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三七花

三七花 三七花(拉丁:Panax Tseng)田七,为五加植物三七三七花呈不规则的球或半球,表面灰绿色,花梗基部具鳞片苞片。它甘、凉,具有清热、平、降压的功效,还有养的作用。三七花肉、煲汤等。人参若与三七花调配,可作饮。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肉质,纺锤、倒掌状复叶花序单个生,小,为黄绿色。核果浆果状,熟时呈鲜红色。种子为扁球,白......
目录

形态特征

植物

药店常见的三七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肉质,纺锤、倒掌状复叶花序单个生,小,为黄绿色。核果浆果状,熟时呈鲜红色。种子为扁球白色期为6~8月,果期为8~10月。

药材

本品为三七花序的干品。呈半球状、球状或伞状,绿色黄绿色,直径0.5-2.5com,总花梗,长0.5-4.5cm,直径约0.1cm,常弯,具细纵纹。其上密集着这生约200朵小花蕾,成球状,小花,长约0.2,直径0.1cm,小花梗细长,0.5-1cm。质较松脆易碎。芳味香,味微苦回甜。

呈半球状,球状或伞,直径0.5-2.5cm,总花梗长0.5-4.5cm,三七花,常弯,具细纵纹。展后,小花柄长0.1-1.5cm,基部具毛鳞状苞片花萼黄绿色,先端5齿裂。剖在放大镜下观察,花瓣5,黄绿色。花药着生,向5纵裂花柱2枚,基部合生。质脆易碎。微,味甘微苦。

生长习性

三七花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三七多年生草本,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种植地块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为宜。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忌连作,忌直射光。

繁殖栽培

采集加工

6-8月时采收花序,薰晒干。

三七花三七花在种植后第 3 年夏季(每年六月、七月、八月)采集,采集时应避免刚喷洒农药后采摘,以间隔 1 周以上为好,洗净后再用清水泡 5-10 min 冲干净备用,待锅水沸笼冒,将三七花放入至 10 min 左右取出,俗称“杀青”。过的三七花在阳光下晒 1-2 天,使其大部分水分发至置于阴凉处储藏时不致霉坏为度,然后置通处晾至干,再用食品袋封存,可全年备用。

主要价值

三七花三七花产于云南文山、广西、西藏等地,在中国传统医药中常被用来加工成药品用,在当地一直用作品和食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土三七

下一篇 四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