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起的以急性发热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颊炎,以粪-或呼吸道为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发或流,夏秋季为高发季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起。患病儿童疱疹峡炎是一......
目录

简介

患病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起,其特点为疱疹溃疡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性感冒、疟疾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该病有流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惊厥,起病2日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扁体,悬雍垂,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起再次发病。

患病原因

口腔结构

疱疹性咽峡炎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毛,阻挡不住空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冷、刺激性体等)而发生充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病症及诊断

疱疹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该病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常规检查大多是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诊断包括疱疹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疮和Bednar疮(很少发生于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起类似病变(淋巴结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治疗方法

治疗中的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本病以中西医结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 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疱疹峡炎中医辨证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消毒银翘马勃、退热合剂、双黄连大青等;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药。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含化参龙含漱合剂、撒入、喷入金健等进峡局部治疗;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退热防惊,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并细菌感染,可配使用抗细菌类药物,否则不宜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注意事项

疱疹性咽峡炎生了病的孩子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这种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要睡足觉,足水,少吃饭,多吃菜,不吃糕、不饮料。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食疗法:香蕉、佩兰、厚朴各3克,银连翘各5克,生大黄2克(另包),扁豆6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

使用法:将药末倒入保温杯中,加水200毫升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首次服药20~30毫升,然后可小量频服,服药中可加白糖以调味,每天1。年长儿中药的量可以上比例酌加;当发热症状减轻或大便次数超过4次时,可停用生大黄;体温持续不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酌加大黄的药量;呕吐者可加藿香5克、生姜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银连翘均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并能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的病变,可抗炎症的渗出和增生,而且还有广谱抗菌作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作用。以上药物能使热毒表里双解,清上与泻热并,使疱疹咽炎患儿在短期症状消失痊愈。

  

病例分析

1-7岁为发病期

疱疹性咽峡炎5岁的斌斌一周前高热不退,家人以为是感冒,用了几天药后仍不见好转,后辗转到解放军304医院儿科就诊,诊断为疱疹峡炎,过抗病毒治疗,已康复。

医师介绍说,造成儿童疱疹峡炎有许多原因,一面是由于天炎热,室流通不畅,使空中的细菌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另一面是由于人们常使用空调,并且将空调的温度调得过低,使儿童无法承受,进而造成伤风,导致病毒感染。比如,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它所导致的疾病传染性强、流快,要侵犯1-7岁的小儿。临床表现为哭闹、拒奶、持续发热部疼痛、流涎症状表现在部,初起时部充峡部(扁体、软悬雍垂上)可见在的约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有红晕,2-3天后逐渐扩大后破溃,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峡炎的治疗并不复杂,要是采用一些如双黄连、清清热解毒药品即可,另外,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进治疗。治疗期间,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

由于疱疹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进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法进对症治疗。

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性感冒、疟疾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部疼痛,影响吞。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检查疱疹多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松叶

下一篇 松下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