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牵牛

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Rottl. ex Willd.) Roxb.)是爵床科、山牵牛属攀缘灌木分枝较多,可攀援很高,匍漫爬。叶片卵形、宽卵形心形腋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苞片小,卵形蒴果被短柔毛。山牵牛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鼓浪屿。世界热带地区植物园常见栽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宜选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
目录

形态特征

山牵牛 植株攀缘灌木分枝较多,可攀援很高,匍漫爬,小条稍4棱,后逐渐复,初密被柔毛,下有黑色巢状腺体及稀疏多细胞长毛。具柄,叶柄长达8厘米,被侧生柔毛;叶片卵形、宽卵形心形,长4-9(15)厘米,宽3-7.5厘米,先端急尖至锐尖,有时有短尖头或钝,边缘有2(4)-6(8)宽三角,两面干时棕褐色面较浅,上面被柔毛,毛基部常膨大而使面呈粗糙状,面密被柔毛。通常5-7

腋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苞片小,卵形,先端具短尖头;花梗长2-4厘米,被短柔毛,花梗上部连同苞片下部有巢状腺苞片2,长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外面及面先端被短柔毛,边缘甚密,面无毛,远轴面粘在一起;花冠管长5-7毫米,连同白色22-25毫米,自花冠管以上膨大;冠檐蓝紫色,裂或宽卵形,长2.1-3毫米,先端常微缺雄蕊4,丝下面逐渐变宽,长8-10毫米,无毛,花药不外药隔突出成一锐尖头,药室不等大,不包括刺长7和9毫米,基部具弯长刺,长3和2.5毫米,另2花药仅1药室具刺,长2.5毫米,在缝处有髯毛;花粉粒直径86微米。子房近无毛,花柱无毛,长17-24毫米,柱头近相等,2裂,对折,下的抱着上的,不外蒴果被短柔毛,带种子部分直径13毫米,高18毫米,长20毫米,基部宽7毫米。

生长环境

山牵牛生于山地灌丛。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宜选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山牵牛喜日光充足的环境,每天最好接受不少于4小时的日光照射,最好保持全日照。喜温暖,不耐,在18-28℃的温度范围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因此可在热带地区地栽植,而温带地区只能温室栽培

分布范围

山牵牛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鼓浪屿。世界热带地区植物园常见栽培

繁殖方法

山牵牛山牵牛扦插繁殖,多在每年春季进。要从生长势强、健康无病的母株上采收条。先要将所采收的条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段,注意下部剪应紧靠眼之下,若剪眼较远则插穗不爱生。然后把它们保持适当离杆插在铺有细砂的苗床上。为了提高成活率,苗床要设置拱棚架,并覆以无色塑料薄膜进湿常喷水以维持空湿度,注意遮荫,避免棚温过高,否则就会影响插条生。亦可采用播种、压条等法进育苗。

栽培技术

地栽:山牵牛种苗多在每年4-5月进定植。应选择地势阔、向阳之地。通常直径约为80厘米、深度约为80厘米的,并在底施用1000克过磷酸钙作为基肥。通常每放入三年生苗一株,先将其扶正,然后填土踩实。在种植后浇灌透水。为了便于缓苗,整个操作最好在傍晚时进

管理:山牵牛湿润的土壤环境,忌水,生长旺盛阶段应保水分的供应。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除在定植时施用基肥外,生长旺盛阶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休眠期间无需追肥。由于山牵牛植株高大,因此先用嵌有钢筋的水泥柱搭好支架,必须要保其坚固耐用,以免出现伤人事件。待植株上架时,应该及时用细将新梢固定。并据其生长状态进,以保蔓能够爬满整个棚架。在冬末春初要进轻剪。每年应该进修剪。该种寿命较长,如有树势衰退、不爱等现象发生时,可以考虑进更新。注意不要连作,最好换地种植。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山牵牛不易患病,亦较少受到有害动物的侵袭。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切,鲜用或晒干。: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主要价值

观赏

山牵牛多年生植物,其最佳观赏时段自成后可达20年以上。山牵牛为棚架、倚树攀生犁型植物。适院、棚架栽培。当其成后,密荫浓,能够给夏天供一纳凉之地。

药用

药用部位:入药。中药

要成分: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5-二葡萄糖苷。尚含一种环烯醚萜类化物,10-去羟甲基梓果次苷。

性味功能::味辛,性平。:味辛、微苦,性平。:祛瘀止痛。:活止痛,解毒消肿。

治用法::用于湿痹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小儿麻痹后遗症。: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蛇咬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珊瑚红

下一篇 金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