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详细释义
汉字释义
节ji
(1)本意〈文言义〉〖名〗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knot;joint]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传》
引申指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部分
艮为山……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传》
又如: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
(2) 〖名〗用于分段的事物或文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朔(节日和朔日);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4)〖名〗删节;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division]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见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见虎尾乃知其大于狸,一节见而百节知也。——《淮南子·说林训》
泛指事项
﹝鲍叔﹞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史记·管晏列传》
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8)〖名〗 符节,古代授予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symbols]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使(袁可立)持节视师海上。——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9)〖量〗 国际通用航海速度单位。1 海里/小时 称为1节。通常用于航海度量。
(10)〈文言义〉 〖名〗人或动物的关节[joint;knuckle]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11)〈文言义〉〖名〗等次
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战国策·齐策五》
(12)〈文言义〉〖动〗信,证验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
长幼之节。——《论语·微子》
(15)〈文言义〉〖名〗时期
天节不远,五年复反。——《国语·越语下》
(16) 〈文言义〉〖动〗减省;节制[economize;save]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谨身节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17) 〈文言义〉〖名〗节度。即调度、指挥。[moral standard]
又如:节宣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晋·左思《蜀都赋》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20)〈文言义〉〖动〗 调节;调和 [regulate]
(21)〈文言义〉〖名〗柱上斗拱
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论语·公冶长》
(22)〈文言义〉〖形〗高峻的样子[towering]
(24)(Jié)〖名〗姓氏用字,详见“节姓”。近代有节振国。
节ji
(1)【节骨(gu)眼】〈方言〉〖名〗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
(2)【节子(zi)】〖名〗树的分枝去掉后在干枝留下的痕迹。
(释义参考资料)
常用词组
【节哀】 jié’āi
〈文言义〉〖动〗节制悲哀,使不过分哀伤(多用于劝慰死者家属)。
务望节哀。
【节操】 jiécāo
【节度】 jiédù
❶〖名〗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❷〖动〗管辖,管理。
南唐为 奉化军节度。(军,区划名称。)——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❸〖动〗节制调度;部署。
【节度使】jiédùshǐ
〖名〗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节妇】 jiéfù
【节徽】 jiéhuī
【节俭】 jiéjiǎn
节俭持家。
【节减】 jiéjiǎn
〖动〗减少用度或费用。
❶〖形〗接连地,一个接着一个地。
❷〖形〗稳定地,持续地。
【节劳】 jiéláo
【节礼】 jiélǐ
【节理】 jiélǐ
【节烈】 jiéliè
【节令】 jiélìng
节令不等人。
【节流】 jiéliú
〖动〗
❷ 在财政上节省支出。
【节录】 jiélù
❶〖动〗从整篇文字里摘取重要的部分。
从这本小册子中节录出几条谎言。
❷〖名〗摘录下来的部分。
【节律】 jiélǜ
【节略】 jiélüè
❶〖名〗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不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❷〖名〗纲要;提要。
❸〖动〗省略。
【节旄】 jiémáo
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
❷〖名〗事项。
【节能】 jiénéng
〖动〗在能源的利用上节约、不浪费。
【节拍】 jiépāi
〖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如 2 / 4 、 4 / 4 、 3 / 4 拍等。
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节钱】 jiéqián
【节日】 jiérì
【节省】 jiéshěn
〖动〗使可能被消耗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
节省图书费。
【节食缩衣】 jiéshí-suōyī
省吃省穿,泛指极度俭缩。也称节衣缩食。
【节下】 jiéxia
❷〖名〗即麾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
❸〖名〗古时对使臣的尊称。
【节选】 jiéxuǎn
【节要】 jiéyào
摘录的要点。
文章节要。
【节余】 jiéyú
伙食节余。
❷〖动〗因节省而余下。
【节约】 jiéyuē
〖动〗节省(多用于较大的范围)。
【节支】 jiézhī
〖动〗节约支出。
【节制】 jiézhì
❶〖动〗限制;控制。
❷〖动〗指挥管辖。
节制三军。
皆属荣所节制。——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节奏】 jiézòu
❶〖名〗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❷〖名〗泛指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
(词语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节 jié 子结切
竹约也。从竹即声。
说文解字注
〖竹约也〗
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吴都赋》曰:苞笋抽节。引伸(申)为节省、节制、节义字。又假借为符卪字
〖从竹,即声〗
子结切。十二部。
康熙字典
〔古文〕卩《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子结切,音接。《说文》竹节也。
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
又止也,检也,制也。《易·颐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飮食。《疏》节,裁节。 又《节卦》节亨。苦节不可贞。《疏》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
又《说卦传》节,止也。《书·康诰》节性惟日其迈。《礼·檀弓》品节斯。《注》制断也。《尔雅·释乐》和乐谓之节。《疏》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谓之和乐,乐和则应节。《左传·庄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史记·乐书》大礼与天地同节。《正义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卑如形,生用各别。大礼辩尊卑贵贱等差异别,是大礼与天地同节。
又符节,所以示信。《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注》诸有符节之臣,若为官行文书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注》以王命往来,必有节以为信。
又《秋官》小行人掌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礼·玉藻》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注》随事缓急,急则二节,故走。缓则一节,故趋也。《左传·文十二年》秦西乞术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注》节,信也。《史记·秦始皇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正义曰》旄节者,编旄为之,以象竹节。
又时节。《左传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
又地名。左思《魏都赋》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注》盖节渊在平原鬲县北。
又乐器,即拊也,所以节乐。
又姓。明正德中,守御指挥佥事节铎。
字源演变
字形书法
音韵方言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ts | iet | |
王力系统 | 质 | ts | iet | |
董同龢系统 | 脂 | ts | iet | |
周法高系统 | 质 | ts | et | |
李方桂系统 | 脂 | ts | it | |
西汉 | 质 | |||
东汉 | 质 | |||
魏 | 月 | iat | ||
晋 | 月 | iat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黠屑薛 | iɑt | |
北魏后期北齐 | 黠屑薛 | iɑt | ||
齐梁陈北周隋 | 黠屑薛 | iɑt | ||
隋唐 | 高本汉系统 | ts | iet | |
王力系统 | ts | iet | ||
董同龢系统 | ts | iɛt | ||
周法高系统 | ts | iɛt | ||
李方桂系统 | ts | iet | ||
陈新雄系统 | ts | iet |
韵书集成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
广韵 | 山 | 入声 | 十六屑 | 四 | 全清 | 子结切 | tsiɛt | ||||
集韵 | 山 | 入声 | 十六屑 | 四 | 全清 | 子结切 | tsɛt | ||||
山 | 入声 | 屑 | 从 | 四 | 全浊 | 昨结切 | dzɛt | ||||
礼部韵略 | 入声 | 屑 | 子结切 | ||||||||
增韵 | 入声 | 屑 | 子结切 | ||||||||
中原音韵 | 入声作上声 | 车遮 | 全清 | tsiɛ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上声 | 车遮 | 叶姐 | ||||||||
洪武正韵 | 入声 | 五屑 | 全清 | 子结切 | tsiet | ||||||
分韵撮要 | 阴入 | 第一先藓线屑 |
广韵
cet [ tset˧ ]‖[ ʔsiːɡ ]
子结切,入屑精 ‖即声质2部
【注解】节,操也,制也,止也,验也。《说文》曰:“竹约也。”子结切,十三。
【目次】入十六屑
推导现代汉语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
jié | 节 | 子结 | 精 | 屑开 | 屑 | 入声 | 四等 | 开口 | 先 | 山 |
方言用词
◎ 客家话:[东莞腔] zet7 [台湾四县腔] ziet7 [客英字典] ziet7 [沙头角腔] ziet7 [梅州腔] ziet7 [海陆丰腔] ziet7 [陆丰腔] tsiat7 [客语拼音字汇] jiad5 zed5 [宝安腔] zet7
◎ 粤语:zit3
(音韵方言参考资料)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点 | 发音 | 调值 | 调类 | 备注 | |
---|---|---|---|---|---|
官话(北京官话) | tɕie | 35 | 阳平 | 未注明异读原因 | |
官话(北京官话) | tɕie | 55 | 阴平 | ||
官话(冀鲁官话) | 济南 | tɕie | 213 | 阴平 | |
官话(中原官话) | 西安 | tɕie | 21 | 阴平 | |
官话(西南官话) | 武汉 | tɕie | 213 | 阳平 | |
官话(西南官话) | 成都 | tɕie | 21 | 阳平 | |
官话(江淮官话) | 合肥 | tɕiɐʔ | 4 | 入声 | |
官话(江淮官话) | 扬州 | tɕieʔ | 4 | 入声 | |
晋语 | 太原 | tɕieʔ | 2 | 阴入 | |
吴语 | 苏州 | tsiɪʔ | 4 | 阴入 | |
吴语 | 温州 | tɕi | 323 | 阴入 | |
湘语 | 长沙 | tɕie | 24 | 入声 | |
湘语 | 双峰 | tse | 13 | 阳平 | 文读 |
湘语 | 双峰 | tsia | 13 | 阳平 | 白读 |
赣语 | 南昌 | tɕiɛt | 5 | 阴入 | |
客家话 | 梅县 | tsiat | 1 | 阴入 | |
粤语 | 广州 | tʃit | 33 | 下阴入 | |
粤语 | 阳江 | tʃit | 21 | 下阴入 | |
闽语(闽南语) | 厦门 | tsiɛt | 32 | 阴入 | 文读 |
闽语(闽南语) | 厦门 | tsueʔ | 32 | 阴入 | 白读 |
闽语(闽南语) | 厦门 | tsat | 32 | 阴入 | 白读 |
闽语(闽南语) | 潮州 | tsak | 21 | 阴入 | 文读 |
闽语(闽南语) | 潮州 | tsoiʔ | 21 | 阴入 | 白读 |
闽语(闽东语) | 福州 | tsieʔ | 23 | 阴入 | 文读 |
闽语(闽东语) | 福州 | tsaiʔ | 23 | 阴入 | 白读 |
闽语(闽北语) | 建瓯 | tsiɛ | 24 | 阴入 | 文读 |
闽语(闽北语) | 建瓯 | tsɛ | 24 | 阴入 | 白读 |
闽语(闽北语) | 建瓯 | tsai | 24 | 阴入 | 白读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