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桃枝

桃枝,中药。为蔷薇植物Pruuns persica (L.)Batsch的干条。夏季采收,切段,晒干。全国普遍栽培。具有活,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刺痛,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植物的干条。味苦,性平。归肝经。活,解毒杀虫。用于刺痛,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1、:用稻上蜘蛛十余,安桃枝上,待丝垂下,取东边者捻为线系之,七日一换,自消落也。(《总微论》) ......
目录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条。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肝经

功效

,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刺痛,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

相关配伍

1、:用稻上蜘蛛十余,安桃枝上,待丝垂下,取东边者捻为线系之,七日一换,自消落也。(《总微论》)

2、治卒痛:桃枝一把,切,以一升,取半升,顿服。(《补缺肘后》)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汤洗

禁忌

孕妇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切段,晒干。分布于等地。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

生理特性

乔木,高达3~8m。小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柄长1~2cm,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披针至倒卵状披针,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通常单生,生于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无毛。叶柄长7~12mm,具腺点。通常单生,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红色;罕为白色雄蕊多数,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核果近球,直径5~7cm,表面有短绒毛;果肉白色黄色;离核或粘核。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期3~4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全国普遍栽培

鉴别

药材性状:条呈,长短不一,直径0.5~1cm。表面红褐色,较光滑,有类白点状皮孔。质脆断面黄白色,木部占大部分,中央有白色部。微,味微苦、涩。

相关论述

《纲》:治疰忤腹痛,辟疫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