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书带蕨

书带蕨 书带蕨分布很广,态变化较大,一些生长于干旱石上或极度潮湿的石洞壁上的小型植株叶片极狭窄,孢子囊群线充满了中肋和反卷边之间的空间,常被订为 V. caricina Christ 或 V. modesta Hand.-Mazz.;而 V. ophiopogonoides Ching 是附生于树干上的较大的类型,其叶片长而下垂,罕见;V. filipes Christ 和 V. costul......
目录

名称

书带蕨(中国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书带蕨(中国蕨类植物图谱)、细书带蕨安徽植物志)、 细柄书带蕨(中国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小书带蕨安徽植物志)、 苔草书带蕨四川植物志)、龙骨书带蕨西藏植物志)、轴果书带蕨(中国蕨类植物孢子态)

形态特征

横走,密被鳞片鳞片黄褐色,具光泽,钻状披针,长4-6毫米,基部宽约0.2-0.5毫米,先端纤毛状,边缘具毛状齿网眼壁较厚,深褐色近生,常密集成丛。叶柄短,纤细,下部浅褐色,基部被纤细的小鳞片叶片线形,长15-40厘米或更长,宽4-6毫米,亦有小型个体,其叶片长仅6-12厘米,宽1-2.5毫米;中肋叶片下面隆起,纤细,其上面凹陷呈一狭缝,侧脉不明显。薄草质,边反卷,遮盖孢子囊群。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叶缘侧,位于浅沟槽中;沟槽侧略隆起或扁平,孢子囊群线与中肋之间有阔的不育带,或在狭窄的叶片上为成熟的孢子囊群线充满;叶片下部和先端不育;隔丝多数,先端倒,长宽近相等,亮褐色孢子,无色透明,单裂缝,表面具模糊的颗粒状纹饰。

产地生境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石上,海拔100-3200米。也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金、不丹尼泊尔日本、朝鲜半岛,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东部。

本种提示

本种分布很广,态变化较大,一些生长于干旱石上或极度潮湿的石洞壁上的小型植株叶片极狭窄,孢子囊群线充满了中肋和反卷边之间的空间,常被订为 V. caricina Christ 或 V. modesta Hand.-Mazz.;而 V. ophiopogonoides Ching 是附生于树干上的较大的类型,其叶片长而下垂,罕见;V. filipes Christ 和 V. costularia Ching 代表的是中等大小的中间类型。不管叶片宽窄、长短变化如何,该种的孢子囊群靠近叶缘,多少位于浅沟中,被反卷的边覆盖,以及孢子、隔丝和鳞片态都是稳定的。

功用主治

①《浙江山药植志》:"治小儿急惊,全草-至三两,加红糖,水,空服。治妇女痨,并退,全草服。"

②《广西药植录》:"续筋。"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细长,,长短不一,表面灰棕色,被黑褐鳞片鳞片钻状披针,先端纤维状。上面有柱状突起的叶痕,下面有棕色须根;质坚脆,易折断。叶柄极短或几无柄;叶片革质,条,长30-40cm,宽4-8mm,黄绿色,叶缘反卷,中脉上面下凹,两面均具明显纵棱,有的下面纵棱边上有棕色孢子囊群。微,味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伞形梅笠草

下一篇 丝茅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