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松笔头

松笔头,医药物称。异松树蕊(《滇南本草》),松木笔(广西)。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幼尖端。治跌打损伤,小便淋痛等症状,记载于《滇南本草》之中。【拼音】 Sōnɡ Bǐ Tóu 【】松树蕊、松尖、 松树梢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 、马尾松等的嫩尖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Pinus tabulaeformis Carr.2.Pinus massonia......
目录

基本信息

【拼音】 Sōnɡ Bǐ Tóu

】松树蕊、松尖、 松树梢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 、马尾松等的嫩尖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Pinus tabulaeformis Carr.2.Pinus massoniana Lamb.3.Pinus densiflora Zucc.4.Pinus yunnanensis Franch.5.Pinus thunbergii Parl.6.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

采收和储藏:春季松树嫩梢长出时采,鲜用或晒干。

《*辞典》:松笔头   

(《滇南本草》)

【异】松树蕊(《滇南本草》),松木笔(广西)。

【来源】为松科植物 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幼尖端。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苦涩。"

【功用治】活止痛。治跌打损伤,小便淋痛。

①《滇南本草》:"经络,止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服之。五淋俱可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镇痛,涩。"

【用法与用量】服:汤,1~2两;或磨汁。外用:捣

【选】①治跌打损伤:松笔头三个,核米一钱。水服,或连渣服。(《云南中医》)

②治跌打损伤,扭伤:松树梢加糯米饭或面粉糊适量,捣烂成饼(冬季加热),外伤处;另取嫩梢去外皮,干研粉,每次五钱,黄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遗精:松树嫩梢二两,金樱子、金灯藤各一两。水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中华本草》:松笔头

植物形态

1.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轮生 ,小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先端尖,红褐色,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球花,长1.2-1.8cm,在新上聚生成穗状;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上。球果卵形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状多角,横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或长卵,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2.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卵状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面边生,或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球花淡红褐色,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下部苞腋,穗状;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端,淡紫红色。球果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长4-6mm,连翅长2-2.7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落。一年生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状卵暗红褐色,针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树脂道约4-6个,边生。球花淡红黄色,5-12mm,聚生于新下部呈短穗状;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球果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易落,有微隆起的横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或卵,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乔木,高达30cm,胸围1m。树皮褐色,不规则鳞片状深裂,易落。一年生粗壮,红褐色,二三年生小苞片鳞叶落,褐色皮;冬锥状卵形,红褐色芽鳞披针,先,有白色丝状毛。针3针一束,稀2针一束,长10-30cm,径约1.2mm,柔软,稍下垂,横切面扇状三角树脂道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叶鞘宿存。球果锥状卵,长5-11cm,梗长约5mm,熟时褐色黄褐色;鳞盾肥厚隆起,有横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近卵状倒卵形,边翅长1.6-1.9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

5.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淡褐黄色,无毛;冬银白色,柱状尖,芽鳞披针,边缘白色丝状。针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球花淡红褐色,长1.5-2cm;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端,直立,卵,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锥状卵或卵,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鳞盾稍肥厚,横显着,鳞脐短刺种子倒卵状,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6.乔木,高达30m。树皮褐色,裂成龟甲状薄块落。树每年生长2至数轮,一年生褐色黄色,有光泽。针3针一束,长10-22cm,细柔,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6,边生。球果成熟后宿存树上多年不落,卵,长5-6cm,径约3.5cm,基部稍偏斜;鳞盾,显着隆起呈锥状,横显着,鳞脐小,稍凸起,有短刺种子,长5-6mm,连翅长1.7-2c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2.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

5.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6.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宽谷、 盆地等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及 河南山东、 江苏等地。

2.分布于 陕西、江苏、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 湖北、 湖南广东、 广西、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 黑龙江、 吉林、 辽宁山东、江苏。 南京一带有栽培

4.分布于 西南地区及广西。

5.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 武汉、南京、 上海、 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6.分布于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性味】苦;涩;性凉

【功能治】祛湿;活消肿,清热解毒湿痹痛; 淋证;尿浊;跌打损伤; 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用法用量】服:汤,10-30g;外用:捣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经络,止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服之。五淋俱可服。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镇痛,涩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