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松下兰

松下兰,中药。为鹿蹄草植物松下兰Monotropa hypopitysLinn.的全草或。分布于东北南部、西北及山西、湖北、四川等地。具有镇咳,补虚之功效。常用于痉挛性咳嗽气管炎及虚弱利尿治小便不利。全草或。味苦,性平。归。镇咳,补虚。痉挛性咳嗽气管炎及虚弱利尿治小便不利。服:汤,9-15g。6-8月采收,多为鲜用。多年生草本,腐生,高8-27cm。全株......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或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功效

镇咳,补虚。

主治

痉挛性咳嗽气管炎及虚弱利尿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服:汤,9-15g。

采集加工

6-8月采收,多为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腐生,高8-27cm。全株无绿素,白色淡黄色,肉质,干后变黑褐色。细而分枝密。鳞片状,直立,互生,上部较稀疏,下部较紧密,卵状长或卵状披针,长1-1.5cm,宽0.5-0.7cm,先端钝头,边缘近全缘,上部的常有不整齐的锯齿总状花序有3-8初下垂,后渐直立,花冠筒状钟,长1-1.5cm,直径0.5-0.8cm;苞片卵状长或卵状披针,长10-16mm,宽4-7mm;萼片卵形,长7-10mm,宽2.5-3.5mm,先端急尖,早落;花瓣4-5。长或倒卵状长,长12-14mm,宽4.5-6mm,先端钝,上部有不整齐的锯齿,早落;雄蕊8-10,短于花冠花药黄色丝无毛;子房无毛,4-5室,花柱直立,长2.5-4(-5)mm,柱头膨大成漏斗状,4-5裂。蒴果状球,长7-10mm,直径5-7mm。期6-7(-8)月,果期7-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3650m的山地阔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分布于东北南部、西北及山西、湖北、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

1、杀菌作用。

2、镇咳作用。

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①全草浸做镇静、解痉镇咳药,用于治疗痉挛性咳嗽气管炎等。②用其地下部分可作利尿,催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疱疹性咽峡炎

下一篇 舌状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