面握手、拥抱和亲脸的习俗。同事和朋友间一般见面用握手表示欢迎。亲朋好友在久别重逢或出远门时,便会热烈拥抱并吻腮三下(仅限于同性别之间,男的为左、右、左;女的为右、左、右。如关系密切的还会在吻腮的同时嘴里发出咂咂的声响)。对外宾,第一次见面,一般用握手表示欢迎。如系第二次见面,则热烈拥抱并亲脸,一般亲两次,先左后右,如两人友情很深则为三次(左、右、左)。男、女间用握手表示欢迎。
称呼
叙利亚人平时以先生、女士、小姐相称。关系较好、熟识的一般相互称对方别名,如使用“艾布某某”即“某某之父”作为别称。妇女们则在名字前面加上“西蒂”,即“某某夫人”或“某某太太”之意。
商务礼俗
按照叙利亚人的商务礼俗,冬月往访宜穿保守式样西服。拜访政府机关或大公司必须先订约会。如果约会对方迟到,别紧张,别表现出不耐烦,这是失礼的。销售姿态要低。你可要有所准备,对方将大大杀价,要求折扣优待。阿拉伯人习惯和朋友以及其他客人同时讨论几个问题。对此,你不要感到奇怪。小心对方的信用,到叙利亚首次作买卖,务必要求对方提供不可撤销信用证,勿收见票即复的本票。最好用SyrianPound(叙镑)报CIF价,勿报FOB价。名片最好印有英文及阿拉伯文。大多数叙利亚人通晓英语、法语。大多数外贸企业为国有,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工会。叙利亚也是一个伊斯兰教传统影响很深的国家。当对方邀请你到当地咖啡店共饮咖啡,不可拒绝,商务活动如遇应邀至对方家中吃饭,保证有男性,连侍者均为男性。要带点礼物给对方,而非给对方的妻子。叙利亚国民教育很重视《古兰经》、伊斯兰教法等的学习,在国立的中、小学中,宗教是必修课。
相亲习俗
在首都大马士革,流行着一种在沐浴中相亲的习俗。当男子想要结婚时,其母便代其四处奔走,认真物色新娘人选,姑娘被初步看中后,男家母亲便邀这位姑娘及其母亲一同赴公共浴室相见,并一起洗浴聊天,经一番“面试”后拍板。结婚时,新娘往往被打扮得珠光宝气,像个美丽而骄傲的公主。
宗教习俗
叙利亚伊斯兰教在封斋期间的一个月,即希吉拉历的9月,俗称“斋月”,又称“菜麦丹”。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安拉在穆罕默德40岁时的希吉拉历9月,把《古兰经》经文传授于他,所以此月被认为是一年之中最吉祥、最神圣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穆斯林就于此月进行封斋,白天不进食,工作时间亦相应缩短,即使遇有外交礼节性宴请,也必须在日落之后才能举行。由于公历与希吉拉历每年有11天之差,所以每年的斋月时间并不固定。
禁忌
叙利亚社会中的禁忌分为两大类,一是宗教方面的;二是一般生活方面的。穆斯林禁食猪肉,不吃自己死亡的动物或血液。不吃在没有念过“太斯米”而宰杀的动物;不吃奇形怪状的无鳞水产动物或不反刍的陆产动物。同时虔诚的伊斯兰人还禁酒。另一类是长期的生活习惯所致。如在喝汤或其他热饮时,不许发出任何声响。食物入口不许复出。吃饭时,需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
军事
1946年建军,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快,成为中东一支实力较强的武装力量。武装部队总司令部为最高统帅机关,巴沙尔总统任总司令。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30个月。2011年局势动荡前,叙利亚武装部队总兵力40.8万人,其中陆军30万人、海军8000人、空军与防空军10万人,另有准军事部队40余万人。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2011年局势动荡后,叙利亚兵力无详细统计数据。
交通
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总长4.59万公里,连接各城镇,并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铁路总长2798公里。现有拉塔基亚、塔尔图斯等5个港口。除大马士革国际机场,还有6个省级地方机场。2011年局势动荡后,受外部制裁影响,叙利亚对外航线锐减。
公路
叙利亚公路总长69873公里,其中平整路面63060公里、未平整路面6813公里。公路连接国内各城市乡镇,还直通伊斯坦布尔、安曼、黎巴嫩、的黎波里和利雅得。
铁路
截至2011年,叙利亚铁路总长2798公里,占中东铁路网的19%,仅次于埃及。但由于当地反政府武装曾针对铁路进行破坏行动,2011年后铁路总长较此前有所下降。2014年,铁路总长为2052公里,其中1801公里为标准轨铁路,轨道宽度为1.435米,另251公里为窄轨铁路,轨道宽度为1.05米。
叙利亚铁路主要分布在国家南部,连接大马士革和约旦首都安曼。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叙利亚铁路总长2139公里。
水运
叙利亚有3个主要港口:塔尔图斯(Tartus)、拉塔基亚(Latakia)和巴尼亚斯(Baniyas),分别位于叙利亚地中海沿岸的北部、西部和中部。
2009年,塔尔图斯港货物年吞吐量为1444.7万吨,往来船只5251艘;拉塔基亚港958.2万吨,往来船只2713艘;巴尼亚斯港石油及天然气进出口量为535万吨。此外,2009年拉塔基亚港还接送乘客12745人次。由于内战,其后统计数据缺失。
空运
截至2013年,叙利亚共有90个机场,其中有29个铺设跑道的机场、61个未铺设跑道的机场。较大的5个机场分别位于大马士革、阿勒颇、拉塔基亚、德尔祖尔和帕尔米拉,其中大马士革和阿勒颇机场为国际机场。
2009年,大马士革机场飞机起落架次、旅客接送人数和货邮吞吐数量分别为3.88万次、362万人次和3.18万吨,阿勒颇机场分别为0.83万次、49.9万人次和540吨,大马士革机场是叙利亚最大的国际机场。
社会
教育
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初中基本实行义务教育。男生从大学毕业后要到军队服役2年才能拿到文凭,女生毕业后即可拿到文凭。全国有4所综合性大学:大马士革大学、阿勒颇大学、十月大学和复兴大学。
2011年内乱之前,叙利亚有小学13866所,在校生2383223人,其中女生1142319人;初等学校3,564所,在校生2180866人,其中女生1054324人;高中2524所(包括职高),在校生554035人,其中女生280630人。高中教职员工共66768人,其中女教职工32956人。
截至2015年,约有200万叙利亚儿童失学,约有5000所学校因被战乱损毁而无法使用。同时,战乱也使得大量18-22岁的青少年无法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根据国际教育机构(IIE)的估计,约有45万处于高等教育入学年龄的叙利亚青少年成为难民,其中约有10万人本应有资格被大学录取。
医疗
在2011年之前,叙利亚共有各类医疗中心1433处,公立医院121家,私营医院370家,病床30460张,医生约29927人。公立医院执行基本医疗免费制度,私立医院价格较高,服务质量较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截至2015年,由于建筑损坏以及人员、设备和医药缺乏,叙利亚只有50%的医院能够正常运行。超过460个医护人员被杀害,超过50%的医生被迫逃往他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叙利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75.88美元;2016年,人均寿命为55.8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叙利亚人均预期寿命70.96岁。
媒体
叙利亚的媒体生态包括多种形式的出版物和广播服务。在全国性的阿拉伯语日报方面,有《复兴报》、《革命报》和《十月报》等。地方性的阿拉伯语日报则包括《群众报》、《献身报》、《阿拉伯主义报》和《团结报》等。此外,还有英文日报《叙利亚时报》等。
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担任官方通讯社的角色。叙利亚广播电台自1936年建立以来,在各省市设有地方广播电台。该电台提供两套节目,除了阿拉伯语广播外,还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和西班牙语等七种语言的播音。
叙利亚电视台则于1960年7月23日成立,开办了3个频道。除了阿拉伯语节目,电视台还播送英语和法语节目。
通讯
叙利亚移动通话费用相比同地区其他国家较低,但相对于本国民众平均收入较高。自2021年3月18日起,叙政府开始限制外国手机在叙境内入网,规定3月18日之后入境的外国手机必须缴纳约300美元的入网费,才可继续在叙境内接打电话及使用流量。
因战乱原因,截至2020年7月,战损区基本的通讯服务(上网,语音)仍处于中断或严重受损的状态,尽管当地固话运营商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修复,但由于资金短缺,投资能力不足,仍有8个省份(大马士革及其农村省、阿勒颇省、伊德利卜省、德拉省、库奈特拉省、哈马省、德尔祖尔省、腊卡省)基本的语音和上网业务无法恢复。
电力
2021年,叙利亚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约为5000兆瓦,实际运营容量为2400兆瓦,电力缺口为52%左右,首都大马士革平均每天供电只有5-6小时,其他城市平均1-2小时。主要原因是电厂燃料供应短缺和战乱导致的电力设施严重损坏。
危机前叙利亚曾经拥有中东地区最大的全国性电网,全国共有39个规模发电厂,目前一半电网已遭破坏陷入瘫痪。据叙利亚电力部透露,自2011年以来,叙电力部门的损失为40亿美元。目前叙利亚主要有6大电厂运营发电,其中4个重油机组分别在大马士革省和哈马省,2个天然气机组在霍姆斯等地。另有被政府军收复的幼发拉底河十月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30兆瓦。其他主要靠私人太阳能、风能发电及家庭小型燃油发电。因受欧美经济制裁,叙利亚发电燃料进口量的降低也反映在发电量方面,2016年发电量下降到190亿千瓦时,2020年增加到 270亿千瓦时。
外交
政策
叙利亚对外奉行不结盟、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政策,实行多方位外交政策,主张阿拉伯国家联合自强,以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积极支持和参加不结盟运动。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叙局势动荡以来,主要西方国家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称巴沙尔已失去执政合法性,持续对叙制裁、施压。阿盟通过决议,中止叙成员国资格,中止同叙政府的外交合作,断绝经贸往来。
2013年3月,阿盟向“全国联盟”移交叙在阿盟席位。俄罗斯、伊朗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力挺叙政府。
2018年后,随着叙利亚形势发生变化,阿拉伯国家立场出现调整;12月,阿联酋和巴林宣布恢复本国驻叙利亚使馆工作。
2019年8月,阿联酋、巴林等8个国家在阿盟会议上公开表示支持恢复叙利亚在阿盟的合法席位。
2020年3月,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同巴沙尔总统通话,表示将全力支持叙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10月,阿曼恢复向叙利亚派驻大使。
同中国关系
1956年,中国和叙利亚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实现良好发展。双方高层保持密切往来。中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1999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1999年)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2000年),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1年),外交部长唐家璇(200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2004年),外交部长李肇星(200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卜都热西提(200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8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0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2009年),外交部长杨洁篪(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10年),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2011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2021年)。
叙方:议长卡杜拉(1988年)、副总统兼全国进步阵线副主席莫沙拉克(1990年、1998年)、复兴党民族领导副总书记艾哈迈尔(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军队和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谢哈比(1995年)、副总理纳吉(2000年)、总统巴沙尔(2004年)、外交部长穆阿利姆(2006年、2012年)、复兴党地区领导副书记布希坦(2006年)、副总理达尔达里(2007年)、议长艾布拉什(2009年)、文化部长里亚德(2010年)、经贸部长拉玛娅(2010年)、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夏班(2015年、2017年、2019年)、副总理兼外长穆阿利姆(2015年、2019年)、文化部长艾哈迈德(2017年)、民族和解事务国务部长海德尔(2018年)、农业与农业改革部长艾哈迈德(2019年)、复兴党副总书记希拉勒(2019年)。
2011年叙利亚局势动荡后,双方经贸合作受到影响。2022年,中叙双边贸易额4.2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5%。其中我方进口0.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我方出口4.25亿美元,同比下降11.93%。我方对叙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轻工产品等。
2023年9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于2023年9月21日至26日来华出席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会见,就中叙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叙传统友谊,一致认为中叙是信义之交、患难之交,一致同意中叙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推进各领域友好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1944年,叙利亚与前苏联建交。冷战期间,奉行亲苏政策,1980年签署叙苏“友好合作条约”,建立盟友关系。苏联解体后,叙承认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并表示叙将在互相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叙俄关系日益发展。2010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叙。2011年叙局势动荡后,俄在政治上予叙支持,多次否决安理会涉叙决议草案。
与以色列关系
1948年,叙利亚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企图以法律形式吞并戈兰高地。以色列的这一做法遭到叙利亚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坚决反对。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
巴沙尔执政时期,两国关系虽未改善,但叙利亚对以色列政策较为务实,叙利亚、以色列战线基本维持稳定。
叙利亚与黎巴嫩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黎巴嫩独立后,叙利亚未予承认,叙黎仍保持“特殊关系”。1976年5月以后,叙军(最初约2.8万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1991年5月,叙黎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2005年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军队、安全人员和军事装备。4月26日,最后一批驻黎巴嫩的约250名叙利亚士兵从位于黎东部贝卡谷地的里亚克空军基地撤回叙利亚,这标志着叙利亚结束了在黎巴嫩长达29年的驻军。
2008年7月12日和8月13日,黎总统苏莱曼和叙总统巴沙尔在巴黎和大马士革两次会晤,双方宣布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0月15日,叙黎外长签署建交公报,两国正式建交。2011年叙局势动荡后,黎政府主张维护叙主权、独立和统一,反对外部干涉,对叙局势采取“不卷入”政策,对多份阿盟涉叙决议持保留意见。
2010年2月25日,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和伊朗外长穆塔基在大马士革签署了两国互免签证协议。自协议生效之日起,叙伊两国将互免外交、公务和因私等护照的签证。
2012年6月22日,叙利亚击落一架土耳其RF-4(F4“幻影”)军用战斗机,这架飞机最终落入了地中海,叙利亚危机成为了地区性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Erdoğan)宣布这是一次敌对行动,并宣布土耳其认为叙利亚对其构成了威胁。土耳其警告道,将会打击任何从叙利亚向其边境接近的军事力量。6月22日,土耳其引用联合国宪章第4条,即如果成员国认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允许成员与盟国磋商。2012年6月26日北约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北约盟国对土耳其表示声援。2012年10月13日,叙利亚外交部表示,大马士革准备与土耳其建立直接对话,以缓解两国间紧张关系。
与美国关系
1946年,叙利亚同美国建交。1967年“六·五”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叙宣布同美国断交。1974年6月两国复交。2004年5月,美国开始实施对叙经济和外交制裁法案。2005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国推动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叙全面配合哈案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叙美关系紧张。美国将叙列入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国家的黑名单。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曾寻求改善美叙关系。2010年2月,美副国务卿伯恩斯访叙。同月,美重新向叙派遣大使。2011年叙局势动荡后,美关闭驻叙使馆,驱逐叙驻美外交官,要求叙总统巴沙尔必须下台,对叙实施严厉单边制裁,力推叙向“民主国家”过渡。
2022年6月据叙利亚通讯社消息,美国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又从叙利亚偷窃小麦。此前,叙利亚政府多次谴责美国“像海盗一样”盗取叙利亚石油和粮食资源,导致叙利亚严重能源危机,加剧叙利亚人道主义灾难。
2022年10月6日,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报道,美军空袭叙东北部致1人死亡。
与乌克兰关系
2022年6月29日,在叙利亚宣布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独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晚间宣布中断该国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6月30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与叙利亚断绝外交关系,并对叙利亚法人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7月20日,据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SANA)消息,叙利亚决定与乌克兰断绝外交关系,以回应基辅做出的类似决定。
与海湾国家关系
1990年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应沙特等国的要求向海湾派遣军队。战后,叙积极参与海湾战后安全安排,与海湾国家关系改善。1991年3月,叙利亚、埃及和海湾阿拉伯六国外长在大马士革召开会议,会议发表了《大马士革》宣言。
2011年叙局势动荡后,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要求巴沙尔总统下台,宣布召回驻叙大使,并驱逐叙驻本国外交官,对叙实施制裁,向叙反对派提供财政、军事等全方位援助。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2日,叙利亚决定重新开放驻突尼斯大使馆。
与阿盟关系
2023年5月,阿盟决议草案显示,从当地时间6日起,叙利亚代表团恢复参加阿盟会议资格。
旅游
简介
叙利亚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悠久古老的历史与文明,以及极富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所有这一切都给这个国家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阿拉伯古书曾经写道:“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与之齐名”。
叙利亚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自然景观、人文及历史遗迹、传统及民俗文化。
名单 | 简介 | 图片 |
---|---|---|
阿勒颇城堡 | 阿勒颇城堡位于叙利亚西北部,是中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过去它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站,16世纪时又成为东西贸易往来的必经要地。传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曾来到阿勒颇,他把自己奶牛上挤出的牛奶,分发给当地的穷人。直至如今,阿勒颇的阿拉伯语称呼仍为Habab,就是“牛奶”的意思。 | ![]() |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称为叙利亚沙漠的新娘。挺拔的神庙、气派的凯旋门、两侧高耸的石柱、精工细作的雕刻、美轮美奂的壁画,加上金色阳光的渲染,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它昔日的辉煌。 | ![]() |
拉塔基亚 | 拉塔基亚是叙利亚西北部城市,拉塔基亚省省会。位于纳哈尔·耶尔·科比尔河的冲积平原上,市区人口约21.4万,曾为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统治。 | ![]() |
遗迹
序号 | 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
1 | 阿勒颇古城 | 文化遗产 | 阿勒颇省 |
2 | 十字军堡垒和喀拉特萨拉赫丁城堡 | 文化遗产 | 霍姆斯省 |
3 | 巴尔米拉考古遗址 | 文化遗产 | 霍姆斯省 |
4 | 大马士革古城 | 文化遗产 | 大马士革 |
5 | 布斯拉古城 | 文化遗产 | 大马士革省 |
(参考资料来源:)
著名人物
圣伯多禄是早期基督教领袖人物之一、耶稣十二门徒之首,也是基督教加特利派(天主教)的创始人和首任教宗〔约30年~约67年〕。十二宗徒安德烈(圣安德鲁)的哥哥。 | ![]() |
卢奇安,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无神论者。又译琉善。出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境内的萨莫萨塔城。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他年轻时曾被送去学习雕刻,后来致力于研究演说术,曾在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等地周游和讲学。在演说术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就之后,他对这种职业感到失望,转而研究哲学。约公元165年以后,他在雅典居住过一段时间,晚年移居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曾任本城的法官,卒年不早于公元180年。相传他的作品多达84篇,其中《卢奇奥斯》等近10篇,一般认为是伪托。 | ![]() |
乌尔比安(Domitius Ulpianus,?~228),出生于叙利亚,是古罗马帝国五大法学家中最后的一位。他的著作是查士丁尼《法学汇编》的主要来源,构成了该汇编近1/3的内容。在法学理论方面,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区分了公法和私法。 | ![]() |
聂斯脱里(约活跃于428~451年)为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极力主张安提阿学派的基督论。聂斯脱里的名字所代表的是一种基督教教派,相信基督有两个位格,一个是人,一个是神,并存于成为肉身的基督内。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祇膜拜。 | ![]() |
米歇尔·阿弗拉克(阿拉伯语:ميشيل عفلق,1910年-1989年6月23日)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 ![]()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