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杉材

杉材,中药。为杉科杉木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的心材及树植物杉木,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具有辟恶除秽,湿毒,降逆,活止痛之功效。治脚肿满,奔豚霍乱腹胀痛,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烧烫伤心材及树。味辛,性微温。入。辟恶除秽,湿毒,降逆,活止痛。脚肿满,奔豚霍乱腹胀痛......
目录

入药部位

心材及树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功效

辟恶除秽,湿毒,降逆,活止痛。

主治

肿满,奔豚霍乱腹胀痛,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烧烫伤

相关配伍

1、治奔豚瘕疝冲筑,胀闷疼痛,真杉木二两,吴茱萸青皮小茴香橘核各八钱,干姜五钱。汁饮。(《圣惠》)

2、治脚肿满,水杉木浸捋脚,去肿满大验。(《外台》张文仲

3、治霍乱,用黄杉木一握,以水浓一盏服之。(《斗门》)

4、治滞,上焦不利,卒然咳嗽杉木屑一两,皂角(去皮)三两。为末,蜜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一日四服。(《圣惠》)

5、治平人无故腹胀,卒然成蛊,用真杉木四两和真紫苏叶三两。汤饮之。(《本草汇言》)

6、治失音杉木烧灰,入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汤淋下,去碗饮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濒湖集简》)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外用:适量,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

使用注意

不可久服和过量。虚人服。

炮制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杉木柀、煔《尔雅》,杉《南草木状》,沙木、檠木《纲》,沙树、正杉、正木、刺杉、广杉、杉《中药大辞典》,杉树(安徽江西福建四川)。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大树树冠树皮褐色,裂成长条落。大平展,小近对生或轮生。上辐射伸展,在侧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锥状,簇生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卵苞鳞珠鳞而生,珠鳞先端3裂,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或卵,长2.5-5m,径3-4cm,苞鳞三角状宽卵形,宿存。种子卵形,扁平,长6-8mm,宽约5mm,暗褐色,两侧有窄翅。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生长环境

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相关论述

1、《本草图》:“《尔雅》云:‘被(音彼),煔(与杉同)。’郭璞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作桶,甚耐水。”

2、《日华子》:“须是油杉及臭者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热咳

下一篇 热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