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咳
病因
不良饮食习惯(30%):
常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胃热,更容易导致肺火,因为辛辣入肺引发热咳。如:嗜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气候因素(20%):
气候的改变也是引起肺上火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发热咳,尤其是儿童、老人。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其他因素(15%):
症状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有汗,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犯肺之表证,发热而恶风,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津,症见口鼻干燥,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吐出,燥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发,而见咳嗽。
检查
热咳检查主要是结合脉诊,舌诊,望诊,病症等结合判断,有寒邪袭表,卫阳被郁,腠理致密,汗孔闭塞的表寒证,又有寒邪内犯于肺,肺失宣发而致的咳嗽,吐痰清稀等表现。热为阳邪,易伤津液,注意查一下大小便的问题,B超肺部,痰液,心脏的B超,血尿常规。
诊断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而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常有流行病史,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鉴别。
并发症
预防
1、保持环境舒适: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2、饮食预防: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