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唐松草

唐松草 唐松草(拉丁:Thalictrum aquilegiifolium var. sibiricum Linnaeus),俗土黄连、紫顿、黑汉子腿等,是毛茛(gèn)科唐松草植物,《IUCN红色录》无危物种(LC)。唐松草粗壮,高60-150厘米,分枝;基生时枯萎,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0-30厘米;小草质,生小卵形或扁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集的......
目录

形态特征

唐松草唐松草植株全部无毛。粗壮,高60-150厘米,粗达1厘米,分枝。基生时枯萎。

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0-30厘米;小草质,生小卵形或扁,长1.5-2.5厘米,宽1.2-3厘米,或微钝,基部楔形或不明显心形,三浅裂,裂全缘或有1-2牙齿,两面平或在稍隆起;叶柄长4.5-8厘米,有鞘,托叶膜质,不裂。

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集的花梗长4-17毫米;萼片白色或外面带紫色,宽,长3-3.5毫米,早落;雄蕊多数,长6-9毫米,花药,长约1.2毫米,端钝,上部倒披针,比花药宽或稍窄,下部丝心皮6-8,有长心皮柄,花柱短,柱头侧生。

瘦果卵形,长4-7毫米,有3条宽纵翅,基部突变狭,心皮柄长3-5毫米,宿存柱头长0.3-0.5毫米。7月

生长环境

唐松草生海拔500-1800米间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适应性强,喜阳又耐半阴。生长在林下或草甸的潮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排水需良好。较耐

产地分布

唐松草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天山)、山东河北山西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在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繁殖

唐松草用播种或分繁殖。幼苗需遮阴,分繁殖在早春,当年即可。制种多做二年生栽培,第一年育苗,秋季移栽定植,第二年收货,可约用地,降低成本。

育苗播种

5月中旬育苗,苗床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施农家肥3500-4000kg/亩。深翻混匀做畦,畦宽1.2-1.5m,高8-10cm。种子点播或撒播,条播时横向播种沟,沟深2cm,宽6-8cm,种子8cm。播后覆细沙土,厚度1-1.5cm,保持土壤湿润。撒播时落水撒播,播种后压实床面,然后盖土。

定植管理

早秋定植,制种基地选择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冷凉山区,图纸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以基肥为,施腐熟农家肥3500-4000kg/亩,过磷酸钙30kg /亩。地地垄栽培,株20-25cm,40cm,密度6000-8000株/亩。定植后灌水,追肥1-2次。幼苗培土,秋末控制灌水,封冻前灌水越冬,植株覆盖麦草或树,翌年4月撤掉防物。灌返青水,植株现蕾时结灌水追肥。

采收留种

唐松草6月下旬,9月初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极易落,应及时采收。收获时,将结有种子一同采下,放入布袋中,置于阳光下晒干。用木条轻轻敲打粒,清除杂质,放在通处保存。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唐松草图片欣赏唐松草舒展有度,细腻雅致,且有白霜;小繁密,花萼丝披姿雅丽。在林下丛植或点缀石之旁,无不相宜。亦可盆栽。

药用价值

本属植物含有生物碱,小檗碱,可供药用,西南地区代黄连用。可治肿疮疖(山东草药手册)、黄疸炎、腹泻等症(蒙古草药),是重要蒙药之一。春秋挖出部,剪去地上,洗净,晒干,生用。

药理

(1)唐松草碱能抑制小肉瘤S-180和人类鼻咽ka细胞等的生长,紫唐松草碱、卡品碱等对小瓦克癌-256及小Lewis肺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唐松草辛敏碱及氢辛敏碱对大白脚爪注射福尔马林后无论在炎症渗出期或水肿消退期均表现有抗炎作用。对正常大白尚能提高其痛阈,卡品碱对猫并具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和弱的上腺素养样活性。

(3)水在体外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变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药性

苦、。归大肠

药效

热泻燥湿解毒。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肿疮疖败毒抗癌、泻清热。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积毒:肝癌 唐松草9克,金锦香12克,15克,20克,四季菜30克,老鸦60克 水2次,早、晚分服。外蟾蜍皮于肿大处,隔日换贴,继续应用,能使炎痛消除,肿块软缩:病情缓解。宜于原发性肝癌直肠唐松草白头翁地榆各15克,儿茶槐角五倍子各9克,马齿草、薏苡仁、白英莲各30克 水服,日1。能使便粘液减少,癌肿缩小,溃疡修复。亦宜于溃疡胃癌

(2)泻清热,用于发热热毒疮癣 唐松草15克,黄柏30克,冰片1克,鲜猪胆1枚 先将唐松草黄柏成糊状,去渣,以鲜猪胆剪破,滴入胆汁,微1~2分钟,离,稍冷,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

药量

:4.5~15克。外用:适量。

抗癌作用

本品为一种阿朴啡苄基异喹啉碱,能抑制DNA、RNA、蛋白质的成,其中以抑制DNA的作用最迅速。对实验动物肿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和生命延长率,Lewis肺癌和LB细胞也有较高抑制作用。还有消炎、抗凝、降压、利尿作用。并无骨髓抑制作用。第1期临床试用于结肠食管、头颈部等恶性肿,但未见客观缓解。由于它无骨髓抑制的优点,认为值得进一步试验,并考虑与其他药物并试用某些于敏感肿。动物试验对大W_256有抑制作用,治疗指数较高,值得注意。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酸痛,中枢神经抑制,律不齐和毒性。

参考:静滴 每财一次1100毫克/米2,滴注2小时,6周为一个疗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