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天仙果

天仙果 天仙果(拉丁:Ficus erecta Thunb.),俗为狭鹿饭、牛乳榕、天师果等,是桑科榕属植物天仙果高2-7米;树皮褐色,小密生硬毛。厚纸质,倒卵状,长7-20厘米,宽3-9厘米;榕果单生腋,具总梗,球,直径1.2-2厘米,幼时被柔毛和短粗毛;果期5-6月。产自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日本越南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纤维可供造纸。落乔木灌木......
目录

形态特征

天仙果乔木灌木,高2-7米;树皮褐色,小密生硬毛。厚纸质,倒卵状,长7-20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至浅心形全缘或上部偶有疏齿,表面较粗糙,疏生柔毛,面被柔毛,侧脉5-7对,弯拱向上,基生延长;叶柄长1-4厘米,纤细,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叶三角状披针,膜质,早落。

榕果单生腋,具总梗,球,直径1.2-2厘米,幼时被柔毛和短粗毛,苞片脐状,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成熟时黄红至紫黑色雄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榕果中;雄花有柄或近无柄,花被3或2-4,至卵状披针雄蕊2-3枚;近无柄或有短柄,花被3-5,披针,长于子房,被毛,子房椭状球花柱侧生,短,柱头2裂;雌花花被4-6,宽匙,子房光滑有短柄,花柱侧生,柱头2裂。果期5-6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及沿海岛屿)、广西、贵州、湖北(武汉、十堰)、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琉球群岛、越南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天仙果

繁殖方法

扦插育苗

于早春2-3月萌发前,选取2年生健壮、充实、无病虫害条,剪除梢幼嫩部分,成长20-30厘米的插条,每段至少要有3个,下端近处削成马斜面,在50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中浸泡5-10分种,插入整理好的苗床上。扦插时,15厘米,株5-10厘米,先用小木棒或竹筷在苗床上打孔,然后将插穗斜插入小孔,插好后压实、浇水,并在苗床上搭好拱棚架,盖好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扦插10天后检查1次,若苗床土壤表面泛白,可适当洒水。保持土壤湿润1-2个月左右,插穗始大量生成活,枝芽也随着温升高逐渐抽发新梢。插条大批发之后,于4月中旬拆除塑料薄膜棚。拆除棚架后,要及时进苗床管理,除草施肥,适时排水和灌溉,防治病虫危害。培育1年后,于翌年春季萌发前出圃定植。一般扦插成苗率在95%以上,该法可以在短期培育大量苗木。

压条繁殖

压条要有两种,即苗木压条和利用母株基部条进压条,后者成活率显著高于前者。具体法为:选择母株基部条(80厘米以上),在母株基部5-10厘米处挖沟,用土把条压人沟,浇透水,35天后即可与母体分离进移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1. 苗圃地的选择扦插苗床,宜选择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砂土地,而且附近要有水源,灌溉便,地势平坦。苗圃地选择好后,三犁三耙,整平作细后,做成宽1.2米、高25厘米左右的畦。
  2. 栽植时期一般选择的栽植时间上以晚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发前移栽。
  3. 栽植密度确定栽植密度的要依据是树种和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来讲,肥沃土地可适当稀植,瘠薄土壤可适当密植。

定植:在整好的地上,照株1.5米×2米挖径和深度各为30厘米,每施人土杂肥10千克作为基肥。栽植时,将扦插苗或根蘖苗取出,每栽人1-2株,栽时分层填土压紧。当土填至一半时,将苗木轻轻上提一下,使其根系舒展,然后再回填其余的土,至栽植全部填满,压紧后浇足定根水。

抚育

  1. 中耕除草一般进每年3次。第1次在插条发后,揭除塑料薄膜时,及时进中耕除草。第2次在6月、第3次在8月进
  2. 肥水管理天仙果对肥不敏感,比较耐瘠薄,基本每年秋冬季施一次基肥即可。
  3. 灌溉幼苗期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发。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抗旱保苗;在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产生涝灾。

主要价值

天仙果纤维可供造纸。中国民间常用于治疗痛风关节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疝气等疾病,尤其在治疗痛风关节炎中疗效显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新加坡

下一篇 天仙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