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ck,LMFB)简称中隔支阻滞,又称左间隔分支阻滞,简称间隔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等,也称前向性传导延缓。左束支中隔支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流动力障碍,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左束支中隔支阻滞的发生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缺心脏病如冠病是产生中隔支阻滞最常见的病因,特糖尿病及压病者。左冠状......
目录

临床表现

左束支中隔支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流动力障碍,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

左束支中隔支阻滞的发生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缺心脏病如冠病是产生中隔支阻滞最常见的病因,特糖尿病及压病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可能是造成中隔支阻滞的最要原因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性过程。左束支中隔支的病变,如缺、损伤变性、纤维化等均易发生阻滞。也可见于炎、肌病肿、乳头功能不全等。中隔支阻滞是左束支三个分支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间歇性中隔支阻滞的病因:常见于缺心脏糖尿病和肌病等,其病理基础可由缺动过速创伤和变性等所致。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可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变。

(二)其他助检查

1.电图检查

(1)左束支中隔支阻滞典型电图特点①V1、V2导联R波增高,RV1或RV2≥RV6,V2导联R/S>1,V3R、V4R导联的R/S≥1。②V5、V6、Ⅰ导联无Q波,或仅有细小的q波,其振幅室肥大、正后壁梗死、A型预激综征、右束支阻滞等。左束支中隔支阻滞的电图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2)左束支中隔支阻滞分型①A型中隔支阻滞表现为:A.V1~V3导联出现增高的R波,V2导联R/S>1和(或)RV2≥RV6。B.V5、V6导联多无起始的q波,或q波<0.1mV。C.除外室肥厚、右束支阻滞、正后壁梗死、A型预激综征等。②B型中隔支阻滞表现为:A.V1~V3导联出现小的q波(QR、qR、qRs型),并可间断出现。B.发作期间与间歇期的P-R相等。C.除外间歇性预激综征、间歇性左束支阻滞,如果电图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而V5、V6、Ⅰ导联无小q波,结临床排除前间壁梗死、室肥厚、急性梗死、预激综征,可提示为B型中隔支阻滞。

(3)左束支中隔支阻滞的特殊类型左束支中隔支阻滞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多呈持续性: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左、向前向量显著增大,电图右胸前导联R/S>1.0;另一种呈间歇性发作(即阵发性发作):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后,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Q波。

间歇性中隔支阻滞的诊断:①在同一帧电图中,右胸前导联(V5R~V3)出现间歇性异常Q波或QS波。②发作期与间歇期的P-R间期相等,电轴度数亦相接近。③必须排除间歇性左前分支阻滞、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征(尤其是Mahaim型)等其他间歇性室传导障碍(并存在者除外)。因为它们亦可致右胸前导联间歇出现异常Q波或QS波,但所致机制并不相同。

2.电向量图的特征

(1)左束支中隔支阻滞电向量图表现为以横面比较明显,QRS环初始向量向左,向右向量消失或明显减少,环体明显向前移位。

(2)QRS环最大向量角>+30°,且QRS环在前的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3。

(3)QRS环最大向量角>45°者可明确诊断。

(4)应除外右室肥大、正后壁梗死、A型预激综征、右束支阻滞等。

诊断

左束支中隔支阻滞,QRS环体前移,右胸导联出现R波。电图和电向量的表现可考虑此诊断,但这些表现在其他疾病时也可出现,所以在鉴诊断时,不仅依靠电图、电向量图,还应结合病史、体检、超声动图及X线检查等作综分析。

鉴别诊断

1.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可有ⅠV5、V6导联中起始Q波的消失,与中隔支阻滞类似但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电向量图常示整个QRS环,尤其中部运缓慢为其特征;电图V5、V6导联的QRS波峰、常可有挫钝或切迹而中隔支阻滞则无这些改变

2.室肥厚

室肥厚V1导联R波增高,正常自左向右的初始向量通常依然存在,即标准导联Ⅰ和V5、V6导联存在正常起始的q波。而且电图显示出室肥厚,常表示其肥厚的程度已相当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多能找到室肥厚的原因。

3.右束支阻滞

某些右束支阻滞时,当离支和向支向前移位时,可在V1导联上出现高R波但据向右、向前缓慢运的终末附件及正常自左向右起始向量的存在不难与中隔支阻滞鉴

4.正后壁梗死

后壁是指室后底部这是室最后激动的部位因此,这个部位的梗死不影响QRS的起始向量,而使后期的QRS向量发生改变,导致QRS向量向前移位。在电图上V1、V2导联可产生高R波,但在左导联中仍存在正常起始的Q波,而中隔支阻滞左导联V5、V6无Q波。

5.A型预激综

A型预激综征时,QRS起始向量(delta向量)运缓慢为其特点,同时出现QRS环运时间延长、继发性ST向量和T环变化等。电图表现为P-R间期缩短及起始的预激波。

治疗

要治疗原发病。中隔支阻滞通常不产生流动力障碍,故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中隔支阻滞常与其他分支阻滞并出现,呈三分支或四分支阻滞。此时应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此外,中隔支阻滞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病变有较大的相性,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预后

中隔支阻滞一般不产生流动力障碍多不需临床的特殊处理但如同时并其他分支阻滞特是伴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时,往往预后较差。必要时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预防

1.积极治疗病因,如针对冠状动脉疾患、压、病、炎等进治疗可防止室阻滞的发生和发展。

2.适当劳逸,饮食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