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十萼茄

十萼茄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以和全株入药,有祛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两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化,全体密被柔毛,以幼为最多。高达0.5~1.5米,下部匍匐生,中上部多分枝稍膨大,荚状;嫩被柔毛。互生,上部的常二枚聚生,一大一小,卵形或椭卵形;长1.5-5厘米,宽1-4厘来,两面被毛,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
目录

形态特征

花萼有十瓣,故名十萼茄互生,上部的常二枚聚生,一大一小,卵形或椭卵形;长1.5-5厘米,宽1-4厘来,两面被毛,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稍钝;将揉烂后放在水中刻即有红色线条出现,稍久,水全部变红,故“红丝线”。秋冬紫红聚伞花序有1对卵形苞片3朵,通常仅中央1朵发育花萼短小;花冠极细长,中部以上二,上卵形,下窄长,先端3裂;雄蕊2,与花柱近等长。果棒状,2室,成熟时纵裂种子4,扁球期5~8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境:生于荒野山坡,山谷林下,沟边水边阴湿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主要价值

药用

药用十萼茄,见愁,扣子草,猫耳草,毛药,钮扣子,山苦菜,山辣子,双红丝线,双龙葵,野毛辣果,野辣,野苦菜

【药用来源】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以和全株入药

【化成分】中含2α-羟基蜀羊泉次碱,芰皂甙元,新芰皂甙元,蜀羊泉次碱,澳洲胺。中也含有新芰皂甙元 。

性味归经】涩,凉。

【功能治】祛止咳,清热解毒咳嗽气喘;全株:狂犬病服,药渣外),外用治疔疮红肿,外伤

【用法用量】0.5~1两,水服或鸡蛋服。全株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

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凉,味淡,无毒。"

①《植物实图考》:"捣红肿。"

②《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止咳,补虚。"

【传统应用】 治感冒发热虚劳咳嗽气喘消化不良腹痛,跌打损伤,疔疮红肿,毒蛇咬伤,狂犬咬伤

【附

1、狂犬病:取鲜品250g,切碎,黄色,然后再放1斤半沸,成人尽量服完为止,渣擦伤周围,1-2次即愈

2、治:鲜毛药,捶绒患处

3、咳嗽气喘:十萼茄腥草全草15克,麦冬10克,配猪瘦肉适量,水服。

【注意】勿擦伤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食用

广东台山人本地叫红榄(注:疑为红蓝音误),台山人一般将肥猪肉伴上剁碎轻的红榄,用来作为“台山咸肉棕”的香料,腌制过的肥猪肉能发出很特的香味,所以作为正宗“台山棕”的标志之一!! 全广东乃台山一带的地区的本地人才懂得使用此植物

而且,因为此植物过之后,能变成天然深红色,所以可作为食物染色之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

十萼茄本品呈类,表面具有纵棱线,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嫩黄色柔毛。多皱缩破碎,互生,展后完整叶片卵状或卵状,长9~15 cm,宽3~7 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叶基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全缘,两面具疏柔毛。皱缩,黄褐色,数朵聚生于腋,花萼杯状,先端10裂,裂三角浆果,干瘪,黑色,直径6~8 mm,种子多数,淡黄色,三角状卵形微,味苦

显微鉴

1、 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排列整齐,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厚角细胞2~3层,棱处3~5层。皮层较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砂晶、簇晶。中柱鞘为石细胞层,排列成环。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厚15.6~68.3 μm。木质部较宽,导管径向排列,木纤维常与导管间隔排列;部宽广,环石细胞存在,单个在或数个成群,薄壁细胞多有草酸钙砂晶。见图1、图2。

2、 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偶见腺毛栅栏组织一列位于上表皮的下,海绵组织细胞大排列疏松,含有草酸钙簇晶、晶和砂晶;维管束外韧型,呈新月导管排列整齐,上下表皮侧均有数列厚角细胞。皮部较窄,细胞细小

3、 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黄绿色。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由3~11个细胞组成,长102.2~234.7 μm,有的具分支;腺毛有两种,一种腺头类球,4~8个细胞组成,腺柄3~7个细胞组成;另一种呈腺头扁或倒,10~15个细胞组成,腺柄3~8个细胞组成,腺毛及非腺毛表面具有状突起。草酸钙簇晶、晶、砂晶较多;可见螺纹导管纤维

理化鉴

1、 化定性鉴

生物碱类成分鉴:取本品粉末1 g,加入用稀盐酸调pH值至2~3的馏水20 mL,超声提取45 min,滤过。取试管4支,分加入1mL滤液,编号:1号试管滴加1~2滴碘化钾试,有浅黄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滴加1~2碘化铋钾试 ,有橘红色沉淀生成;3号试管滴加1~2滴碘驳饣钾试,有浅棕色沉淀生成;4号试管滴加1~2滴硅钨酸试,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还原性糖类成分鉴:取本品粉末0.5 g,加入乙醇10 mL,超声45 mL,过滤;取提取液1 mL,加入5%萘酚乙醇液1~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两液面间有紫色环产生。

皂苷类成分鉴:取本品粉末0.5 g,加入水10 mL,加热至沸腾15 min,过滤,振摇提取液,产生大量沫,沫持续15 min不消失。

黄酮类成分鉴:取本品粉末0.5 g,加入乙醇10 mL,超声45 mL,过滤;取提取液1 mL,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滴加几滴浓盐酸,置热水中2 min,溶液显红色

2、 薄层色谱鉴

取本品粉末1 g,加入三氯甲烷10 mL,超声提取45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5 μL,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三氯甲烷布状(体积比8.5∶1.5)为展,上,取出,晾干,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在Rf值0.16、0.32处有两个绿色荧光斑点,在Rf值0.48处有一个红色荧光斑点,在Rf值0.74处有一个橙红色荧光斑点。在薄层上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在Rf值0.26、0.42、0.48、0.65、0.79处显红色,初步判断该几处为生物碱类成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升药

下一篇 十字苔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