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
历史沿革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定居并建有城市。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定居于此,成为当时重要的贸易中心。
公元前6世纪,先后被伊朗的波斯帝国和萨珊王朝占据。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
894年,巴林的卡尔马特派发动起义,脱离阿拉伯帝国建立了独立政权卡尔马特共和国。
1077年,被阿拔斯王朝吞并。
1602-1702年。被伊朗人占领,隶属于萨非王朝法尔斯省。
1703年,赶走波斯人,宣布独立。
1820年,英国人入侵,强迫其签订波斯湾总和平条约。
1880年和1892年,英国又先后迫其签订政治、军事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57年11月,英政府声明巴林是“英国保护下的独立酋长国”。
1971年3月,英国宣布英同波斯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同年年底终止。8月14日,巴林获得完全独立,改巴林酋长国名为巴林国。
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长国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国家元首埃米尔改称为国王。现政府为君主立宪。由元首授权“国务会议”掌理行政。国会则由44名议员组成,由内阁(国务会议)成员及人民选举产生,是阿拉伯联盟会员国之一,亦为1982年5月26日成立的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之一。对外号称中立,参加不结盟国家组织。
行政区划
政区
首都
麦纳麦市(Manama)面积达30平方公里,是巴林的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全国经济、交通、贸易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海湾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港口及贸易中转站,享有“波斯湾明珠”的美誉。位于波斯湾中段,巴林岛的东北角。气候温和,风光旖丽,每年11-3月温和宜人,6-9月雨水较少,是焱热的夏季。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2023年7月显示,麦纳麦人口68万。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距沙特阿拉伯东海岸24公里,卡塔尔西海岸28公里,国土面积7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林岛等36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最大的是巴林岛。诸岛地势低平,主岛地势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升高,最高点海拔135米。
气候特征
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7至9月平均气温为36℃。冬季温凉时有降雨,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10℃-20℃。其他时间(3至5月、10至11月)气温在20℃-30℃。年平均降水量71毫米。
自然资源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2023年7月显示,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万吨,天然气储量7200万吨。
国家象征
国旗
巴林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面由红、白两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约占旗面的1/5,右侧为红色,红、白相接处为锯齿状。
国徽
巴林国徽中心是一枚绘有国旗图案的盾微,周围簇拥着红、白两色华美艳丽的装饰叶片。国徽顶端曾经绘有一顶象征王室权威的王冠,现已取消。
人口
政治
政体
君主世袭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国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1999年3月6日,哈马德继任埃米尔。
2011年2月,受西亚北非地区部分国家政局突变影响,巴林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巴林政府通过举行全国对话、承诺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稳定局势,巴局势逐渐恢复稳定。
2020年,巴林政府继续采取举措改善民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巴社会局势总体稳定。
宪法
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73年6月2日颁布,同年12月开始生效。
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国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过了《民族宪章》。
2002年2月14日,颁布新宪法,规定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埃米尔改称国王;成立两院制议会,司法独立,实行三权分立等。
议会
1972年,选出制宪议会。
1973年,成立国民议会。
1975年,被解散。
2002年10月,根据新宪法成立由众议院和协商会议组成的两院制国民议会,两院享有同等立法监督权,通过的法律草案需呈国王批准。众议院由40名直选议员组成,众议长由议员选出。协商会议由国王任命的40名议员组成,主席由国王任命。两院议员任期均为4年,可连任。
2012年,巴林修改宪法,扩大国民议会权力。
本届国民议会于2022年12月选举产生。艾哈迈德·本·萨勒曼·穆萨拉姆(Ahmed bin Salman Al-Musalam)当选国民议会议长兼众议长,阿里·本·萨利赫·萨利赫(Ali bin Saleh Al-Saleh)任协商会议主席。
政府
本届内阁成立于2022年11月,共有25名成员,主要成员包括王储兼首相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Salman bin Hamad Al-Khalifa)、副首相哈立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bdulla Al Khalifa)、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本·拉希德·扎耶尼(Abdul Latif bin Rashid Al Zayani)等。
政要
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950年1月28日生于麦纳麦。曾在英、美军事学院读书,参与创建巴林国防军。1964年被立为王储。1971年巴林独立后任国防大臣。1999年3月6日继位,成为巴林第十一任埃米尔,兼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2002年2月14日改称国王。曾于2013年9月访华。
王储兼首相: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哈马德国王长子。1969年10月21日出生。1992年获美国美利坚大学公共管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被任命为国防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为王储,同年3月22日被任命为巴林国防军总司令。2008年1月被任命为巴林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2013年3月11日起兼任第一副首相。2020年11月,前首相哈利法去世后,国王任命萨勒曼兼任首相。
经济
主要概况
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巴林铝业较发达,铝制品是巴林重要出口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 | 353.6亿美元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2.35万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4.9% |
汇率 | 1美元≈0.38第纳尔 |
货币名称
巴林第纳尔(BahrainiDinar),简称第纳尔,是巴林的官方货币。1第纳尔等于1000费尔。巴林第纳尔的币值包括5、10、25、50、100、500费尔。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汇率为:1人民币兑换0.0616巴林第纳尔,1美元兑换0.377巴林第纳尔,1欧元兑换0.5088巴林第纳尔,1日元兑换0.0039巴林第纳尔。
工业方面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和炼铝业、船舶维修等。2008年石油总产量约912万吨,炼油量约131万吨,天然气产量约152亿立方米,铝产量约87万吨。2011年原油产量约6945.2万桶,天然气产量约156.3亿立方米,铝产量约89万吨。
农业方面
可耕地面积1600公顷。劳动力总人口约为71.64万。主要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禽、海产品等。
财政金融
金融业发达,全球40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在巴林设有办事处。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石油产品、天然气和铝锭。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印度等。2022年巴林对外贸易总额为51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00亿美元,进口额为218亿美元。
文化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宗教信仰
8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70%,逊尼派占30%。
重要节日
独立日:8月14日(1971年)
国庆日:12月16日
风俗礼仪
巴林国人重义气,待人结友喜亲密;愿同朋友并肩走,手若挽手增友谊;偏爱猎鹰喜欢马,更是闲聊好话题;宗教传统极重视,恪守教规和教义。
巴林人以待客诚挚热情而闻名天下。他们在迎送宾客时,总乐于同客人并肩而行,为了表达亲密的情感,他们往往还要同来访客人拉着手一起走路。这是阿拉伯人的一种表达热情、友好、礼貌的特殊风俗习惯。他们为人实在、讲究义气、慷慨大方、喜欢交友。客人一旦夸奖或赞赏他们的某种东西时,他们一定会把受你赞美的东西送给你的。若你不接受,他们会生气和产生反感的。
在巴林人家中做客,你在饭桌上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的。因为这样才真正表达出你喜欢主人做的饭菜,并满意主人对你的盛情欢迎之意。他们时间观念较强。他们一般对约会都习惯遵守时间,有按时赴约的传统。他们特别喜欢以猎鹰或马为闲聊谈论话题,因为这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两种动物。
巴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先向客人问候,首先说:“阿萨拉姆·阿拉伊库姆”(你好),然后施握手礼并同时说:“凯伊菲·哈鲁克”(身体好)。他们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习惯施拥抱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与客人相互亲吻面颊)。但这仅限于男性之间。
巴林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极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下贱之手。所以用左手来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有污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以酒、女人照片或女人雕塑为礼品相赠。因为这是违犯他们的教规的。他们对当众接吻极为反对。若被发现轻则会罚款,重则还要被判刑。
巴林人不喜欢与客人一起谈论有争议的中东政治问题。巴林伊斯兰教徒恪守教规,他们禁止饮酒,禁食猪肉,也不吃一切怪形食物;他们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话题中谈论猪。
注意事项
斋戒、朝拜期间不要前往。最好于12月至次年4月往访。6月至10月又热又湿。食物几乎都是进口的,价格偏高。勿饮生水,淡化的海水约占二成,盐分仍较多,不适于饮用,以改饮矿泉水为宜。吃蔬菜务必洗净。
出入境注意事项,商人、旅游者都可在机场取得停留72小时的签证,费用是6美元。海关免税香烟4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2瓶。货币出入无任何限制。小费计程车10%。饭店、旅舍已附加10%于账单内。
中国从1956年起,与巴林开始有贸易往来。1976年和1978年由中国贸促会先后两次组织贸易代表团到巴林举办中国商品展销会,展销的商品有纺织品、丝绸制品、工艺产品、五金矿产产品、轻工业品、土畜产品、粮油制品、茶叶等,深受巴林人民的欢迎。
军事
巴林遵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统一防御政策。该国的国王担任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而王储则是武装力量的最高副统帅。巴林实施的是志愿兵役制度,其武装部队的总人数为11,800人。
在2011年3月15日,巴林国王哈马德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紧急状态。国王在紧急状态令中赋予了武装部队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权力。
前一天,即2011年3月14日,巴林政府通过官方通讯社宣布,应巴林政府的请求,沙特和阿联酋的武装部队进入巴林,旨在帮助该国维护正受威胁的国家安全和秩序。随后,在3月15日,巴林的反政府示威者与沙特部队发生了冲突,造成一名巴林示威者和一名沙特士兵的死亡。巴林国家电视台报道称,鉴于持续的不稳定局势,国王哈马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期限为三个月。国王命令武装部队司令动用军人、警察、国民警卫队以及在必要时“任何其他部队”来恢复国家秩序。
所提到的“其他部队”显然指的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派遣的军队。波斯湾合作理事会在周一派遣了1000多名士兵前往巴林,以协助该国应对反政府示威。这一行动表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担忧巴林的示威活动可能会扩散到邻国。
至2014年,巴林首都麦纳麦的许多地方已经近乎空置,众多商店和购物中心关闭,学校也停课。警察在主要道路上设置路障,以限制示威者的活动。
尽管如此,数千名反政府示威者仍然驻守在麦纳麦的珍珠广场,这个地方对反对派具有象征意义。然而,反对派领袖尚未宣布他们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巴林反政府报社Wasat的编辑贾穆里透露,支持政府的暴民闯入了报社的印刷厂,并使用铁条、棍棒和斧头破坏了厂内设施。
巴林的反对派强烈谴责波斯湾合作理事会的军事介入,将其视为对巴林的占领,并声称这一行动将使巴林面临一场未经宣战的战争状况。
交通
无铁路,各主要城市之间由现代化公路网相连。巴林和沙特之间由长达25公里的法赫德国王大桥相连。主要港口有哈利法港、萨勒曼港等。
2008年,巴林国际机场客运量为875.81万人次,货物和邮件运量为36.8吨,飞机起落10.12万架次。
2014年,巴林拥有4个卫星地面站,与国际卫星组织及阿拉伯卫星组织的卫星相连。
水运
自2009年4月起,巴林的哈利法·本·萨勒曼港开始了其商业运营。该港区占地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配备了2.36万平方米的仓库空间。集装箱堆场的容量足以存放1.08万个标准货柜。该港口的泊位设计水深为15米,总长达1800米,其中包括900米的货柜船泊位、600米的滚装船泊位以及300米的客轮泊位。哈利法·本·萨勒曼港的年处理能力为110万个集装箱,而其实际年处理量为53万个。
巴林还拥有其他几个重要的港口设施,包括米纳·萨勒曼港、穆哈拉克港以及6个私营企业专用的码头。米纳·萨勒曼港曾是巴林最大的海港,占地86.7万平方米。然而,随着哈利法·本·萨勒曼港在2009年4月的启用,米纳·萨勒曼港便停止了其国际商业运作,目前该港口由国防部负责管理。
空运
巴林作为一个重要的航空枢纽,扮演着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关键角色,拥有五个机场。其中,位于穆哈拉克岛的巴林国际机场,以每天超过300次的飞机起降量,成为中东地区最繁忙的机场之一。经过改扩建,巴林国际机场在2020年初的升级工程完工后,已经开始运营,现在具备每年接待1400万旅客的能力。巴林国际机场目前容纳了41家航空公司,提供飞往全球大多数国家和主要城市的航班服务。
铁路
巴林尚未拥有铁路系统。然而,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其第30届峰会上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即建设一条连接六个海湾国家的铁路网络。这个项目预计将从科威特城开始,一直延伸到马斯喀特,总投资额达到155亿美元。铁路的总长度将达到2170公里,设计上将同时满足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其中客运列车的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而货运列车的时速则在80至120公里/小时之间。目前,各成员国正忙于制定详尽的工程设计方案,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总秘书处则承担着协调各国工作的职责,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巴林与沙特之间的铁路桥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铁路网计划的一部分,预计将建设成约30公里长。但是,由于财政等问题,巴林的工程进度正落后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整体规划。2020年,巴林交通部向哈马德国王报告了大桥和铁路工程的最新进展,计划在首期工程中建设25公里的铁路线路,并设立24个车站,预计日均客流量能够达到8000至10000人次。然而,目前尚未决定铁路是采用地面还是地下的设计方案。一旦全部四条线路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将达到105公里。
社会
医疗卫生
实行免费医疗,居民卫生服务普及率达100%,人均寿命78.9岁。有公立医院9所,私立医院14所,医疗中心近百所。
教育事业
实行免费教育和普及9年一贯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是海湾阿拉伯国家中最早拥有女子学校的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巴林建有巴林大学、阿拉伯海湾大学(由海湾合作委员会资助)等4所公立大学,阿赫利亚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等15所私立大学。巴林文盲率为2.4%,15-25岁青年受教育率达99%,是中东海湾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
体育事业
巴林石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国家虽然富有,但在体育项目上一直没有好的表现。从1984年参加奥运会至今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一枚田径项目的铜牌。本国体育项目除男足一枝独秀外,其他项目难与对手抗衡。
新闻出版
全国共有报纸13种,主要报纸有:《海湾消息报》(阿文),《天天报》(阿文),《中间报》(阿文),《祖国报》(阿文),《海湾日报》(英文),《每日论坛报》(英文)《海湾日报》(英、阿文),《光明日报》(阿文),《巴林湾日报》(阿文),《海湾每周镜报》(英文),《天天报》(阿文),《海湾消息报》(英文)等。
1955年,巴林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有4个波段。巴林电视台共有3个频道,其中两个阿拉伯语频道,一个英语频道。
通讯事业
1969年,巴林开通中东地区第一个卫星地面站。巴林拥有4个卫星地面站,与国际卫星组织及阿拉伯卫星组织的卫星相连。
1981年,巴林政府从英国人经营的电信公司中取得60%的股权,并把公司改组为巴林电信公司。该公司实现了通讯系统数字程控化。此外还有VIVA、ZAIN等跨国电信公司。移动电话普及率182%,固定电话普及率21%。还有巴林有线无线通讯公司等电信公司。
外交
对外政策
奉行温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强海湾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巴林系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已同17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1年,巴林同5个海湾国家筹组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在中东问题上,巴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政策。对两伊战争持中立立场。支持阿拉伯三方委员会为解决黎巴嫩问题所作的努力。同美国关系较密切。
1986年底,双方曾因法什特迪贝尔珊瑚礁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经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调停。
1988年,双方同意协商解决领土争端。
1991年7月,卡塔尔向海牙国际法院提起诉讼;8月,巴林外交部发表声明,呼吁召开卡塔尔、巴林和沙特阿拉伯3国委员会会议,以求友好解决,或两国联合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1992年4月16日,卡塔尔发表40号埃米尔令,宣布“卡塔尔领海为12海里”,17日巴林发表声明予以拒绝。
2017年6月,巴林及沙特、埃及、阿联酋以支持恐怖主义、干涉内政为由同卡塔尔断交。
2021年1月,海合会6个成员国和埃及在沙特古城欧拉召开峰会并通过《欧拉宣言》。
国际立场
伊朗核问题:主张中东、海湾地区无核化。一方面认为伊朗有和平利用和发展核能的权利;另一方面,希望一切核活动应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效监管下,并确保限于民用。对伊核问题升级表示担忧,强调该问题应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解得到最终和平解决,认为任何极端的解决方式都将使本地区陷入灾难。
伊拉克问题:认为一个统一、稳定、拥有主权的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的基础。主张联合国在伊战后政治安排上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伊政府为实现民族和解采取的措施,要求停止暴力和乱杀无辜,认为外来干涉是造成武装袭击的根源。
中东问题: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主张全面、公正、持久地解决阿以争端。要求以色列全面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归还阿拉伯国家被占领土。主张建立巴勒斯坦国。认为哈马斯通过合法选举获得胜利代表了广大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其结果应得到各方尊重和认同。希望巴领导人克服分歧,组建民族团结政府。支持在阿盟有关决议和框架内向哈马斯组成的巴新政府提供财政援助。
对外关系
与美国关系
两国关系密切,巴系美非北约盟国。美国是巴林重要贸易伙伴。巴主要向美出口铝锭、铝粉、氨、服装及其他工业产品。巴从美主要进口汽车、汽车配件、轮胎、发电机和其他科技产品。美在巴注册的商业机构达830多家,在巴设立的分公司也有50多家。
1999年2月,美巴签署了两国投资保护协定,巴成为与美签署类似协定的第一个海湾国家。
2004年9月,巴美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06年8月1日,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同年,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副国务卿罗伯特等访巴,巴王储萨勒曼访美。
同英国有传统的交往。
2006年,巴国王哈马德、王储萨勒曼、首相哈利法、外交大臣哈马德分别访英,英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豪厄尔斯访巴。
巴林与卡塔尔对两国海域间的哈瓦尔群岛和卡塔尔半岛上的祖巴拉地区的归属存有争议,两国为此曾兵戎相见。卡主张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裁决,国际法院于1995年2月受理此案,但巴方表示反对并抵制了随后在多哈举行的第17届GCC国家首脑会议。后在沙特等调解下,两国紧张关系趋缓。
1999年底2000年初,巴、卡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就理顺两国关系、尽快实现两国一体化达成共识,并决定成立以两国王储为首的最高混委会,互派大使,卡还开通两国直航。
2000年2月,卡王储贾西姆访问巴林,并主持了两国最高混委会首次会议;4月,巴林王储萨勒曼访卡。同月,两国互派大使到任并递交了国书;5月,国际法院就卡巴领土纠纷举行最后一次听辩会,两国关系又出现龃龉。
2001年3月16日,国际法院就巴、卡争端做出最终裁决,基本维持了两国边界现状,将巴方要求的祖巴拉地区仍属卡,卡方提出领土要求的哈瓦尔群岛仍划归巴,若干小岛重定归属,并明确划分了两国海上边界。巴、卡均表示接受裁决。
2017年6月5日,巴林政府宣布,鉴于卡塔尔干涉巴内政和支持在巴恐怖主义活动,巴与其断绝外交关系,召回巴驻卡塔尔外交人员,并要求卡塔尔驻巴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
2023年4月12日,巴林与卡塔尔两国代表团在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处举行会议,双方决定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本着相互平等和尊重主权与独立的原则,以发展双边关系和维护海合会内部团结为目标,正式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89年4月18日,与中国建交。
建交后,中巴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两国各层级保持友好交往。近年来,中方访问巴林的主要有: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4年11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021年3月)等。2019年4月18日中巴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国家习近平主席同巴林国王哈马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巴林首相哈利法、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巴林外交大臣哈立德分别互致贺电。202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巴林国民议会议长兼众议长泽娜举行视频会晤。
巴方访华的主要有:国王哈马德(2013年9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外交国务大臣加尼姆(2014年1月和6月,分别来华出席中国—海合会第三轮战略对话和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文化和文物局长梅(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来华参加第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外交大臣哈立德(2018年7月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外交大臣扎耶尼(2022年1月)等。
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富有成果。中国在2012年至2020年期间是巴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是巴林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2年,中国重新成为巴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方出口额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中方进口额2.5亿美元、同比减少37.1%。2023年第一季度,中巴双边贸易额5.4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中方出口额4.6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中方进口额0.8亿美元、同比减少48%。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主要进口有机化学品、铁矿砂等。
2018年7月,中巴双方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两国积极开展抗疫合作。2020年8月,中国国药集团在巴林开展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三期试验合作,巴林王储萨勒曼亲自作为志愿者参与接种。12月,巴林国家卫生监管局正式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注册上市,巴林成为全球首批批准中国生产疫苗上市的国家之一。
两国人文交流密切。1991年10月,中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林王国政府文化协定》。2012年3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巴林举行。2014年4月,巴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授课。2014年9月,巴林新闻文化大臣率团出席在京举行的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2016年9月,巴林文化和文物局长率团来华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21年3月,中巴双方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定。
2016年1月4日,巴林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在48小时内离境。
与以色列关系
2020年10月18日,巴林与以色列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与巴卡关系
2023年5月20日,巴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巴林决定恢复与黎巴嫩大使级外交关系。同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发表声明说,鉴于两国的兄弟关系,“我们珍视和欢迎这一决定”。
旅游
国际赛道
巴林国际赛道由德国专家赫尔曼·蒂尔克设计,用了16个月建设,估计耗资1.5亿美元。在施工最高峰时,工地上有3000多人同时在工作。赛道建设用了70000立方米水泥、8500吨钢、82000只轮胎和5000米国际汽联制造的护栏。
从赛道设计来看,F1赛车的平均圈速预计为1分33秒,赛车的平均时速为210公里。赛场内可容纳45000观众,大看台的观众席位为10000席,停车位13000个。巴林赛道共由六条赛道组成,单圈长5.417Km,比赛共进行57圈,总行程308.427Km,最大上坡度3.6%,最大下坡度5.6%,有15个弯道,6个左弯,9个右弯,大直路长1090米。在其他指标方面:巴林赛道修建了高达9层的贵宾观看塔,赛道的观众容量设计为5万人,包括非永久性席位,其中正面看台为1万个,还有可供500个记者工作的媒体中心等等。
国王大桥
法赫德国王大桥是分别连接巴林与沙特的跨海公路大桥,大桥全长25公里,桥面由沥青和混凝土铺设而成,有上下4个汽车道,两侧还有人行道。
连接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也为巴林的旅游产业增加了不少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巴林旅游业的发展。法赫德国王大桥建于1986年,通过该座大桥往来于两国的总人数达到1亿左右。据最新统计,2004年,通过该座大桥抵达巴林王国的人数约为1200万,而经由巴林国际机场到达的人数则仅为200万左右,由此可见该座大桥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沙特游客对于巴林旅游业的重大作用。
冢林
巴林有世界上最大的史前时期的冢林,因被称为“万冢之岛”、“死岛”。这坟林墓海,盘踞在巴林岛北部,位于首都麦纳麦以西,绵延数十里,占地30多平方公里。一个个人工土丘,横排竖列,蔚为奇观。从飞机上俯瞰,若万千起伏的浪头,似十万大军集结的帐篷。1879年,英国人初次进行发掘,才知道这些土丘是坟墓。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没,后人复葬其上,一层叠一层,终成山丘,最高达10米,比三层楼还高。据不完全统计,全部坟茔当在17万座以上。对已掘的70多座坟的考证,古墓的历史上限在公元前三千年的青铜器时代。在坟层之下和坟林附近,发现古人的聚落和城镇的遗址。由此可见,巴林古代出现过灿烂的文明,有过人口众多的城市。巴林古墓有两类。多数是单墓,比较简陋,可能是葬平民的。墓道用灰石砌成,地上铺细砂,墓顶盖石板,墓门开在西方,遗骸头朝东、足朝西,作弓形侧卧。
双墓并葬的不多,大概属上层人物所有。墓如两层楼,坟头高出地面4.6米,直径20米。墓室设在东向终点,两侧有耳室,底层右墙开了两个窗户。
陪葬品甚为丰富,除了羊、羚羊、狗等动物的骨殖,大量的条纹陶罐、红釉花瓶、金属矛头、匕首外,还有黄金制的辟邪佩物,刻有精细花纹的青铜器、银器,鸵鸟蛋壳制的饰物,象牙制的小盒子等。
清真寺
哈米斯市场清真寺位于麦纳麦市郊。建于公元692年,是哈里发奥马尔·阿卜杜勒·阿齐兹时代的,至今还保持完整。考古学家2010年以来在这座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下发现伊斯兰教传播前的古建筑的残垣断壁及古墓。
巴尔巴尔庙
巴尔巴尔庙位于巴林岛北岸巴尔巴尔地区,是一座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宏大庙宇遗址。有用石料砌成的大门、大型祭坛、施行宗教涤罪仪式的水池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