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桃根

桃根,中药。为蔷薇植物AmygdaluspersicaL.或山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的皮。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山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止痛,消肿之功效。用于黄疸痧气腹痛痛,跌打劳伤疼痛,湿痹痛,闭经吐血,衄肿,痔疮皮。味苦,性平。归......
目录

入药部位

皮。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大肠

功效

清热利湿,活止痛,消肿。

主治

用于黄疸痧气腹痛痛,跌打劳伤疼痛,湿痹痛,闭经吐血,衄肿,痔疮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皮(鲜)15g,五味子15g。水送服。(《江西草药》)

2、治肋间神经痛:二重皮30g,猪瘦肉少许。水服。(《福建药物志》)

3、治牙痛60g,蛋1个。同,服汤食蛋。(《江西草药》)

4、治桃根半斤。细锉,用水一斗,至五升,去滓。温洗,日三五度。(《圣济总录》)

5、治骨髓炎:白毛(未嫁接白皮,加红糖少许,捣烂外局部。(《单方调查资料选编》)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外用:适量,水洗;或捣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取树,洗净,切,晒干。或剥取皮,切碎,晒干。

形态特性

1、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片披针、椭披针或倒卵状披针,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单生,先于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钝,外被短柔毛;花瓣至宽倒卵形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实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或扁,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或近,两侧扁平,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种仁味苦,稀味甜。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

2、山:榹、山毛、野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展,树皮暗紫色,光滑;小细长,直立,幼时无毛,老时褐色叶片卵状披针,长5-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具细锐锯齿叶柄长1-2厘米,无毛,常具腺体。单生,先于放,直径2-3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花萼无毛;萼筒钟萼片卵形至卵状长紫色,先端钝;花瓣卵形或近,长10-15毫米,宽8-12毫米,红色,先端钝,稀微凹;雄蕊多数,几与花瓣等长或稍短;子房被柔毛,花柱长于雄蕊或近等长。果实近球,直径2.5-3.5厘米,淡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薄而干,不可食,成熟时不裂;核球或近球,两侧不压扁,钝,基部截形,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与果肉分离。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1、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2、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洗消肿,治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桃耳七

下一篇 桃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