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手掌参

手掌参 手掌参(拉丁:Gymnadenia conopsea (L.) R. Br.),手参佛手参、阴阳草等,是兰科手参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无危物种。手掌参株高达60厘米,块茎线状披针、窄长或带花序密生多苞片披针花粉红,稀粉白色花瓣直立,斜卵状三角期6-8月。中国产自于黑......
目录

植物形态

手参,又阴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直立,基部具淡褐色 叶鞘4~7,长披针,基部抱,先端渐尖。穗状花序生,长6~15厘米;多数,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披针,外花被卵形,中央花被凹,侧花被下弯,花被2,广卵形,偏斜; 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较长;通常呈镰状弯,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长约8毫米。蒴果,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手参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块根肥厚,通常4~6掌裂,如手掌,初生时白色,后变黄色部生须根直立,具5~7互生,长披针,基部成鞘抱,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鳞片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生,密集,紫红色, 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先端3裂,短于子房。蒴果,长,先端尖。 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分布西藏等地。 佛手参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5-470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砾石滩草丛中。

分布范围

手掌参

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察隅)。

国外

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至欧洲一些国家也有。[1]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手掌参土壤要求严格,以ph4.5-5.8,富含腐殖质,排灌便的砂壤上或壤上为好,忌重茬。一般利用林地栽参。如用农田栽参,前茬以 禾本科作物为好,且要收获后休闲一年才能种植。选地后,于封冻前翻耕l-2次,深20厘米。翌春化冻结耕翻,每亩施入农家肥4000千克,与土拌匀,以后每l-2月翻耕1次。栽播前1个月左右,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整地作畦,畦面宽l-l.5米,略成弓,畦高25-30厘米,畦间作业道宽50-100厘米。唯向依地势、玻向、棚式等而异,应以采光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间作便为原则。

平地栽参多采用正南畦向;山地栽参,依山势坡度适当采取横山和顺山或成一定角度作畦。

繁殖

(1) 育苗 7-8月间,采种后可趁鲜播种,种子在土中经过后熟过程,第二年春可出苗。或将种子沙埋催法是选向阳高的地,挖15-20厘米深的坑,其长和宽视种子量而定,坑底铺上一层小石子,其上铺上一层过筛细沙。将鲜参籽搓去果皮,或将于参籽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用相等体积的湿细沙混拌匀,放人坑,覆盖细沙5-6厘米,再覆一层土,其上覆盖一层杂草,以利保持湿润,雨天盖严,防止雨水流入烂种。每隔半月检查翻动1次,若水分不足,适当喷水;若湿度过大,筛出参种,晾晒沙子。自然变温,种子即可完成的后熟过程,11月上、中旬裂时即可进冬播。亦可春播,时间在春分前后种子尚未萌动时进。播种法是,在整好的畦面上,5厘米、株3厘米条播,覆土2厘米,再覆3-5厘米厚的秸秆,以利保湿沙藏处理已裂手掌参种子,如用0.1毫升/升①的abt生粉溶液浸种,可显著增加手掌参重。

(2)移栽育苗 2-3年后移栽,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上旬进。如春栽应在参苗尚未萌动时进。移栽时选用部乳白色,无病虫害胞肥大、浆足、条长的壮苗,大、中、小三级分移栽。栽前可适当整,除去多余的须根,注意不要扯破皮,并用100-200倍液的代森锌或用1∶1∶140倍波尔多液浸10分钟,注意勿浸胞。移栽时,以畦横向成25-30厘米、株8-13厘米。平栽或斜栽。平栽参与畦基平;斜栽芦头朝上,参与畦基成 30-45度角。斜栽参覆土较深,有利于防旱。好沟后,将参摆好,先用土将参压住全部盖严,然后把畦面整平。覆土深度视苗大小而定,一般4-6厘米,随即以秸秆覆盖畦面,以利保墒。

田间管理

( 1)冬季管理

10月下旬至11上旬,生长1年以上的手掌参枯萎时,应将枯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畦面情况,烧好越冬水,并加盖畦面秸秆

(2)搭棚遮荫

参苗出土以后要及时搭棚遮荫。参棚分矮棚和高棚两种。矮棚前檐立柱高90-120厘米,后檐立柱高70-90厘米,可用木柱和水泥柱,分立参畦两边。立柱上顺畦向固定好横杆,横杆多用竹竿,亦可用拉紧的丝。上面覆盖l.8-1.2米宽的苇帘,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雨季到来之前,覆盖第二层苇帘。参棚要平正,防止高低不平。高棚是将整个参地全部覆盖,棚高1.8-1.2米,以水泥杆作立柱,以竹竿搭成纵横交错的棚架,其上以苇帘覆盖,透光率为25%~30%。

(3)除草松土

手掌参出苗前,或土壤结、土壤湿度过大、畦面杂草较多时,应及时进除草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为害,但宜浅松,次数不宜太多。

(4)排灌 播种或移栽后,若遇干旱,适时喷灌或渗灌。雨水过多,应挖好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

(5)追肥

播种或移栽当年一般不用追肥,第二年春苗出土前,将覆盖畦面的秸去除,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配施少量过磷酸钙,通过松土,与土拌匀,土壤干旱时随即浇水。在生长期可于6-8月间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或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外追肥。

(6)培土和搞蕾

因覆土过浅或受摇动,参松动时,要及时培土。靠近参畦前沿或参地边缘的参株,由于趋光性,向外生长,夏季高温多雨易起斑点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因此应把向外生长的参株往畦里推压,并培土压实,使其向里生长手掌参生长3年以后,每年都能结籽,对不收种的地块,应及时摘除蕾。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人参病虫害较多,已知有40多种病害,害严重,应注意综防治。

(l)立枯病

5月始发,6-7月严重为害幼苗。防治法: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浇灌。

(2)疫病 6月始发,为害全株。防治法: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1∶1∶120倍波尔多液喷施,或用乙磷铝400倍液喷施。

(3)锈腐病

5月始发,要为害部。防治法:移栽时减少伤,并用药;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4)黑斑

5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始发,为害全株。防治法:选无病种子种子消毒,可用多抗霉素200国际单位,浸泡24小时后取出阴干,或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用多抗霉素 100-200国际单位喷施,进入雨季改用1∶1∶100一18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交替喷施。

虫害要有 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要为害部。防治法可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

采收与加工

手掌参生长5-6年即移栽3-4年后,于9-10月枯萎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先拆除参棚,从畦的一端始,用二齿镐将参挖出,抖去 泥土,去净 ,并大小分等。将参洗净,剪去须根侧根,晒干或干,即为 生晒参。选择体好、浆足、完整无损的 大参放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刮去疤痕上的污物,掐去须根定根,沸水后3-4小时,取出晒干可在60℃的干,即得 红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定芽

下一篇 侧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