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细菌性心包炎

细菌性心包炎(bacterialpericarditis)在以往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自从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以来,本病已大见减少。要致病菌由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转为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多由邻近的胸感染直接蔓延,其次为外伤带入,偶为胸腔感染蔓延而来。细菌性心包炎初期为纤维蛋白性,继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或浆液性,然后转为脓性。既往细菌性心包炎多并发于肺炎球菌性......
目录

基本简介

既往细菌性心包炎多并发于肺炎球菌性肺炎脓胸,或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所致的不能控制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心脏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的广泛展,起细菌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的微生物范围扩大,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布鲁杆菌、沙门菌属、淋球菌、流感嗜酸杆菌、厌氧菌和其他不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性心包炎常为急性、暴发性疾病,前驱症状平均仅3天,通常都有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的胸痛。几乎所有的患者有动过速,不到半数的病人有心包摩擦音。突出的症状和体征与已知感染有,如重症肺炎脓胸、胸外科或外伤等。颈静怒张及奇,可能是心包积液的首先表现,脓性心包积液可发展为心包压塞和心包缩窄。

一旦细菌性心包炎的诊断成立,除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外,仍应立即施心包术因为全身抗生素治疗及向心包注入抗生素皆不能防止腔脓液的成.甚至可因大量心包积液而心脏压塞,或因包裹性积脓成而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对于有些稠厚的化脓性积液成连小腔需做广泛的心包术达到充分流以预防发生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性质及培养的结果或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需多种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量须大疗程应充分,在感染控制后仍需维持2周。

症状描述

细菌性心包炎(peri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包病变,可由多种致病因起,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心包炎可与心脏的其他结构膜等的炎症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常伴有心包渗液,后者常心包缩窄。细菌性心包炎(acutepericarditis)是心包膜的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以同时炎和膜炎,也可以作为唯一的心脏病损而出现。

症状可能为原发性疾病如感染时的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所掩盖。心包炎本身的症状有:

1、前区疼痛要见于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阶段。心包的脏层和壁层表面无痛觉神经,在第五或第六肋间水平以下的壁层外表面有神经的痛觉纤维分布,因此当病变蔓延到这部分心包或附近的胸膜、纵隔或时,才出现疼痛。前区疼痛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前区,常放射到左肩、部、颈部或上部,偶向下颌,左前和手放射。右侧嵴的疼痛系心包炎的特有症状,但不常见。有的心包炎疼痛较明显,如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有的则轻微或完全无痛,如结核性和尿毒症性心包炎。

2、心脏压塞的症状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乏力、部疼痛、浮肿、甚至休克

3、心包积液对邻近器官压迫的症状气管气管和大管受压迫活量减少,通气受限制,加重呼吸困难,使呼吸浅而速。患者常自动采取前卧坐位,使心包渗液向下及向前移位,以减轻压迫症状气管受压可产生咳嗽和声音嘶哑。食管受压可出现下困难症状

4、全身症状心包炎本身亦可起发冷、发热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与原发疾病的症状常难以区分。

体征特点

1、心包摩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因发炎而变得粗糙的壁层与脏层心包心脏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呈抓刮样粗糙的高频声音;往往盖过音且有较音更贴近朵的感觉。典型的摩擦音可听到与房收缩、室收缩和室舒张相一致的三个成份。大多为与室收缩和舒张有的两个成份,呈来回样。在此音始出现的阶段和消失之前,可能只在室收缩期听到。它在前区均可听到,但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胸骨下部和剑突附近最清楚。其强度常受呼吸和体位的影响,深吸、身体前倾或让患者取俯卧位,并将听诊器的胸件紧压胸壁时摩擦音增强。常仅出现数小时、或持续数天、数星期不等。当渗液出现两层心包完全分时,心包摩擦音消失;如两层心包有部分粘连,虽有大量心包积液,有时仍可闻及摩擦音。在前区听得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2、心包积液积液量在200~300ml以上或渗液迅速积聚时产生以下体征:

心脏体征:尖搏动减弱、消失或出现于浊音界左缘侧处。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区消失,患者由坐位转变为卧位时第二、三肋间的浊音界增宽。音轻而远,率快。少数患者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听得舒张早期外者(心包叩击音),此音在第二音后0.1秒左右,声音较响,呈拍击样,是由于室舒张时受心包积液的限制,流突然中止,成旋涡和冲击室壁产生震动所致。

⑵左受压迫的征象:有大量心包渗液时,心脏向后移位,压迫左侧部,可起左不张。左肩肩下常有浊音区,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气管呼吸音(Ewart征)。

心脏的征象:快速心包积液,即使仅100ml,可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明显的动过速,如量显著下降,可产生休克。当渗液积聚较慢时、除率加速外,静压显著升高,可产生颈静怒张,搏动和吸时扩张,肿大伴触痛,腹水,皮下水肿-颈静反流征阳性等环淤表现。动脉较收缩压降低,压减小,搏细弱,可出现奇

发病机制

细菌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它的病因实质上是各种原发的外科疾病,部分病因至今不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湿心包炎较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非特异性心包炎已成为成年人心包炎的要类型;国报告则以结核性心包炎居多,其次为非特异性心包炎。恶性肿和急性梗塞起的心包炎在增多。随着抗生素和化治疗的进展,结核性、化脓性和湿心包炎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细菌性心包炎的病因分类

(一)非特异性心包

(二)感染性心包

1、细菌性⑴化脓性,⑵结核性;

2、病毒性如柯萨奇、埃可、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巨细胞病毒等;

3、真菌性如组织胞浆菌、放线菌,奴卡氏菌、笰状菌、分支杆菌等;

4、其他如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吸虫、阿米巴原虫和包囊虫等。

(三)伴有其他器官组织系统疾病的心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湿热、类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硬皮病、多关节炎、心包术后综征、梗塞后综征、透析治疗、移植和艾滋病等;

2、过敏性疾病如清病、过敏肿和过敏肺炎等;

3、邻近器官的疾病如梗塞、夹层动脉栓塞、胸膜食管疾病等;

4、分泌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粘液性水肿糖尿病、痛风、阿钬森病、固醇性心包炎等;

5、其他如腺炎、地中海贫血、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非淋病关节炎,结膜、尿道炎综征等。

(四)物理因素起的心包

1、创伤如穿透伤、异物、导管、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按摩等的创伤

2、放射线。

(五)药物起的心包炎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青霉素异烟肼、保泰松和甲基硫氧嘧啶等。

(六)新生物起的心包

1、原发性间皮肉瘤等;

2、继发性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病和淋巴等转移。

诊断方法

前区听得心包摩擦音,则心包炎的诊断即可确立。在可能并发心包炎的疾病过程中,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动过速和原因不明的体环静影扩大,应考虑为心包炎伴有渗液的可能。渗液性心包炎与其他原因起的心脏扩大的鉴常发生困难。颈静扩张而伴有奇尖搏动微弱、音弱、无瓣膜杂音、有舒张早期外音;X线检查或心脏计波摄影示心脏正常轮廓消失、搏动微弱;电图示低电压、ST-T的改变而QT间期不延长等有利于前者的诊断。

进一步可作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磁共振显像等,心包穿刺和心包活检则有助于确诊。非特异性心包炎的剧烈疼痛酷似急性梗塞,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明显加剧,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以及清谷草转氨酶、乳酸氢酶和酸磷酸激酶正常,电图无异常Q波;后者发病年龄较大,常有绞痛或梗塞的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现于起病后3~4天,电图有异常Q波、弓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改变,常有严重的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如细菌性心包炎的疼痛要在部,可能被误诊为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避免误诊。不同病因心包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治疗亦不同。

电图检查细菌性心包炎因累及心包脏层下的心包渗液的影响,电图可出现如下的改变:

1、ST段移位因炎症累及和心包渗液压迫外膜下,产生损伤和缺

2、T波改变由于外膜下纤维复极延迟。

3、细菌性心包炎的电图演变典型演变可分四期:

①ST段呈弓向下抬高,T波高。一般细菌性心包炎为弥漫性病变,故出现于除aVR和V1外所有导联,持续2天至2周左右。V6的ST/T比值≥0.25。

②几天后ST段回复到基线,T波减低、变平。

③T波呈对称型倒置并达最大深度,无对应导联相反的改变(除aVR和V1直立外)。可持续数周、数月或长期存在。

④T波恢复直立,一般在3个月。病变较轻或局限时可有不典型的演变,出现部分导联的ST段、T波的改变和仅有ST段或T波改变。

4、P-R段移位除aVR和V1导联外,P-R段压低,提示心包膜下受损。

5、QRS波低电压推测为心包渗液的电短路作用。如抽去心包渗液仍有低电压,应考虑与心包炎症纤维素的绝缘作用和周围组织水肿

6、电交替P、QRS、T波全部电交替为大量心包渗液的特征性电图表现。心脏收缩时有呈螺旋摆动的倾向,正常时心包对它有限制作用。当大量心包渗液时,心脏似悬浮于液体中,摆动幅度明显增大,如心脏率一半的频率作“逆钟向转-然后回复”的反复规律性运动时,心脏电轴的交替改变。

7、律失常窦性动过速多见,部分发生房性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性动过速、房扑动或房颤动。在湿心包炎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细菌性心包炎诊断确立后,尚需进一步明确其病因,为治疗提供向,四种常见的细菌性心包炎的鉴诊断。

并发症

本病易出现心包压塞、心包缩窄和假性室壁等并发症。

1.心包填塞 细菌性心包炎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后转为化脓性浆液;同时可由于假性室壁腔的进性扩大以至破裂,心包压塞。

2.假性室壁 细菌性心包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葡萄球菌。细菌性心包炎如脓液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清除,化脓性炎症进一步侵犯组织,造成组织坏死、坏死的室高压流的冲击下破裂,液渗漏至心包腔,肿及被粘连、纤维化的心包包裹,成假性室壁。假性室壁多见于室,偶见房。

3.缩窄性心包细菌性心包炎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后转为化脓性,随着病程的进展,炎症可使渗液脓稠,机化导致心包粘连,使心包腔间隙消失,心包增厚或钙化,极易发展成为缩窄性心包炎。

治疗方案

细菌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患者宜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必要时使用吗啡类药物或左侧星状神经

湿心包炎时应加强抗湿治疗,一筋上腺皮质激素较好;结核性心包炎时应迟早始抗结核治疗,并给予足够的量和较长的疗程,直到结核活动停止后一年左右再停药,如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应进心包穿刺放液;如渗液继续产生或有心包缩窄表现,应及时作心包切除,以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时应选用足量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并反复心包穿刺抽脓和心包注入抗生素,如疗效不著,即应及早考虑心包流,如流发现心包增厚,则可作广泛心包切除;非特异性心包炎时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如反复发作亦可考虑心包切除。

心包渗液心脏压塞时应作心包穿刺抽液,可先作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的部位和向。并将穿刺针与绝缘可靠的电图机的胸导联电极相连结进监护。还应预防性地使用阿托品,避免迷走性压反应。

穿刺的常用部位有两处:

胸骨剑突与左肋缘相交的尖角处,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面推进,穿刺时患者采取半卧位。此穿刺点对少量渗液者易成功,不易损伤冠状管,流通畅,且不胸膜腔,故特适用于化脓性心包炎以免遭污染。

②左侧第五肋间浊音界侧1~2cm,针尖向后向推进,指向柱,穿刺时患者应取坐位。操作应注意无菌技术,针头推进应缓慢,如觉有心脏搏动,应将针头稍向后退,抽液不宜过快,在抽液后可将适量抗生素注入心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桑枝

下一篇 合蕊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