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柿花

柿花植物果实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乌两种。《纲》:"白,甘,平,涩,无毒;乌,甘,温,无毒。" 功用治:润,涩肠,止。治吐血咯血血淋肠风漏,痢疾。为植物果实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乌两种。植物态详" 柿蒂"条。参见柿霜 。 ①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熏者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纲》:"白,甘,平,涩,无毒;乌,甘,......
目录

来源

植物果实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乌两种。植物态详" 柿蒂"条。

制法

参见柿霜

①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熏者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纲》:"白,甘,平,涩,无毒;乌,甘,温,无毒。"

④《本草通玄》:"甘而涩。"

功用主治

【功用治】润,涩肠,止。治吐血咯血血淋肠风漏,痢疾

①《录》:"煞毒。疗金疮疮,生肉止痛。"

②陶弘景:"乌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③《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中宿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④《日华子本草》:"润声,杀虫。"

⑤《嘉佑本草》:"厚肠,涩中,健脾胃气,消宿。"

⑥《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⑦《纲》:"白反胃咯血血淋,肠澼,漏下。"

⑧《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消痰。治血淋便血。"

用法与用量

【用法与用量】服:生食、汤或烧存性

【宜忌】胃虚湿盛者不宜食。

【选】①治嗽带:青州大柿饼,饭上熟,批,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溪纂要》)

②治咳嗽:干烧灰存性,蜜,滚水下。(《滇南本草》)

③治吐血咯血、嗽、咳,及小便淋肠风热流柿饼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各六两。用水五十碗,至十碗,滤出渣,再如法,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总和一处,入砂锅,慢至五碗,加炼蜜六两,收贮净磁瓶。每早、午、晚各服十馀匙,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热淋涩痛:干、灯等分。水日饮。(《纲》)

⑤治小便血淋:白、乌豆盐汤,入汁服之。(《》)

⑥治血淋:干,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

⑦治肠风棉花核(黑,去壳)三两,侧柏黑)四两,槐米)一两。柿饼烂捣,清晨滚汤下四、五钱。(《绛囊撮要》柿饼

名家论述

《纲》:"分之果也。其味甘而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之功。盖大肠,而之子也。勺《泊宅编》云,刘掾病脏毒下凡半月,自分必死,得-,只以干烧灰,饮服二钱遂愈。又王缪《百一》云,曾通判子病下十年,亦用此一服而愈,为皆可。与本草治肠澼,消宿,解热毒义相,则太阴分之药,益可征矣。又《》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征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柿蒂

下一篇 大楼病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