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芜菁花

芜菁花”在《*辞典》治:《千金》"补。三月采蔓菁,阴干,治下筛,空井华水服匕。"“芜菁花”在《中华本草》治:补;敛疮。虚劳暗;久疮不愈。【出处】《类本草》 【拼音】 Wú Jīnɡ Huā 【来源】为十植物芜菁的蕾。植物态详"芜菁"条。【性味】《纲》:"辛,平,无毒。" 【功能治】《千金》:"补。三月采蔓菁,阴干,治下筛,空井华水服......
目录

《*辞典》:芜菁花

基本介绍

【出处】《类本草》

【拼音】 Wú Jīnɡ Huā

【来源】为十植物芜菁的蕾。

植物

植物态详"芜菁"条。

药理作用

性味】《纲》:"辛,平,无毒。"

【功能治】《千金》:"补。三月采蔓菁,阴干,治下筛,空井华水服匕。"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芜菁花

基本介绍

【出处】出自《类本草》。

【拼音】 Wú Jīnɡ Huā

【英语】 Flowr of Turnip

】蔓菁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Brassica rapa L.

采收和储藏:3-4月时采,鲜用或晒干。

态特征

芜菁 二年生草本,高达100cm。块根肉质,球。扁或长,外皮白色黄色红色白色,无辣味。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基生大头羽裂成为复叶,长20-34cm,和小很大,边缘波状或浅裂,侧裂或小约5对,向下渐变小,上面有少数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叶柄长10-16cm,有小裂;中部及上部的披针,长3-12cm,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总状花序生;萼片4,稍展,长,外侧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黄色,倒披针,长4-8mm,有短宽爪;雄蕊4长2短;雌蕊1,桂头头状。角果,长3.5-8cm,具种子褐色或浅棕黄色,表面有细网状纹。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理功效

性味】辛;平

归经肝经

【功能治】补;敛疮。虚劳暗;久疮不愈

【用法用量】服:汤,3-6g。外用:适量,研末调

【各家论述】《千金》:补。三月采蔓菁,阴干,治下筛,空井华水服匕。

【摘录】《中华本草》诸葛菜,芜菁,又蔓菁,块茎植物,因似盘状,故俗称“盘菜”,是浙南地区冬天的要蔬菜。

据李时珍《本草纲》记载,它出自“西番吐谷浑”,估计是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传说诸葛亮军时,部队所驻之处,命士兵种此以为军食,因此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带,称其为“诸葛菜”。唐代大文家韩愈有“黄黄芜菁花李事亦毕”的诗句,由此可见,盘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相当悠久。

浙南区域所产盘菜,以瑞安白门、梓岙和马屿等地所产的个大、色白、最为有,特是成熟时埋在土中经霜冻之后,盘菜越发变得质轻、肉细、味甜。浙南盘菜分“大缨”、“小缨”两种(即地上生长的绿部分),植株丛,横展匍匐,它的块茎部分几乎全部裸。生产要求不高,土地疏松、水肥充足、温凉爽即可。每年8月间播种,苗期30天。选壮苗定植后,到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下旬,陆续采摘,一般每亩六七千斤,为我区出蔬菜之一。

浙南民间对盘菜有多种食法:生食可谓浙南地区独创,食前先将盘菜切成薄状,要求似断非断,如连不连,切工细,落刀均匀,丝丝相扣,状不变,一旦拉像盏灯笼,能张能。然后用盐水腌制三四天,取出拌以上等油,再滴上几滴小磨麻油,俗称“盘菜生”,其香其脆,味,是下饭饮的佳品。

红烧盘菜、生盘菜、汤盘菜年糕是盘菜的要熟食法。用生粉作勾芡,用大蒜料,绿白相间。一碗热腾腾的红烧盘菜端上桌,可谓色、香、味俱佳,著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来温品尝之后,赞不绝,欲将温州盘菜作画,载入画册。

盘菜药用价值甚高,《本草纲》载:“苦温无毒,利五脏,轻身益,常食通中,令人肥健,消食下气,治嗽、止消渴”等。

音乐《芜菁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莴笋

下一篇 芜菁甘蓝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