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天仙藤

天仙藤 天仙藤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呈细长,略扭,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清香,味淡。治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腹痛湿疼痛。【中文天仙藤......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天仙藤

【拼音代码】TXT

】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臭拉秧子、痒辣菜。

【拉丁】药材CaulisAristolochiae原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cc.

【英文】DutchmanspipeVine,NorthernDutchmanspipeVine

药材属性

【类理气

【药材基原】为马兜铃植物马兜铃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药材浙江、江苏、湖北、河北陕西江西河南等地。

【采收储藏】霜降前后落时采收,晒干。

性味】苦,温。

归经

【功效】行气化湿,活止痛。

治】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腹痛湿疼痛。

【用法用量】服:汤,1.5-3钱;或作。外用:水洗或捣烂

原生形态

1.北马兜铃草质藤本。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5-7条。总状花序2-8朵生于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向上收狭呈一长管,面具腺体状毛,管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卵状披针,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和网纹;花药贴生于蕊柱近基部;子房,6棱;蕊柱先端6裂,裂向下延伸成波状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裂;果便下垂,随果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点,具浅褐色膜质翅。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草质藤本。柔弱,无毛。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长卵形或戟,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下垂或稍扩展;基出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单生或2朵聚生于腋;便长l-1.5cm;苞片三角,易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卵状披针端钝;花药贴生于蕊柱近基部;于房,6棱;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先端钝,向下延伸波状环。蒴果近球,先端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期7-8月,果期9-10月。

药材鉴别

性状鉴

马兜铃细长,略扭,直径1-3mm;表面黄录色或黄褐色,有棱节间长短不等;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不不等的维管束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

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淡黄色,基生明显;叶柄细长。清香,微淡。以细带、色青绿者为佳。

显微鉴

马兜铃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纤维6-10余,连接成环,外侧纤维壁厚,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成层成环。导管,直径10-170μm。中央有

功能主治

行气化湿,活止痛。治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腹痛湿疼痛。

①《本草图》:"解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

②《纲》:"流。治腹痛。"

③《本草备要》:"治腹痛妊娠水肿。"

④《本草再新》:"凉血,去湿,走经络,兼治腿肿疼。"

⑤《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痛。"

选方

①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腹痛天仙藤五两。焦,为细末。每服二钱。腹痛生姜、小便和调下;,温调服。(《普济天仙藤)

②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一碗,至半碗服之。(《孙天仁集效》)

③治症瘕积聚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乳香没药、玄胡索()、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好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妇人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香附子(),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各三,水,日三服。(《妇人天仙藤)

⑤治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服。间下千金五苓。(《仁斋直指》天仙)

⑥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揉软外,每日换药一次。(《江西草药》)

⑦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患处。(《东北常用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1.验:(《本草汇言》)功能,活止痛,适用于肝癌天仙藤30克,乳香没药元胡、吴萸、干姜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每服9克,好

2.验羊水过多症。

(1)

茯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皮15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石莲子10克车前子10克冲天草10克抽葫芦15克川断10克桑白皮10克天仙藤10克防己6克

(2)巩固

茯苓12克白术3克石莲子10克车前子10克山药15克皮10克冲天草10克抽葫芦15克桑寄生10克川断10克冬瓜皮15克冬葵子6克天仙藤10克。

健脾,肃降,使水道通调之功;妊娠中晚期,两虚导致的羊水过多症。临床可见部异常增大,有时作痛,胸闷肋胀,舌苔薄白润,沉滑。一般先服6~10,有效后再服巩固,至自觉症状减轻或超声波测量羊水已减少后,可间断服药(服药2,间隔1、2日再服),至羊水平段恢复正常或症状基本消失则停药。

药理作用

呼吸系统的作用

1.1.止咳作用:1.1.1.从小食道给磷酸可待因60mg/kg、马兜铃50%乙醇浸液浓缩液10g/kg(2g/ml)及同体积水,连续给药3日,于末次给药1小时恒压(0.5kg/cm)喷雾浓氨水(25-28%)刺激一定时间后,观察l分钟出现3次典型咳嗽为阳性反应。以起半数小咳嗽的喷雾时间(EDT50)为指标,实验序贯法进马兜铃组EDT50为70.37,相对EDT50(R值)为172.48%,可待因组EDT50为67.13,相对EDT50为163.50%。已知R值>130%,有镇咳作用,R值>150%,有明显镇咳作用。表明马兜铃对氢氧化铵喷雾咳法模型有明显镇咳作用,作用强度与磷酸可待因相当。

1.1.2.0-3.3kg猫,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的腔麻醉。波刺激器,发出频率40次/s,冲宽度0.5ms,振幅2.4v,连续刺激神经5s,两次刺激时间间隔3分钟。共刺激3次,测出该猫的平均咳嗽次数。分从食道给马兜铃5g/kg及同体积水,1小时后同法测其平均咳嗽次数。给药前后咳嗽数之差为2.413±0.83(P<0.05),说明马兜铃对电刺激猫神经咳的自身比较具有明显镇咳作用。

1.2.平喘作用:离体豚气管灌流试验明1%浸可使其舒张,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碱及组胺所致的气管痉挛,但不能对抗氯化钡起的痉挛。马兜铃去乙醇浸液0.5ml(2g/ml)能显着抑制0.5ml组胺(10g/ml)致痉的豚离休气管平滑,表明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1.3.祛作用:用测定麻醉兔呼吸道粘液分泌的马兜铃(1g/kg)有微弱的祛作用,效果不如紫苑及天南星

对正常大压的影响

用乌拉坦腔注射轻度麻醉后,仿Kersten法测压,从食道给马兜铃10g/kgx2日,于给药后1.5小时,测各压,结果马兜铃对正常大压无明显的降压作用。

抗炎作用

3.1.对小毛细管通透性的影响:马兜铃10g/kg对20ul/只皮注射组胺(50ug/ml)的所致小鼠皮毛细管通透性的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2.对大炎性渗出和增生的影响:马兜铃不能抑制由巴豆所致的炎性渗出和增生。

3.3.对大棉球肿增生的影响:马兜铃对大棉球组织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马兜铃水浸(1:4)对常见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鲜北马兜铃果实在试管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果实的作用比强,除去鞣质后仍然有效,加热后抗菌作用减低或丧失,对绿脓杆菌无作用。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天仙藤,流,治一切诸痛之药也。人身之,顺则和平,逆则痛闷作矣。如杨氏《直指天仙藤痛,留疝痛,瘕聚奔豚腹痛,产后腹痛,他如妊娠水肿,面浮促,男子劳,久嗽不愈,悉以此药治之,无不寝安。盖谓其善于流故也。

2.《本草求真》:天仙藤,观书所论治,止属妊娠子肿腹痛痨等症,而于他症则未及焉。即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味苦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通道,而使水无不利,无不除,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

3.《本草备要》:治腹痛妊娠水肿

4.《本草再新》:凉血,去湿,走经络,兼治腿肿疼。

5.《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痛。

6.《本草图》:解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

7.《纲》:流。治腹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天冬

下一篇 新加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